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解釋
2024-10-04 12:29:21
作者: 師永剛
美國上一次「誤炸」外國使團是在1986年的黎波里,當時空軍的F-111型戰鬥機在漆黑的夜裡呼嘯著飛過利比亞首都。就在前方的另一架F-111投彈引發的強烈爆炸,迫使第二架戰鬥機的飛行員(F-111型戰鬥轟炸機的機組乘員為2人,各負責駕駛和投彈。)偏離了原定的攻擊路線,而將3枚2000磅的燃燒彈投向了法國大使館。當5月7日美國轟炸貝爾格勒的中國大使館時,同樣又是一架飛機上有兩名機組乘員。只不過這次是B-2型轟炸機。同樣又是3枚2000磅的炸彈投錯了方向。但是,這次的錯誤不是因為兩名飛行員在激烈戰鬥中的恐懼造成的。
如此事件的發生引用軍方的一個縮略語最為恰當——SNAFU「一片混亂」,(英文為SNAFU即Situation Normal All Fouled Up。)即在這樣高素質的團體裡發生如此的錯誤。一位美國情報官員之後表示:「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由於決策機構對目標的錯誤選定,而會產生疏忽的、無意的傷亡。」在短短一句話里,他4次用到了與「一片混亂」意思相近的詞。
「這不是人為錯誤或是技術性錯誤,」國防部長科恩認為。「而是整個機制上的錯誤。」他又說,今後某一大使館無論何時搬遷,國務院都將向美國情報部門通報;五角大樓也將改進手段,列出一份「禁止打擊」地點的清單。此外,還出台了一項「雷打不動」的規定,即敏感目標必須由在南斯拉夫的特工人員或最近派往那兒的美國政府工作人員進行核實。
由於這一失誤而造成了3人死亡、20人受傷,這正好發生在4月底北約首腦會議召開不久的時刻。當時,戰爭策劃者估計到了將會有命令攻擊更多的目標。於是一個中級的中央情報局官員「提名」以塞族人的聯邦採購局為目標,這是塞族人採購和發展武器的中心。他甚至還有具體地址。「但是你不能根據街道地址安排轟炸任務,」一名美國情報官員辯解說,「我們必須為五角大樓提供地理坐標。」中央情報局得到了準確無誤的地址,但卻將其用圖釘標到了五角大樓1997年繪製的地圖上一個錯誤的建築上。至此,第一個錯誤發生了。
「我們知道目標四周有其他一些建築,」那位情報官員繼續說,「但我們猜測這一建築只不過是那個地點的普通建築而已,但事實上那是大使館。」中國大使館不僅很不幸地將新大使館選在了南斯拉夫軍火庫旁,而且從上往下看時,他們的大樓與其他建築非常相似。「地圖上標註的地點是精確的,」一位美國高級情報官員稱,「在那棟大樓上沒有可識別的標誌警告我們那是大使館!」將照片和坐標與地圖聯繫起來是第二個錯誤。
於是這一系列可能攻擊的目標從波拖馬可河的中央情報局呈到了五角大樓,供參謀長聯席會議研究,之後又從那轉到德國的美軍歐洲司令部和北約。所有的這些部門都認定,即使炸彈偏離目標也不會造成嚴重影響。沒有人發出任何警告。
以上3個機構所參考的地圖都顯示,中國大使館還在「老貝爾格勒」,在城市的另一邊,儘管實際上大使館早在1996年就已搬走。所有的3個機構都是從各自的資料庫為參考進行鎖定目標。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一個國家的大使館在附近——正如一位五角大樓官員所說的:「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中國大使館)成為直接攻擊目標。」這就是第三、四、五個錯誤。
沒有一個貝爾格勒當地的工作人員去對目標進行核實。大使館是用牆圍起來的建築,而且在大樓外懸掛著中國的國旗,因此如果有人去核實的話,將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這又需要有一個人去。而偏愛高科技「魔法」的美國人只是用推導的方法確定了目標。因為沒有一個在貝爾格勒的美國官員去確定,所有的地圖、間諜照片、資料庫鎖定的是正確目標。這是第六個錯誤。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終於,經過數星期的工作,華盛頓和歐洲方面對目標的研究、雙重檢查、審定結束,在密蘇里州的空軍武器技師開始將這些目標錯誤的衛星制導炸彈裝入一架能夠躲避雷達的隱形轟炸機的機腹彈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