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2024-10-04 08:20:43 作者: 劉慶貴

  2008年9月25日晚9時10分,在被譽為中國航天第一港之稱的東風航天城,「神舟」七號飛船承載著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航天員,一飛沖天。第三天,翟志剛漫步太空,跨出了中國人征服宇宙的一大步。

  發射成功後,胡錦濤總書記說:「能夠在發射現場和同志們一道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我感到格外高興。同志們建立的歷史功勳,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那幾天,「震撼」成了參觀「神七」發射的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作家出版社侯秀芬總編動情地說,看了敦煌飛天,感到震撼;看了「神七」發射,感到更大的震撼;參觀了航天發射場、歷史展覽館和烈士陵園,我的心靈深處更被你們的東風精神所震撼。隨後,她笑著對作者說,快拿出你的精品力作吧!要知道,人們在歡呼翟志剛邁步太空之餘,更渴望了解航天人的故事。

  多年來,每當我向到中心觀看發射衛星飛船的貴賓們介紹時,他們無不驚嘆東風航天城為祖國航天事業創造的豐功偉績,更感嘆東風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於是在繁忙的軍務之餘,筆者陸續寫了幾篇反映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創建、飛彈核武器試驗、發射「東方紅」衛星和發射載人飛船的記實作品。2004年9月,在接待中國作家協會黨組副書記張健率領的19位作家參觀時,陳德宏、范小青、李蘭妮、陳清棣等作家同聲感慨:東風人的創業歷史和奉獻精神太感人,快把他們寫出來,讓世人共享吧。

  

  的確,我正在醞釀一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創業奉獻史,因為我具備這個條件。1965年大學畢業後,我被挑選到了西北飛彈綜合試驗基地,從此在戈壁深處一干就是43年。最初我分到飛彈發射部隊二中隊。二中隊組建於1959年,是我國最早的兩個地地飛彈發射中隊之一,有著光榮的歷史。我從學員干起,而後技師、副分隊長、分隊長、副中隊長、中隊長,親自參加了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冊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衛星和其他衛星的發射,一干就是13年。這13年,是我一生經歷最為多姿多彩的13年,是奠定和打牢我人生根基的13年,是積累寶貴經驗的13年。之後我調到發射中心機關任參謀、副處長、處長,繼而擔任試驗單位的主官和技術部主任,參與了更大範圍的指揮協調。特別是擔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總工程師和副司令期間,數十次擔任飛彈衛星發射任務指揮長,親自組織大型試驗任務,做出是否發射的重大決策,這對我自身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也是筆者一生中極為重大的財富。值得欣慰的是,作為指揮長,所指揮過的航天發射任務,作出的所有的決策,回過頭來看,全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順便說一句,筆者從大學開始就有寫日記的習慣。在經歷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的同時,用日記的形式把發生的事件和感受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厚達半米。每當翻開日記,昔日發生的事件馬上映入眼帘,戰友的音容笑貌即時顯現面前。

  我的經歷中,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1989年筆者參加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展史的編寫。一年的時間,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有幸採訪第一代創業者,拜讀了第一任司令員孫繼先、政委栗在山、第二任司令員李福澤、第三任司令員張貽祥和副司令員張志勇等老首長的回憶錄和手稿。這些塵封的記錄生動地描述了創業的艱辛,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煩惱。他們不僅僅是回憶個人的經歷,更是告訴後人,中國的第一個飛彈試驗基地是在怎樣的艱難環境中創建起來的,中國的第一枚飛彈是在怎樣的曲折中發射成功的;更要告訴後人,「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我不能不寫,不寫對不起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戰友們。我必須寫,要把第一代創業者的豐功偉績寫出來,把他們的工作、生活、愛情寫出來。我也一定能寫好,因為我也是東風人,我身上每一個細胞里都濃濃地滲滿了東風精神的一個個元素。

  伏案疾書,很長一段時間我忘記了現實、忘記了日夜、忘記了寒暑、忘記了節假日,心中只有書中的人物和活動。每當我坐到電腦桌前,兩手按著鍵盤時,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就跳出來和我對話,一個個曲折的故事就突突地湧現到我的面前。寫到動情時,我為他們流淚;寫到挫折時,我為他們嘆息;寫到勝利時,我和他們一起歡呼;寫到美好的情感時,我為他們祝福。

  這是我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它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958年組建到1966年飛彈核武器試驗成功這段歷史為背景。對於沒有寫過長篇小說的我來說著實不易,或者說寫得很艱辛。我花費了四年多的時間,前後寫了七稿,結構做過五次大的調整,光是書的開頭,就寫了九遍。

  本書從誕生到出版,凝結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領導和戰友們的心血,閃爍著作家朋友的情誼,連結著出版社的鼎力相助。第一稿出來後,著名作家李蘭妮對我說,寫出來就是勝利,鼓勵我繼續努力。第三稿寫完後,我將文稿送給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幾位領導和幾位作家審閱。劉克仁同志給我提出了10條意見,寫下了「取捨,升華,展開」六字箴言。崔吉俊、於本城等同志指出,作品要加大弘揚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的力度。董仁海同志提出,不必拘泥於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著名作家葛水平諄諄告誡說,作品不必太實,要充分加以虛幻。第五稿寄給作家出版社,侯秀芬總編委託張水舟副總編審閱,很快反饋了修改意見。第六稿送給出版社後,責任編輯胡小萌仔細地審閱後又提出了非常誠懇的修改意見。為了使作品更臻完美,筆者又作了一次較大的調整和修改。

  在整個寫作出版過程中,筆者要特別感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張麗傑同志,她當過記者和編輯,有很強的文字功底。她一字一句地審改了我的每一稿,在文字上作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有的段落還是她動筆寫就的。另外還要感謝夫人李品香,她是本書的第一讀者,也是第一改稿人,有的情節是她設計的,有的文字還是她寫出來的。

  2009年1月25日(牛年除夕) 於燕郊戈柳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