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

2024-10-04 09:37:10 作者: 納川

  洛陽平定之後,羅士信感念當年裴仁基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於是出資將其父子收斂,安葬在洛陽的北邙山上。

  洛陽城內有一座玉清玄壇,裡面有一個道士叫王遠知,在當時非常有名。

  隋煬帝在江都的時候,曾經派人給他送了厚禮,邀請他到江都宮裡,隋煬帝以弟子的禮節畢恭畢敬地會見他,問他怎麼樣才能夠成為神仙。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隋煬帝後來親自下詔,讓他移居洛陽的玉清玄壇。

  房玄齡對這個人非常推崇,於是就攛掇李世民去拜見一下,因為房玄齡聽說,李淵當年還是唐王的時候,曾經會見過這個道士,道士說李淵貴不可言,今後可以君臨天下。

  李世民一聽,來了興趣,於是就和房玄齡微服私訪去拜見他。

  王遠知一聽房玄齡來訪,心中立即就明白怎麼回事了,於是連忙到門口迎接,結果看到房玄齡的身邊還有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只見此人英姿颯爽,器宇軒昂,心中就明白了八九分,此人非秦王李世民無疑,於是連忙施禮說:「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乎?」

  李世民看已經無法隱瞞了,於是說:「道長果然好眼力,正是在下。」

  王遠知連忙把他和房玄齡請到客廳里坐下,小道童上茶後,屋子裡只剩下他們三個人,房玄齡沖王遠知拱拱手說:「道長,我和秦王對您仰慕已久,只是軍務繁忙,無法脫身,今日閒暇,特來拜訪,但願沒有打擾到道長!」

  王遠知說:「哪裡,哪裡,我和秦王父子,十分有緣。十幾年前,我曾經拜見過當今的天子,那個時候,秦王還是個少年,無緣相見。後來太原起兵,秦王聲震華夏,我的心中也是仰慕已久,沒想到今日在洛陽城得以相見,實在是大快人心啊!」

  三人喝茶、聊天,消磨了半天時光。

  臨告辭的時候,房玄齡說:「道長,您是世外高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此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我希望您能送秦王一句話,給我們留下一些啟示,好不好?」

  王遠知說:「好吧,我也就實話實說吧,秦王貴不可言,他日當作太平天子,一定要好好珍惜。」

  李世民聽了,心中大為觸動,從此以後就動了當天子的心思。不再安心當一個藩王。

  竇建德大軍潰敗後,他的左僕射齊善行帶著建德之妻曹氏領著一百多人逃回了洺州(今河北邯鄲),餘下的部眾打算擁立竇建德養子為王,搶掠老百姓,占山為王,對抗唐朝。

  齊善行力排眾議,他勸大家說:「隋末喪亂,故吾屬相聚草野,苟求生耳。以夏王之英武,平定河朔,士馬精強,一朝為擒,易如反掌,豈非天命有所屬,非人力所能爭邪!今喪敗如此,守亦無成,逃亦不免;等為亡國,豈可復遺毒於民!不若委心請命於唐。必欲得繒帛者,當盡散府庫之物,勿復殘民也!」

  於是他命令把倉庫里積存的帛數十萬段,置萬春宮東街,以散將卒,凡三晝夜乃畢。

  仍然安排士兵站崗放哨,那些已經得到東西的士兵就放出城外,不再允許進來。過了幾天,等士卒散盡了,他就和右僕射裴矩、起居舍人魏徵、行台曹旦,帥其百官奉建德妻曹氏及傳國八璽,並破宇文化及所得珍寶,請降於唐,並立即派遣裴矩與李公淹、魏徵前往長安。

  裴矩、魏徵等人到達長安後,李淵大喜過望,於是立即下詔任命齊善行為秦王左二護軍,給予他很豐厚的賞賜。

  李淵和裴矩早年也是同僚,彼此非常熟悉。

  裴矩(547年-627年),本名世矩,字弘大,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北魏荊州刺史裴佗之孫,北齊太子舍人裴訥之之子。隋唐時期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地理學家。

  裴矩出身於河東裴氏西眷房,早年曆仕北齊、北周、隋朝,曾參加隋滅陳之戰,並率三千敝卒定嶺南,安撫突厥啟民可汗,歷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等職,封聞喜縣公。

  隋朝大業年間,裴矩仍受重用,與蘇威、宇文述、裴蘊、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

  他為隋煬帝經營西域,打擊吐谷渾,並用計分裂突厥。江都之變後,裴矩又先後效力於宇文化及、竇建德,始終受到尊重。

  裴矩被李淵授為殿中侍御史,封安邑縣公。

  武德五年(622年),裴矩被拜為太子左庶子,後改任太子詹事。輔佐太子李建成。

  李勣的父親李蓋也和裴矩一起入朝,李淵見到他後非常高興,恢復了李蓋的官職爵位。

  魏徵被任命為太子洗馬,成為太子李建成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從此以後,死心塌地地為李建成出謀劃策,開始不停地給秦王李世民製造麻煩。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李世民帶領大軍回到長安,當時的李世民身披黃金甲,身後跟著李元吉、李勣、尉遲敬德、秦瓊、屈突通、段志玄等二十五將,身後是一萬鐵騎,三萬步兵,浩浩蕩蕩,押著王世充、竇建德往長安而來。

  沿途老百姓紛紛圍觀,大家看到秦王和唐朝的大軍,個個交口稱讚,說這輩子沒有白活,總算是看到了什麼是天下無敵的大軍了。

  李淵大喜過望,讓李世民和李勣等眾將身披黃金甲,乘著兵車到太廟去報捷。然後在皇宮裡大宴群臣,對有功之人個個封賞。

  這個時候李靖雖然不在長安,但因為李世民的力挺,他被授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的官位,成為軍中高級將領之一。

  李淵對農民起義軍一向就沒有好感,他覺得老百姓就是不能造反,受欺負本來就是你們的天命,不能因為日子難過,就造朝廷的反,所以,他不考慮這樣做的後果,也沒有考慮到人家竇建德確實是一個君子,對他李淵有恩在先,當年抓住你妹子同安公主和你堂弟李神通,都沒有殺頭,還好吃好喝,畢恭畢敬地送回。這不是很夠意思嘛!

  李淵此人心眼比較小,過河拆橋,於是命令在長安城公開處斬竇建德。

  竇建德仰天長嘆,說:「李淵啊李淵,你他娘的真的不夠意思,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我就禍害掉你妹子,殺了李神通,也算是不虧了。」

  竇建德時年四十九歲,從起事到滅亡共六年時間。

  對於王世充,李淵當面歷數王世充的罪狀,也想殺他。

  王世充回答說:「我的罪固然該殺,但我投降的時候,秦王已經答應過給我留下一條命。你們不能食言吧!」

  李淵沒辦法,只好赦免了王世充,貶為庶人流放巴蜀。

  他和哥哥、老婆、孩子一起流放蜀地,由於押解人員還沒有準備好,王世充一家暫時被關押在雍州(今陝西寶雞鳳翔縣)的驛站。

  這件事被獨孤機之子定州刺史獨孤修德知道了,他父親獨孤機與王世充曾同侍隋越王侗,王世充稱帝後,獨孤機密謀歸降唐國,事泄後被王世充所殺。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王世充被俘流放蜀州,獨孤修德便與眾兄弟密謀,在王世充發配途中殺王世充為父報仇。

  這一天,有官員稱李淵有旨,要王世充接旨,世充與兄世惲急忙出來迎接使者。

  不料那幾人立刻拔刀相向,王世充和他哥哥躲閃不及,立即一命嗚呼。一代梟雄王世充的人生就此落幕。

  消息傳到長安,李淵只是下旨免去獨孤修德的官位而已。因為為父報仇,在當時的社會是令人嘉許的事情。

  王世充的兒子王玄應等人在流放途中陰謀叛亂,也被處以死刑。王世充從篡奪皇泰主的帝位到滅亡也就是三年時間。

  話分兩頭,再來說一下李靖的情況。

  當進擊王世充的戰役打響不久,盤踞在江陵(今屬湖北)的南梁蕭銑政權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朝峽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峽州刺史許紹擊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荊門城。

  為了削平南梁蕭銑這一割據勢力,李淵調李靖赴夔州(今重慶奉節)對付蕭銑。

  為什麼選擇李靖出馬呢?

  毫無疑問,一方面因為李靖名氣很大,有知兵的美名;另一方面還是因為李世民的大力舉薦。

  於是,李淵下詔讓李靖率數騎赴任,在途經金州(今陝西安康)時,適遇蠻人鄧世洛率數萬人屯居山谷間,廬江王李瑗(李世民的堂哥)帶領唐軍征討,但卻接連敗北,唐軍一籌莫展,非常被動。

  廬江王一見李靖到來,知道救星來了,哪裡肯輕易放過,於是好吃好喝招待,讓李靖為他出謀劃策。

  李靖了解完情況之後,一番指點,廬江王果然茅塞頓開,於是按照李靖的計謀,很快就一舉擊敗蠻兵,俘虜甚多。

  李靖於是順利通過金州,抵達峽州(今湖北宜昌),受到了唐朝峽州刺史許紹的熱情接待。許紹這個時候估計已經是五十五歲左右,不久他很快就病死了。

  許紹字嗣宗,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人,祖籍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隋楚州刺史許法光之子。

  許紹少年時與李淵是同學,年齡估計大小差不多,歷史記載,兩個人的感情非常好。

  隋煬帝大業末年,許紹任夷陵郡通守。隋煬帝被弒後,許紹率郡民聚眾哭祭三日,仍然遙尊越王楊侗。後來王世充篡位,許紹遣使以黔安、武陵、澧陽歸順唐朝,唐朝授許紹峽州刺史,封安陸郡公,李淵還下制書褒獎他。

  不久,蕭銑部將董景珍以長沙來降唐朝,朝廷命許紹率兵接應。許紹因擊破蕭銑的功勞,授任其子許智仁為溫州刺史,委任他招撫四方。

  又過了一段時間,蕭銑派遣部將楊道生圍攻峽州,許紹發兵擊敗楊道生。

  蕭銑又派遣部將陳普環乘大船逆流入峽,與開州賊蕭闍提攻取巴蜀。

  許紹派遣許智仁及錄事參軍李弘節、子婿張玄靜追至西陵峽,大破敵軍,生擒陳普環,奪取他的船艦。

  江南岸有安蜀城,與峽州相對,往東有荊門城,都是險峻的要塞,蕭銑全部駐兵鎮守。許紹派許智仁及李弘節攻荊門鎮,攻克。

  李淵大悅,下制褒美,令許紹可以便宜從事。也就是說,許紹可以隨便幹什麼,不需要提前向李淵打招呼。這是對臣子特別的優待和信任。

  許紹與王世充、蕭銑疆界連接,許紹的士兵凡是被敵方俘虜的,都被殺害。許紹俘虜到的敵人,都給予物資然後釋放掉,敵人被許紹的情義所感動,不再入侵,全境獲安。

  從以上許紹的經歷來看,此人是個君子無疑,有情有義,政治頭腦非常清醒。

  事實上,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做過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和李淵的關係,保住了李靖的一條性命。

  或許老天可憐李靖,在最後的關頭,讓許紹發揮了一次關鍵性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許紹是李靖此生最大的恩人之一。

  事情是這樣的,此時由於蕭銑控制著險塞,李靖前進的路線再次受阻,遲遲不能成行,只能在峽州住了下來。

  遠在長安的李淵又一次犯了糊塗,他這個人就是這個樣子的,腦子有時候清醒,有時候糊塗。

  此時他想起李靖以前曾經想要向隋煬帝舉報自己,現在又滯留不前,貽誤軍機,頓時火冒三丈,於是就給許紹下了一個密詔,讓他立即將李靖處死。

  許紹接到李淵的密詔,一下子就傻了,他覺得李淵此舉,簡直是天理不容。

  根據這一段時間他和李靖的接觸,他判斷,李靖絕對是這個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將才,談吐優雅,深謀遠慮,熟讀兵書,有理論也有實踐,和李靖聊天,簡直是他這一生最大的享受。

  許紹覺得,如果讓李靖這樣的人死在自己的手裡,那簡直是沒有天理,如果那樣,他寧願自己替李靖去死。

  於是他就毫不猶豫地向李淵上書,詳細說明李靖遲滯不前的客觀原因,為李靖求情,李淵於是才恍然大悟,順便給了老同學許紹一個面子,對李靖既往不咎。

  李靖於是又逃過一死。

  過了一段時間,李靖才離開峽州,趕往夔州(今重慶奉節)。在這裡,他受到了趙郡王李孝恭的熱情接待。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