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裔澳人迎接1999
2024-10-04 12:29:07
作者: 師永剛
這段時間,絕大多數葡萄牙殖民地澳門的民眾都在關注著即將發生的事情。當中國副總理錢其琛重申北京計劃在12月20日收回主權之前在這個城市駐軍的時候,引起了一些小小的議論。今年4月中國將會宣布這個地區移交後的行政首腦候選人。《華盛頓郵報》近來關注的焦點是正在回歸中國的澳門。
一個微型社會,不論怎樣,都有充分的理由關注這種轉移。葡裔澳人——絕大部分是葡萄牙定居者與當地廣東人通婚的後代——估計只占這片被包圍的土地的居民總數的不到5%。但在精神上,他們使澳門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始終是中國領土的沿海城市的某種東西,具體化是它的雙重文化傳統。由於結婚或者移民,他們的人數已經銳減(大約4萬葡裔澳人現在生活在澳門以外)。他們連同他們的位於珠江口的一度美麗的港口,在大陸的統治之下,在維持截然不同的認同方面將會經歷一段時光。「我們的文化將會消失,」曼迪·包爾斯科特,一位生活在范庫弗峰的葡裔澳人藝術家表達了這種迷茫,「而且澳門將會變成中國的另一座城市。」
當政權移交日益臨近時,越來越多的葡裔澳人正在試圖公然抵制這個預言。包爾斯科特,他的家庭可以在澳門尋根至1710年,已經繪出了一系列詳細描繪這個城市歷史的圖畫。3月一次世界範圍內的重聚吸引了大約1300名流落在外的葡裔澳人,許多人希望在北京繼續對其統治之前最後看這個城市一眼。米紐爾·塞納·費爾南德斯,一位律師和當地立法會成員,已經為一家劇院寫出了用早期葡裔澳人方言表演的戲劇,這種語言是葡萄牙語與廣東話的古老混合。他承認「當我們的劇院公司創辦的時候(1994年),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得不首先學習語言。」但這種需要對他來講似乎越來越急切。
有意思的是,葡裔澳人有一段時間也很難確定是什麼將自己與他們分開。費爾南德斯說他沒有教授他的3個年輕的女兒學習這種方言的計劃:「我只是不明白它將會有多少文化聯繫,因為無論如何現在已經沒有人講這種語言了。」已經到了這種地步,絕大多數外人中知道葡裔澳人的豐盛餐桌,像鰨扣(一種帶中國香腸的葡萄牙燉菜)和米奇(牛肉、切成方塊的馬鈴薯還有雞蛋,適合就著米飯吃),都是顯然帶有中國風味的葡萄牙菜譜。但當提到更多的例子時,這個團體的成員就會訴諸含混卻熱情地對他們的「生活方式」的表態,說他們受兩種文化的影響。「當一群葡裔澳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你總能分辨出他們,」克里斯汀·桑托斯,一位澳門公務員說,「他們一般用粵語談話,但當他們不能完全表達時,他們不是在這,就是在那兒,總會用一些葡萄牙詞彙。」
其中暗含之意是用葡萄牙語的葡裔澳人才會達到思維的最佳狀態。無論是與葡萄牙鄰居還是與廣東鄰居,這個群體都與之相處相對和睦。但像許多混血人口一樣,葡裔澳門人傾向於強調他們的歐洲血統而不是他們的亞洲祖根。「在我們家裡總有種傾向,越白越好。」包爾斯科特承認這一點。在澳門之內,葡裔澳人長期達不到應有的比例。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對統治的影響——例如葡萄牙精英:他們現在占殖民地公務員的1/6。移交之後,渴望高級職位的那些公務員將不得不放棄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所持有的葡萄牙護照,並且要取得中國國籍。
在世界範圍內,12個葡裔澳人聯合會舉辦定期活動來發揚他們的文化遺產。但他們通常所選擇的形式——像學習葡萄牙民間舞蹈——幾乎與澳門本身沒什麼關係。「那只是他們發明的給予人們某種認同感的東西。」包爾斯科特說。不久之後,這個群體所能留下的全部就是———半記憶著的葡萄牙文化的回聲。
這種對葡萄牙的心理並不見得是件好事。對於榮格·弗扎茲,三卷本《葡裔澳人家庭歷史》的作者來說,這些人是與他們的城市作為一個殖民地的地位不可分的——是東西方相會的地方。在等式的一半撤走的情況下,他們的地位,也只能成為陳年往事了。「因為不再有葡萄牙人,也不會再有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