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發射成功
2024-10-04 08:27:43
作者: 劉慶貴
發射中隊的姜賢亮和闕昕飛參加了團里召開的整頓動員會。會上,袁團長作了整頓動員,列舉了試驗任務中一系列不規範、不科學、不文明的現象,點名批評了塔架中隊領導抓作風不力、遙測中隊指揮員口令不規範、發射中隊操作手差點摔壞萬用表的問題,責令塔架中隊給在塔架上打瞌睡的戰士嚴肅處理。要求各中隊回去後,立即開展一次以試驗作風為主要內容的整頓,查思想,查作風,查執行條令條例,查遵章守紀。袁團長還在會議最後宣布,任命闕昕飛為發射中隊中隊長。
發射中隊的整頓進行得很認真,也很務實。召開軍人大會時,黃司令和袁團長親臨中隊,認真聽取發言。一分隊查找出搬運電源掉下來砸傷腳的事故苗頭。二分隊長檢查說,一次氣管自動脫落檢查時,因為繩子固定不好,氣管被強大的氣流衝出來後反彈回去,碰到了運載火箭的蒙皮上,把氣管的一個捎子撞壞。出了事故後,不敢報告,私下和上海試驗隊人員處理,偷偷更換了捎子。三分隊長在檢查中講到了一件更加荒唐的事,分系統檢查時,脫落插頭脫落後沒接住,掉下來摔壞了。他們偷偷把插頭帶回來拆開。裝配時,裝了幾次都沒有裝上,後來裝上了卻不能脫落。一直鼓搗到凌晨5點鐘,總算可以脫落了。就這樣,他們又悄悄地將這隻脫落插頭帶去繼續使用。這次整頓中,他們主動將這件事檢查出來,並和上海試驗隊商量,決定更換插頭。
黃司令聽了幾個分隊長的發言,對他們把自己問題翻了個底朝天的做法給予了肯定。他說:「發射中隊是一支英雄的中隊,一支有著優良傳統的中隊,一支值得信任的中隊,參加了發射中心組建以來所有的重要試驗任務,見證了發射中心的發展歷史。發射中心在試驗任務中有很多優良作風就是你們創造的和總結出來的。這次回來,我看到了很多不符合要求的、不規範的、不文明的舉動,你們也有,但相比之下,你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但我今天要對你們說,這樣還不行,畢竟你們的地位不一樣,你們是直接接觸運載火箭和衛星的單位,你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發射的成敗,對你們的要求就是不能出任何問題。有人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不,就是不能濕鞋。我們經常說要把住質量關,怎麼把關?怎麼使運載火箭和衛星的質量通過測試增值?就兩條:一是把運載火箭和衛星中的故障隱患查出來加以解決,運載火箭和衛星的質量就增值了,你就算把住質量關了。二是在測試中不能出現事故差錯,你要是出了事故,把儀器電纜燒壞了,不但不能給運載火箭質量增值,反而是使質量減值了。怎麼樣才能做到這兩點呢?就是要有嚴格正規的試驗作風做保證。粗枝大葉,馬馬虎虎,吊兒郎當,不老實,說假話,做錯了事不承認,出現了事故隱瞞不報,不按操作規程操作,不聽指揮,不守紀律,不注意保守機密,不按條令條例辦事,等等,都是不按科學規律辦事的壞作風。發射中隊要想繼續成為名副其實的英雄中隊,就必須在試驗作風上是個響噹噹的中隊。」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黃司令說完後,全場熱烈鼓掌達一分多鐘。
整頓完畢後,繼續進行運載火箭和衛星的測試。第三次總檢查中,發現陀螺平台的脈衝數超差15個。操縱員崔志軍報告結果後,蓋世華、闕昕飛等人認為這是個隱患,提出要查清楚再往下進行。但上海試驗隊的嚴廷榮認為,這點誤差在允許範圍內。雙方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最後,還是黃司令當場拍板,一定要把問題弄清楚。第二天又做了一次控制系統測試,發現超差的脈衝數高達23個,決定將陀螺平台送回技術陣地單元檢查。
陀螺平台返回技術陣地後,連夜組織測試,跟蹤了24小時的數據,沒發現陀螺平台有什麼問題,一切正常。他們又將陀螺平台送回到發射場。
發射中隊將陀螺平台安裝上去,再次組織控制系統測試,脈衝數的超差又變成了兩個。
「這就怪了,一會好,一會不好,到底有沒有問題?」闕昕飛心想,不弄出個水落石出試不罷休。
「這有什麼奇怪的,在發射場這種複雜的環境下,哪個環節都可能冒出幾個干擾來。」嚴廷榮說。
蓋世華說:「別小看這十幾個脈衝數,它會造成關機時間變化,最終會影響衛星入軌精度。」
「實在不放心,那就再驗證一次好了。」嚴廷榮讓步了。
又做了一遍控制系統檢查。結果又出現超差,而且超得更多,達到25個。
黃司令聽到這個結果後,和上海試驗隊隊長申大發一起來到了發射場,聽取了現場的故障分析。
闕昕飛說:「從這幾天所做工作來看,陀螺平台不穩定,有時挺好,有時超差挺多。」
申大發問:「這說明什麼問題呢?」
嚴廷榮說:「陀螺平台沒問題,我懷疑是環境干擾。」
蓋世華說:「干擾的確有。但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段內,兩次差別這麼大。我懷疑陀螺平台有問題。」
接著發射團和試驗隊的人員紛紛發表看法,發射團的人員傾向於陀螺平台有問題,而試驗隊則認為是環境干擾所致。
申大發說:「我敢擔保,陀螺平台沒問題。」
黃司令說:「我現在要的不是陀螺平台有沒有問題,我要的是把這個問題查清楚。為什麼一會超差,一會又不超差,超差一會大,一會小。我們常常說,不能帶著問題上天。試想,假如陀螺平台真的有問題,而且是一個我們還沒有認識到的問題,會不會影響到衛星入不了軌呢?同志們,不能再搶時間了。上海研製的第一顆衛星掉到蘭州附近,第二顆掉到廣西博白一帶,第三顆掉到澳大利亞。要是我們在發射前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來個一次成功,不比三次、四次失敗要好得多嗎?就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到了排故障時就忘了呢?所以一定要找出問題來。是陀螺平台的問題要找出來,是環境干擾的問題也要找出干擾源來。」說到此,黃司令望著袁友方問,「今天是第幾天了?」
袁友方回答說:「已經第12天了。」
黃司令對袁團長說:「既然已經找了12天,我們更不能半途而廢。但今天就不要加班了,大家回去放鬆一下,思路再放開一點。明天星期天,所有人都休息。」
第二天雖然是星期日,但蓋世華、闕昕飛等人並沒有休息。他們又鑽到圖紙資料中,一方面查找陀螺平台的內部結構和線路,另一方面查找環境干擾因素的來源。
到了第15天,終於找到了故障點,原來是陀螺平台伺服迴路放大器中的一個三極體處於失效的邊緣,時好時壞,並且與通電時間長短有關。更換了這台放大器後,再行測試,一切正常。
重新進行第三次總檢查,各系統均正常。任務指揮長黃明輝召開指揮部會議確認,衛星火箭性能良好,測試參數合格,同意加注推進劑。加注完畢後,進行了臨射前檢查,也完全合格。黃明輝鄭重地簽署了《發射任務書》。
袁友方的眼睛移開了潛望鏡,看著左手的秒表,對著右手的調度指揮話筒,有力地下達了最後幾個重要口令:
「10,9,8,7,6,5,4,3,2,1,點火!」
「起飛!」
一團耀眼的火焰從運載火箭尾部噴射而出,紅彤彤的巨大煙團從導流槽捲起。在隆隆的轟鳴聲中,一條火龍托舉著衛星徐徐升起,一飛沖天。經過幾年的努力,風暴1號運載火箭,終於將我國的第一顆電子探測衛星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