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靈魂尋找明鏡
2024-10-08 17:14:30
作者: 劉兆林
朋友都是鏡子,這是我的擇友與交友動機。文如其人之說是古人總結的,我經過自己的驗證也覺得基本正確。所以我的讀書便也和交友差不多了,尋書選書讀書也成了擇友與交友的過程。朋友是鏡子,讀書不也就是為自己的靈魂尋找鏡子,或者說是給自己的靈魂照鏡子嗎?而人生的不同階段里,靈魂也是在成長變化著的,那麼尋找的鏡子或者說朋友的結構也就會不同。
少年時無知,各種能力都不行,讀書和擇友基本都由父母或者老師指定,這是合乎規律的。攤上什麼水平的父母和老師就會造就你什麼水平的少年階段,這幾乎沒什麼選擇的餘地,一切都由環境和條件決定了。我母親不識字,父親是個教師,所以小時候沒接觸到烏七八糟歪門邪道的書,大多是中國古典的和現代的嚴肅文學名著,這就決定了我最終走上一條嚴肅的文學創作道路。若父親是某個言情小說的崇拜者或身邊一堆書都是《三俠劍》、《小八義》、《平妖傳》等等,我肯定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了。
青年時離家住宿念高中,沒待考大學就參軍遠離了父母。部隊紀律太嚴,個人幾乎沒有自由交友的天地,讀書便是最好的交友方式了。有時忽然遇到一本好書,喜不自勝讀了又讀,摘下很多句子和段落,真如結交了一個摯友,分手後也要思念,即使不能再見面,它的音容笑貌也會時常出現,對你的言談舉止發生著影響。這樣的書屬於邂逅卻一見鍾情百見不厭不見則思念不已那種有了戀情的朋友。一個人一生中不能沒有幾本這樣的書。還有聽別人或看報紙雜誌介紹便千方百計尋找來的書,則如尋到一位名師,應該洗了手拜讀的。也許由於深奧一時讀不懂,那也要硬著頭皮讀下去,總會讀懂的。也有這種情況,讀懂之後反而更加不喜歡了,那就拉倒。因為世界上的書太多太多了,不可能都要讀,更不可能讀了都按其旨意行事。一個人就那麼有限的一點精力,只能讀有限的書做有限的事,而且讀書是為了指導思想和行為的,所以讀得太多反而會像很多人指導一個人做事一樣,肯定要一事無成。有的書匆匆一覽,覺得不可讀則棄之不理好了,如遇'了不夠做朋友的人見面點個頭打打招呼就行了。有的書一看宣言旗號就該扔掉甚至踏上一隻腳。實際讀好書的先決條件就是不讀壞書,就是盡最大努力少讀那些平庸的自己就一事無成卻一本本著書立說而誤人子弟者的書,尤其那些還沒經過時間檢驗剛一上市就被炒作得熱熱鬧鬧的書。沒有多少人生閱歷不具備檢驗書的好壞能力的讀者,最好遠離那些暢銷書,多接近經過時間檢驗流傳下來的中外名著。那些暢銷書由巳有真知灼見的中老年人們去讀吧,他們可以從中得到一點信息而又不被其左右。哲學家叔本華說得很精闢:「作家可以分為流星、行星和恆星三類,第一類的時效只在轉瞬之間,你仰視而驚呼,『看哪!』——他們卻一閃而逝。第二類是行星,耐久得多,他們離我們較近,所以亮度往往勝過恆星,無知的人們以為那就恆星了。但是不久他們也必然消逝;何況他們的光輝不過借自他人,而所生的影響只及於同路的行人(也就是同輩),只有第三類不變,他們堅守著太空,閃著自己的光芒,對所有的時代保持相同的影響,因為他們沒有視差,不隨我們觀點的改變而變形。他們屬於全宇宙,不像別人只屬於一個系統(也就是國家)。正因為恆星太髙了,所以他們的光輝好多年後才照到世人眼裡。」因此我認為,青年時期應該多讀幾本屬於恆星的書,打下自己的根基,中年以後再領略行星的光輝不遲。至於流星們,不用管他,碰上了不抬眼皮也要刺激你一下的。讀屬於恆星的書,等於忘年交友,要當導師對待。讀屬於行星的書,等於同年交友,可以相互商討。流星們的書,有空可以翻翻,沒空就算了。
到了中年,讀書就有個姿態問題了。前面說了,有的經名師推薦費好大勁找來的書,應該洗了手而拜讀。這是說虔誠和認真的意思,但拜讀可不是跪著讀或趴著讀。躬躬身表示尊敬就行了,一定要站著讀。否則你就總感到高不可攀,看到的只能是大師的腳跟或膝蓋,看不到他們的眼光即心靈之光,那樣就只能讀出一茬茬奴才來,而無法有絲毫的建樹和超越。讀書不是為了把書都裝進腦里,那你得有多大的腦袋才能裝下書山的一小部分啊,那是電腦的事。我們應該用心去領會書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並用以洞照靈魂和心智。偉大的書如明鏡高懸,照你靈魂時難免顯出你的渺小來。那也不能卑躬屈膝,仍要站著讀,非讓那明鏡之光把自己的靈魂和心智逐漸也照耀得偉大起來不可。
「讀書范闈可以大些,但絕不能太多太雜,就如交友圈子可以大些,但數量不可太多太雜一樣,交了太多朋友,整天來來往往鬧鬧哄哄,還有時間干一點事嗎?辦法還是如上所說,不好的書不讀,平庸的書不讀。頂多為了娛樂休息讀讀哈哈鏡那樣的幽默或滑稽類書。我的態度是,寧可讀透一兩本好書讓人說不博學,也不讀許多不值得一讀的書而誤以為自己很有學問。魯迅交友就很苛刻,但有多少人比得上他對朋友神交得那般深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