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移民

2024-10-04 12:28:47 作者: 師永剛

  陳觀明(音)在急速發展的中國南部城市東莞有一所大房子。他和母親及弟弟一起住在一所兩層的、240平米的住宅里。他們有一個陽台,房子後面甚至還有一個小院子。但相對於陳觀明的願望來說,這所房子還不夠大。在附近麥當勞快餐店吃漢堡、喝可樂時,這個12歲的孩子的眼睛一亮——他想到了香港,他做屠夫的父親生活的城市。「那(香港)是一個很繁榮、很讓人激動的城市,有許多有趣的遊戲」,觀明很確信地說道。在那裡,他會有電腦、Sega視頻遊戲和「一間很大很大的房子和許多新朋友。」觀明固執地相信,他正在狼吞虎咽的漢堡也一定是香港的味道更好。

  

  天知道,一度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麥當勞的銷售點跟東莞的完全一樣,所不同的僅僅在於這裡要更加擁擠,更加嘈雜。等待觀明和他弟弟的家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一套空空的、毫無誘人之處的、面積僅有10平方米的公寓。

  然而,所有那些也許正是觀明將要得到的,因為香港的最高法院已經做出裁定,任何香港永久居民的孩子都有權在香港居住。對於香港終審法院1998年1月所做出的這項決定,北京發出了另一種聲音,其中傳達出關於香港的司法獨立可能會處於危險之中的憂慮。但是如果這項裁定得以維持,這意味著觀明,以及50萬跟他一樣的孩子,將註定成為香港的最新市民。這些人口的流入可能超出香港的承受能力。並且,當前的環境不佳——香港經濟在去年第三季度萎縮了7%,這已經在香港本地居民中引起了同樣巨大的恐慌,人們對於這些不滿現狀又尚未達到可僱傭年齡的孩子深感憂慮。「在經濟和社會兩方面,這都將引發巨大的問題,」保險公司總裁VickiChan說,「人人都在預測香港要出現混亂。」

  因為已經有680萬人口擁擠在狹長的發達地帶,所以香港對於新居民的流入控制很嚴格。終審法院的上述裁定可能會將這一努力引入混亂之中。官方曾預測從1997年7月政權移交到今年7月之間會有66000名大陸孩子移民到香港(到目前為止已經到了43000人)。現在甚至那些非法移入的孩子的身份都變得合法了,再加上那些在其父母都還沒有成為正式居民以前出生的孩子,總數可能超過50萬。為了對根據上述新法到底有多少孩子可以獲得移民資格這一問題做出一個可靠的估計,戶口調查人員已經深入香港全島以及附近的沿海省份廣東、福建。

  精確的結果將很難得到:一些香港男人無疑不願意爽快承認跟他們在大陸的情婦所生的孩子,並且有些「二奶」已經說了,除非她們可以陪同,否則她們是不會把孩子送過邊界的。官方甚至還沒有決定怎樣規定移民的步伐(目前每天僅允許150人進入),也拒絕讓那些簽證到期的訪問者繼續滯留在香港。「這樣做是不人道的,」50歲的郭青鵬(音)說。他的女兒因為停留超過了簽證期限而面臨被捕。「政府答應了我們一件事,做的卻是另一回事。公道何在?」

  許多專家擔心的是,在所有那些合法化移民入境之後,這種混亂將會加劇。據香港大學城市規劃與環境管理中心主任彼得·希爾斯說,到2011年香港人口將會自然增長到750萬;如果允許50萬新移民入境,這一密度將比上述日程提前8年達到。香港已經帶有了其上百萬工業人口所造成的傷疤:煙霧,潮濕的街道,以及充滿廢物的港口。「香港目前處於一個非常精細的平衡,」希爾斯警告說,「它正在達到環境所能承受的極限。」這些人口的流入將使污染達到不能忍受的地步,而這樣一個數量激增的人口也將使得市政工人面對異常繁重的清潔任務。

  官方也沒有表明他們可以為這麼多的新移民提供住房。根據法律,移民及其家庭必須等待7年才有資格申請公共住房。此後,要得到一套公共住房平均也要再等7年,這使得許多家庭困在很髒、常常又是很舊的建築里。在終審法院做出上述裁定之前,香港特首董建華曾承諾把第二個等待期縮短至3年。但是住房積極人士VirginiaIp說,目前董建華政府尚未達到其每年建房5萬套的目標,而實際要建這個數量的兩倍才能滿足當前的需求。由於缺乏緩解壓力的實際可行的辦法,前景不容樂觀:住房專家李文達(音)只能建議把已經小得像麵包盒似的公寓建得更小,以期在可用的地皮上擠進更多的人。

  然而,關鍵的問題可能不在於空間,而在於時間。給新增的住房、學校和醫院選地、設計並修建基礎設施需要3至5年時間。因此,新移民所造成的衝擊視其移入速度會有很大的不同。香港本地的學校系統雖然很擁擠,但剛開始應該還是能夠應付的。官員們聲稱在未來一年中他們有足夠的地方來容納25000名中、小學生。目前,約有50家機構正在協助教育部門為大陸移民開設語言和同化課程。絕大多數的積極人士相信,新移民可以成功——歧視常常成為驅使他們在學習中出類拔萃的動力——但前提是他們的數量必須與富餘的老師和教室相適應。教育部門的高級官員李車春(音)說:「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修建更多的學校,但學校不可能在一天內建成。」

  相比之下,那些可能取得居住權的成年人心頭縈繞著更大的憂慮,尤其是現在正值失業率新高——5.8%。勞工積極人士、立法委員李楚岩(音)說:「我們認為香港無力進一步吸收這些工人。」語言能力的不足可能把許多移民排除在高薪工作之外,而絕大多數勞動密集型工業已經移到大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時逃往香港的上海工業資本家相比,不能指望現在的新移民會給香港經濟注入資金或技術。李說:「如果在經濟繁榮、人人都有工作的時期放入移民,那麼他們倒是可以被看作是在為香港做貢獻。」港人對於接納更多移民的口頭反應顯示,對許多本地人來說事情已經發展到多麼緊張的地步。

  最近移入香港的大陸人可以證實上述痛苦的真實性。13歲的莫來萍(音)兩年前到香港時曾經有過和陳觀明一樣大的夢想。「我以為我會非常開心,因為我能看見許許多多摩天大樓。我以為我可以不用再自帶掃把到學校去打掃地面。」而實際情況是,來萍住在九龍區一間骯髒的7平米的小公寓裡,並且要在一個放在皺皺的臥鋪上的咖啡托盤上把作業寫完。她的母親和妹妹一起睡在下鋪;她們狹窄的住所每月的租金要花去490美元,幾乎占了政府每月發給她們的1100美元福利金的一半。來萍說,「我希望我的生活最終能好起來」。

  同樣,香港居民也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的許多憂慮並未變為現實。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主任西西莉亞·陳消除了關於移民會使醫療保障體系超載的擔心。她說:「從統計的數字來看,5歲到45歲之間的人很少去醫院。」也不是所有有資格的人都想移民到香港,尤其是那些已經在中國(大陸)過著舒適生活的成年人。工會主義者李某的政黨先鋒黨已經呼籲北京允許移民保留雙重居民權,以便他們在不能適應香港時可以返回大陸生活。就像大多數的反移民情緒一樣,現在的許多激烈言辭都只是由偏見造成的,因此時間和彼此間的熟悉會消除一些無稽的憂慮。

  最終,新移民會成為香港經濟不可或缺的建設者。香港人口的老年化對於其未來的繁榮構成了嚴重威脅,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依賴數目日益縮減的工作人群。恒生銀行在不久前所發布的一個報告中預測,與過去17年中年均2.1%的增長率相比,未來10年香港勞動力的年增長率為2.1%。「要保持經濟的發展,維持我們的生活水平,有工作的人口必須更加努力才行。」恒生高級經濟研究經理文森特·萬說道,「勞動力供給的增長將會對經濟有益。」這是最新和最老的居民的一個共同願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