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
2024-10-04 09:37:07
作者: 納川
這個時候唐軍的密探報告說:「竇建德探聽到唐軍草料已經用完,會在黃河以北放馬,於是準備襲擊武牢。」
李世民和李靖商量後,李靖建議,唐軍將計就計,吸引竇建德出來決戰。打運動戰是我軍的強項,只要竇建德出來,我們就可以乘機戰勝他。
五月初一,李世民向北渡過黃河,從南面逼進廣武,偵察敵情,乘機留下一千多匹馬,在黃河邊放牧以引誘竇建德,當晚返回武牢。
第二天,竇建德果然傾巢而出,從板渚出牛口列戰陣,北靠黃河,西臨汜水,南連鵲山,連綿二十里,擂鼓前進。
唐軍諸將都十分驚慌,李世民帶幾名騎兵登上高丘望敵陣,對諸將說:「敵人從山東起兵後,還沒有碰見過強大的對手,如今身涉險境卻很喧囂,是沒有紀律,逼近城池排列戰陣,有輕視我們的意思。我們如果按兵不動,他們的勇氣自然就會衰竭,列陣時間一長士卒飢餓,勢必就會自動撤退,我們再追上去攻擊,必然會取勝。我和各位相約,一過正午,肯定能打敗他們!」
竇建德輕視唐軍,派三百騎兵涉過汜水,在離唐營一里的地方停止。派人通報李世民說:「請挑選幾百名精兵和他們打著玩玩。」
李世民派王君廓帶領二百名長槍手應戰,相互交鋒,驟進驟退,雙方不分勝負,各自返回營地。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這個時候,王琬騎著隋煬帝的青驄馬,鎧甲兵器都很新,遠離陣前向眾人誇耀。
李世民平生最喜歡好馬,於是就不住地讚嘆說:「他騎的真是一匹好馬啊!」
尉遲敬德想表現一下自己的能力,於是立即請求把那匹馬奪回來。
李世民制止他說:「怎麼能為了一匹馬損失一員猛士呢?」
尉遲敬德不聽,立即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騎馬直衝入敵陣,活捉了王琬,牽著他的坐騎奔回唐營,眾人沒有敢阻擋的。
李世民非常讚賞尉遲敬德的勇氣,於是就 讓他去召回黃河以北的牧馬,等他返回才出戰。
竇建德的軍隊排列戰陣,從早晨到中午,士卒們飢餓疲憊,都坐了下來,又爭著喝水,遲疑著想撤退。
李世民命令宇文士及帶三百騎兵經過竇建德軍陣西邊向南奔馳,告誡他:「敵人如果不動,你就帶兵返回,如果動了,就領兵東進。」
宇文士及到竇建德陣前,敵陣果然動了,李世民說:「可以進攻了。」
這時黃河灘上的牧馬也已到達,於是下令出擊。李世民率領輕騎先出發,大軍跟隨在後,向東涉過汜水,直撲敵陣。
竇建德的群臣正在朝謁,唐軍騎兵突然降臨,朝臣都跑向竇建德,竇建德召騎兵抵禦唐軍,因朝臣阻隔騎兵過不去,竇建德揮手令朝臣退下,這一進一退之際,唐軍已到陣前,竇建德形勢窘迫,後撤靠近東面的山坡。
竇抗帶兵攻打他,交戰後形勢稍不利。李世民率領騎兵馳援,所向披靡。
淮陽王李道玄挺身衝鋒陷陣,直衝出敵陣後方,又重新返回沖入陣中,幾番進出,身上聚集的箭像刺蝟毛一樣,勇氣仍然不減,放箭射人,都應聲倒地。李世民把自己備用的戰馬送給他,讓他跟隨自己,於是各軍大戰,戰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李世民率領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人將旌旗捲起,沖入敵陣,從陣後而出,打開唐軍旗幟。
竇建德的士兵回頭看見唐軍旗幟在陣後飄揚,以為被唐軍包圍,迅速崩潰,唐軍追出三十里,殺了三千多人。
竇建德被長槍刺中,逃竄到牛口渚躲避。唐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追逐竇建德,竇建德落馬,白士讓挺槍欲刺,竇建德說:「別殺我,我是夏王,獻上我可以使你們得到富貴榮華。」
楊武威下馬捉住竇建德,用備用馬匹馱著竇建德來見李世民。
李世民斥責竇建德道:「我自討王世充,何預汝事,而來越境,犯我兵鋒!」
竇建德回答說:「今不自來,恐煩遠取。」
竇建德的將士都潰散了,唐軍俘虜了五萬人,李世民當天就遣散了俘虜,讓他們返回家鄉去了。
王世充的將領王德仁放棄舊洛陽城逃跑了,副將趙季卿以城降唐。
李世民押解著竇建德、王琬、長孫安世、郭士衡等人到洛陽城下,給王世充看。
王世充流著淚和竇建德說話,於是李世民讓長孫安世等人進城敘說失敗的情況。
王世充召集諸將商議突圍,準備南奔襄陽,眾將領都說:「我們依賴的是夏王竇建德,如今夏王已被俘,我們就是突圍,最終也無法成功。」
五月初九,王世充身穿白衣帶領鄭國的太子、百官及二千多人到軍營門前投降。
李世民按禮節接受他們的投降,王世充俯下身汗流浹背。
李世民說道:「你總認為我是個小孩,如今見了小孩,為什麼這麼恭敬?」
王世充無言以對,只能叩頭謝罪。
於是李世民分派出一部分人,先進入洛陽,分別把守市場商店,禁止騷擾搶掠,沒有一人敢違犯禁令。
初十,李世民進入洛陽宮城,命令記室房玄齡先進入中書省和門下省,收集隋朝的地圖戶籍、制文詔書,但已經都被王世充銷毀,沒有找到什麼。又命令蕭瑀、竇軌等人封存了倉庫,沒收金錢布帛,頒賜給將士們。又拘押了罪行特別大的幾十名王世充的同黨,有段達、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楊汪、孟孝義、單雄信、楊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張童兒、王德仁、朱粲、郭善才等,在洛水岸邊斬首。
當初,李勣與單雄信很要好,發誓同生共死。
等到李世民平定了洛陽,李勣就對李世民說單雄信此人驍健無比,請求用自己所有的官爵為單雄信贖罪,但是李世民不准,一定要殺死單雄信。
因為李世民覺得單雄信此人桀驁不馴,屢次背叛主子,把這樣的人放在自己身邊,實在是太危險了,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隻好殺死他了。
再說了,李世民也怕,如果單雄信活著,他和李勣搞到一塊,那今後這兩個人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難以駕馭,索性殺了單雄信,絕了李勣的念想,那樣他就會一生為唐所用。
李勣再三請求仍不得,痛哭著退下。
單雄信當然想活,但是當他得知李勣為他求情失敗後,就埋怨李勣說:「我早就知道你辦不成事。」
李勣說:「我不惜餘生,想過要和兄長你一同赴死;但既然將這條命獻給了國家,事情就無法兩全了。況且我死了以後,誰照顧兄長你的妻兒呢?」
於是割下一塊大腿上的肉,讓單雄信吃下,說道:「讓這塊肉隨兄長化為塵土,也許可以不負當年的誓言吧!」
事實證明,李勣沒有食言。
單雄信的兒子單道真,在李勣的關照下,後來做官,成了唐朝的梁州司馬,
單道真生有三個兒子:單思敬、單思禮、單思遠。
單思敬官任安東都護府都護,有子單光業;
單思遠官任河南尹、岐州刺史,有子單有鄰、單不先。
唐朝末年,單雄信第11代孫單興、單旺、單茂、單盛加入了黃巢的農民起義軍,起兵反唐,有沒有為祖先單雄信報仇雪恨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他們四人英勇善戰,人稱「黃軍四傑」。
這是後話。
李勣為朋友求情失敗,但此時此地,也有一個人為自己的叔叔求情成功,這個人就是杜如晦。
當時,他的叔父杜淹是王世充的禮部尚書。
杜淹,字執禮,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隋朝河內太守杜征之子。貞觀名相杜如晦的叔父。
杜淹年輕時聰慧明辨,學識廣博,頗有美譽,與同鄉韋福嗣是莫逆之交。
他對韋福嗣道:「皇帝喜歡任用隱士,蘇威便是在隱居時被徵辟為美職。」因此一同隱居在太白山,其實是在沽名釣譽。
隋文帝聽聞,極為憎惡,將二人流放江南。後來,杜淹返回鄉里,得到雍州司馬高孝基的舉薦,授為承奉郎,累遷至御史中丞。
武德二年(619年),杜淹成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屬。四月,王世充僭號稱帝,建立鄭國,任命杜淹為吏部尚書,對他非常信任。
當時,杜淹因與侄子杜如晦不睦,便在王世充面前進讒,致使杜如晦的兄長杜某(名不詳)被殺。
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鄭國為官,也遭到囚禁。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杜淹作為鄭國高官,被定為死罪。
杜如晦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此時也在洛陽。杜楚客便請他加以營救。
杜如晦對自己的叔叔也心存怨恨,巴不得他早死,於是就不允。
杜楚客哭道:「叔父已經害死了大哥,如今哥哥又不肯營救叔叔,我杜家要自相殘殺,真是令人悲痛。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說著要在杜如晦面前自殺。
杜如晦頓時悔悟,於是就出面向李世民求情。
果然杜如晦的面子更大,李世民立即下令免去杜淹的死罪,還讓他繼續在唐朝為官。
後來,杜淹因久不升職,欲投靠太子李建成,被負責選官的封德彝告知房玄齡。
房玄齡知道此人非常有才華,擔心李建成得到杜淹後會對李世民造成威脅,便舉薦杜淹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
貞觀元年(627年),杜淹被李世民任命為吏部尚書,參議朝政,成為宰相。他前後舉薦四十餘人,最終都成為知名官員。
他侄子杜如晦在公元628年(貞觀二年),被李世民任命為檢校侍中,兼任兵部尚書,仍然總管東宮兵馬。
公元629年(貞觀三年),杜如晦擔任宰相。
叔侄兩人一個管人,一個管兵,都是宰相,當時傳為佳話。
再說一說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
和哥哥洛陽分別後,他一直隱居於嵩山達九年。
貞觀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後,李世民下詔,徵召杜楚客到長安,拜給事中。也就是擔任李世民的貼身秘書。
李世民對他說:「聞卿山居日久,志意甚高,自非宰相之任,則不能出,何有是理耶?夫涉遠者必自邇,升高者必自下,但在官為眾所許,無慮官之不大。爾兄雖與我體異,其心猶一,於我國家非無大功。為憶爾兄,意欲見爾。宜識朕意,繼爾兄之忠義也。」
李世民愛屋及烏之意,溢於言表。
不久,杜楚客出為蒲州刺史,非常精明幹練,政績卓著。
李世民又任命他為魏王府長史,拜工部尚書,攝魏王泰府事。
杜楚客知道太宗不喜歡太子承乾,魏王泰又命令杜楚客暗中結交朝中重臣,甚至以大量的金錢賄賂。讓他們在太宗面前說李泰聰明,可為為太子。
有人向太宗舉報,太宗裝作不知道。
等到李承乾被廢,李泰的事情也被牽連出來,李世民追究李泰身邊的大臣。本來可以處死杜楚客,但太宗因為他哥哥杜如晦對國家有大功,於是免死,廢為庶人。
叔侄三人,一個吏部尚書,一個兵部尚書,一個工部尚書,杜家確實人才輩出,非常受李世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