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時代.卷二> 中美關係謹慎的10年

中美關係謹慎的10年

2024-10-04 12:21:16 作者: 師永剛

  儘管中國和美國建立了新關係,台灣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理察·尼克森稱之為「改變世界的一星期」,此話並不為過。1972年2月28日,在美國總統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國之行即將結束之際,尼克森和周恩來總理簽訂了《上海公報》,使中美兩國恢復了邦交。在此之前,自從中國共產黨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一直和美國是敵對的。隨後,曾經在朝鮮戰場上殊死拼殺的兩個國家馬上互派外交人員。儘管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關於台灣國民黨政權的地位和防務,正如有人所說的那樣,中國的「美國十年」將毫無疑問地改變全球力量的格局。

  中美兩國路線的改變是出於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的「可怕的需要」:對付蘇聯施加的威脅。急於從越南戰爭脫身的美國把中國看作是潛在的合作夥伴,共同遏制蘇聯在亞洲的軍事力量。中國與蘇聯進行了十多年的敵視之後,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1969年中蘇邊境的一系列衝突使中國人提高了警惕。北京認為美國不僅能夠把中國從危險的隔絕狀態中解救出來,還可以成為重要的合作夥伴,把西歐、日本甚至一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納入一個世界範圍的聯盟,共同對付那個中國人所說的「給和平造成最大威脅的超級大國」。

  中國急切希望和美國達成和解,國家主席毛澤東說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時機可以無限期地等下去。台灣遠離大陸海岸90英里,1949年在內戰中戰敗的國民黨退居在這裡。中國人一直把台灣看作是分裂出去的一個省,並認為美國支持它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現在,中國在各種重要事務上與美國展開合作。雙方聯合收集有關蘇聯飛彈實驗的情報數據。兩國的貿易額從10年前幾乎為零增加到去年的55億美元,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在日本和香港之後)。大約80家美國公司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中國人民銀行也在紐約開設了分行。上個月(1982年2月),中國開放了58000平方米的沿海富油地帶,讓46個石油公司競爭招標,其中一半是美國公司。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去年,16000名中國人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大約8萬名美國人來中國觀光旅遊。8000多名中國學生在美國的大學和技術學校註冊學習,是其他國家留學生人數的8倍。大約1200名美國人在中國生活工作,包括21名記者。數百萬的中國人,可以按時收聽到以前被禁止的美國之音廣播,這可能是中國對外部世界最可信的信息來源。

  美國從與中國的合作中得到了其他利益。在第三世界占多數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的政策常常遭到否決,現在華盛頓有了一個影響力巨大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與中國的合作減輕了美國在東亞的防務壓力。美國國務院的一位高級官員說:「我們可以把這個地區的兵力部署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中國人對他們獲得的利益也很滿意,與美國的關係正常化後,加強了對抗蘇聯的力量。然而,他們還有一些失望。中國人原本希望從美國容易得到先進技術和對發展工程的優惠貸款。但是,他們等了很久,遲遲不見允許中國進口美國先進的計算機和其他設備的許可證。不過,到目前為止,兩國之間最嚴重的問題是台灣的防務,這個危險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最近的一次爭端出現在1月,里根政府宣布將繼續向台灣出售F-5E超音速戰鬥機。中國認為美國應該規定一個最後期限,逾期則不向台灣出售任何武器,或者至少應該表示它正在減少對台武器出售,因為《上海公報》把台灣定為「中國的一部分」。

  自從美國做出向台灣出售戰鬥機的決定以後,中國在對美國發表的評論中表現得很惱火,甚至稱美國為「霸權主義國家」,這是中國人長久以來對蘇聯充滿仇視的稱呼。鄧小平對一位來訪的美國商人說中美兩國的關係「不好」,新華社也間接提到兩國的友誼可能發生「倒退」。在「美國的10年」結束之時,中國沒有發表任何評論或舉行任何慶祝儀式。

  但是,里根總統給趙紫陽總理送去消息,表達了他希望「為兩國長期的友誼建立更加牢固的框架」後,趙紫陽也誠懇地答覆說中國實際上很願意打破台灣問題的僵局。顯而易見,為了兩國重要的利益,他們必須這樣做。尼克森回憶起他一生中表現最傑出的時刻,早些時候在紐約的《時代》周刊上撰文說:「中美關係的關鍵之處在於雙方都必須認識到保持這種新關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哪一方都不會允許任何事務,包括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來威脅到這種關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