重慶:一個「流動人口」中心
2024-10-04 12:29:38
作者: 師永剛
按出身看,周安船(音)是個農民,但是如今,他的生意是從駛入西南部城市重慶的船隻上搬運貨物。他把他大部分的收入寄回給他的妻子和他的三個兒子,他們在四川省耕種著家裡那片極小的田地,他把四川看成他的家鄉。「你真的無法靠種一些洋芋來掙錢生活。」周說,他看起來很憔悴,因工作的緣故而疲倦。
周的困境是當代中國面對的最大的問題中的一個:經濟自由化給上百萬的人帶來了富裕和工作,但是並不都是如此。為了跟上繁榮——或僅僅能夠生存下去——像周這樣的人不得不移入中國最繁榮的城市去。那通常是非法的;結果那些人被稱為中國的「流動人口」。他們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700萬至1億。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重慶已經變成流動人口的中心之一,一部分是按照政府的安排和計劃。在1997年,這個城市從北京那裡獲得了特殊的直轄市的地位,這使它變成一個經濟大磁鐵。這個城市獲得了超過82000平方公里土地的權限,這些地方曾經屬於四川省,它還獲得了對外國投資實行寬鬆政策的權利,以期建起一個新的工業中心。成百萬的美元投向新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這樣做是為了使經濟發展從沿海地區向西擴展——以控制農村人口不斷向東部移動的潮流。
這是個好的計劃,但卻不是在適當的時候。亞洲經濟危機和國有企業的下滑打擊了重慶的化工和鋼鐵企業,導致了幾乎30萬的下崗職工。但是從農村地區出來的移民繼續到來,尋求生計。工作競爭極為激烈。周願意在這個城市的重新整修的港口工作,但是他已47歲,他不認為他能比一個更年輕的人容易被選中。「我可以做得更多些,」他說,停了下來看了看正駛入這個繁忙碼頭的船。「但是我不能完成。」他在一個更為陳舊的,半浸在水中的碼頭搬運貨物,一公斤一角二分錢,他在背上架上竹棍來幫助搬運貨物。
沒有官方數字統計到底在重慶有多少流動人口,但是據估計達到200萬。這些民工為這一地區修建起了宏偉的公路和隧道,賣從農村運來的水果和香料,以及在背上搬運貨物。(在中國的其他地方,運載沉重的貨物是用自行車來做的,但是重慶的街道太陡峭了。)本地居民叫這些人「棒棒軍」,這個名字源自他們背上的竹棍。他們用接受和猜疑的目光看待這些外來人。「棒棒軍是重慶很重要的一部分,」當地一個導遊說。「但是提防著點他們——他們都是腐爛的蛋。」
王駱(音),一個從事搬運工作的勞工,說,他很慶幸他有工作。「我覺得我的工作不錯。」他說。「它比農活輕鬆,而且我也有自由。」他已經在重慶待了三年了;這些年到達的外來人口常常在他們一到這個城市就被當地的警察趕到離碼頭很近的一條街上。他們站在人行道上,舉著招牌,上面用鉛筆塗寫著他們的工作資格:強壯,工作努力,很正派。
在朝天門碼頭,農村勞工們擠上一條小船,明顯地精疲力竭了:他們正要短暫回家幫助收割。李安敬(音),一個35歲的水果商,解釋說最近生意一直不太好。「有太多的人已經被解僱了。」她說,「但是我想我是相當幸運的。我仍然能負擔得起時不時回家看望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