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群眾抵抗污染
2024-10-04 12:26:01
作者: 師永剛
中國的集權制度可能更適合於動員數量眾多的民眾參與群眾性運動,如種樹和清掃垃圾。而對教育民眾了解亂砍濫伐森林的生態危害性、煤粉塵與疾病的關係等方面做得還不夠。環境保護意識仍僅局限於少數學者和技術人員,他們對普通民眾對污染危害的無知感到沮喪。「人們只是想當然地認為,有一座大煙囪,就會冒煙。他們不把這些當成是污染。」國家環境保護局信息教育處副處長楊朝非說。
儘管如此,中國的環保事業還是取得了有價值的成果。高校研究機構設計生產出新型清潔煤餅,它將逐步替代目前許多城市裡居民家庭直接燃燒原煤。天津市有一項技術含量極低的垃圾處理方法:養豬養雞直接食用垃圾,利用垃圾。
沙漠治理專家正在尋找保持治理成果的方法。他們採用承包責任制,這也是1978年農業改革成功的主要方法。例如,陝西省榆林地區的農民,承包種一定數量的樹阻擋沙丘的再度侵襲,開墾荒地可受獎勵。種下的成千上萬棵樹組成綠色長城防護林帶,一直從中國東北部向西沿內蒙古自治區邊界綿延至新疆。防護林帶計劃大獲成功,因為參加者人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利益在內。榆林地區控制風沙研究所所長說:「這是人造綠洲。人民清楚知道,如果不固沙,它會捲土重來。」
這樣的基層民眾的變化常常表示了政府態度的重大改變。世界銀行負責中國計劃的主管沙伊德·賈弗德·伯基把這描述為「海涌」,「政府對此表示出積極的態度,因為政府非常關心穩定問題。」
然而,這種對政治穩定的關心的作用是雙重性的。北京附近一個農村的農民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一家國營化工廠為避免沖毀水壩,執行一項應急計劃,把污水處理池中有毒物質排放到他們的農田裡,村民來到化工廠門前舉行抗議。當村民拒絕解散時,警察驅逐了他們,引起了混亂,造成數十人受傷。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歸根到底,在中國恢復土地和自然界的本來面貌,這個決定不是一個好與壞或對與錯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是一個資金與技術的問題。這是一個不值得羨慕的選擇。隨著中國人收入增加,自然生活水平也必須提高。但是中國的土地能否承受一家一戶的任意建設舒適的住房,而現有的住宅已經占據了大量的可耕地?億萬自行車擁有者將來改騎摩托車,現在摩托車主人買得起汽車,那樣該怎麼辦?如果為減少空氣污染而降低燃煤的數量,那麼汽輪機用什麼開動?最明確的解決方案是使用水力和核能,然而水力和核能也有自身的缺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洲—太平洋地區局前任局長內伊·赫滕(Htun)說:「中國的環境問題不是中國所獨有的,中國獨有的問題是其巨大的國土面積。」不幸的是,在環境問題上,不存在經濟學上的規模效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