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21世紀

2024-10-08 17:14:46 作者: 劉兆林

  21世紀是什麼樣子,目前不大有人好說清楚,甚至連這個世紀從哪年算起(是2000年還是2001年)還有爭議呢,所以文學想要預測和塑造一個什麼樣的21世紀這並無意義也不可能。重要的是,2丨世紀肯定就要到來,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那麼有意義的就是,文學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去對待2丨世紀,其實也就是作家應以什麼心態迎接21世紀。

  21世紀是全人類的創造,而文學的21世紀是作家們的創作。作家對於21世紀,不必現在就煞費苦心去揣度它,阿諛奉承它。親近它,真誠地對待它,順乎自然地和它一道前進,並熱情地認識它,積極地反映它就是了。對於作家,永遠正確的態度就是熱愛生活,積極地反映生活。急功近利地強求它、扭曲它、違背它,都是無益的。

  21世紀肯定是物質文明相當發展的新階段,它會給人類帶來說不盡的舒服和享受。但人類的舒服和享受絕不可能光是物質的,精神的享受和舒服也一定會比當今更加的珍貴和難得。而20世紀的歷史告訴我們,物質文明越是高速發展的時代,沒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參與制約,那麼隨之而來的物質災難和精神災難都會更加增多。大氣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壞、耕地減少、洪水泛濫、吸毒、愛滋病、兇殺、侵略、國際犯罪,戰爭不流血卻加倍死亡,自私自利毀滅親情,核災難……對於這種種H漸其多的不幸,從事精神事業的作家當然應該有個善良的療治心愿。連一個善良的心愿都沒有了,那作家和他的文學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不管哪個世紀,作家都該有良知。而且,不管哪個世紀,作家就該是作家,就如政治家就該是政治家,數學家就該是數學家。讓作家也當政治家,讓政治家也當作家,或者讓數學家也當作家和政治家,那只能為社會多造就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劣等政客,於人類(或說於人民)的進步,不可能是有利的。我們應該期望,21世紀的中國,一切都應該進一步科學有序,即什麼就是什麼:市場就是市場,課堂就是課堂,工廠就是工廠,教堂就是教堂,企業就是企業,政府就是政府,歌劇團就是歌劇團,營房就是營房,黨校就是黨校,而不應該什麼地方都是市場(又都不是正經的市場)課堂也是市場,教堂也是市場,歌舞團也是市場,工廠也是市場,黨政機關也是市場……那就等於我們的市場經濟還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等於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市場,也等於我們的其他事業也不成其為真正的事業。說這麼一大堆話其實也就一個意思,期望文學就是文學!這種期望正是源於,文學越來越失去它的精神責任,甚至直接物質化了。

  只有作家就是作家,自然就文學也是文學了。作家帶著自己的文學良知和熱望,別落伍於生活,它的文學自然也就是時代的文學和人民的文學。不落伍於時代的作家就是21世紀的作家,否則,連20世紀的作家也已經不是了。而要想不落伍,作為精神力量從事者的作家,自身如何保持精神之水的不枯竭,就是極其難能並且可貴的。

  一個各方面都不十分優秀和深厚的作家,精神之水迅速枯竭,被時代拋棄是輕而易舉的。誰若不願被拋棄,就需從現在起,加緊自我檢修和補充,就如一台電腦,要想不被過早淘汰,就得及時裝加新軟體,甚至擴充內存,加大硬碟,改換主板。不擴不加不改,就必被迅速淘汰。人民對未來中國文學的期望,也就無疑是,親近21世紀,不斷升級!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