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與笑聲
2024-10-04 07:58:00
作者: 鄧鵬 主編
大隊小學一般只設初小,我們這裡也如此。三個年級三個班,每個班的老師都要負責自己班裡的所有課程及一切事務,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承包責任制」。除了政治、語文、數學三門主科外,其他如音樂、美術、體育都極少上。一是沒有教材和設施(唯一的操場就是生產隊的曬壩),二是小學生也要學農,開荒辦小農場,常常占用這些課時去勞動。那個年代老師必須按上面統一規定和要求授課,自然離不開毛澤東思想、階級鬥爭、學工、學農。講課照本宣科的教條主義方式,使教學變得單調、枯燥,也許聽膩了那些說教,學生上課亂鬨鬨的,紀律很差。我總想能有什麼新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也樹立自己的「威信」,能鎮住這幫孩子,讓他們感到敬畏。半路出家的我專心研究起教育來,除了學習別的老師的授課經驗,還找來幾本兒童心理學和有關教學方面的書熱炒熱賣。又回想自己學生時代,老師是怎樣吸引我們聽課的,把那些教課方法借鑑過來「如法炮製」。講課時,借題發揮給孩子們吹吹牛,講講故事,天南海北、趣聞軼事「添油加醋」地侃一通。山裡的孩子掌握的知識少得可憐,我閒扯的那些平淡的東西,他們也覺得新奇無比。講到精彩之處,突然打住,學生意猶未盡,欲聽下文,「且待下次上課再講」。引導大家對學習產生了很大興趣,漸漸地孩子們最喜歡聽我講課了。完全鎮住了這幫孩子,課堂秩序井然,紀律也好了,收到了預期效果。寓教於樂確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是「三好」日子(即正好是體育課,又是好天氣,本人心情又好),就帶著大家到一個叫大埡口的山坡上去活動,自由玩耍,也允許他們趁機捆柴禾或割草帶回家。這是孩子們最高興、也最盼望的一個活動。每當這時孩子們就像出籠的小鳥,歡叫著雀躍而行,也在這時那些山裡的孩子個個都把孩童的天真爛漫毫無掩飾地表露出來,看不到平常那種靦腆和矜持。我也被快樂感染,這樣安排也是為自己想藉機散散心吧。
遇到陰雨綿綿,既不能出去活動,又不想老講故事,就乾脆讓大家唱歌,吼一吼也是件痛快的事。我的那把二胡就是唯一的音樂器材,我能拉二胡,教學生唱歌是沒問題的。雖說大家唱得不太「地道」,可有把破二胡伴奏,歌聲也增色不少,孩子們更來勁了。記得粉碎「四人幫」後,公社學校要搞一次大的文娛演出,要求村小每個班要拿一兩個節目參加。讓這些從來沒上台演出過的孩子到街上舞台去粉墨登場,真是破天荒頭一遭,大家感到新鮮、激動得很。表演什麼節目呢?我覺得省事莫過大合唱,就選兩首歌開始練吧。誰知還真是個費力的活兒,要想唱得調正音準,整齊一致那才非易事。練了幾周,教得很費勁,唱得更賣力,結果越聽越不順耳,總覺得有點像唱山歌,「鄉土味」太濃!奈何不得,只好將就上吧。結果居然還得到表彰,這下可好,孩子們自信心增強了,甚至覺得街上(完全小學)的學生也不怎麼樣了。之後又參加了一兩次演出,大合唱是保留節目,同時也添增了本人寫的「三句半」「對口詞」等節目,孩子們大方了許多,也沒先前那麼怯場了。
在教書的日子裡,確實讓我感到開心,與孩子們相處平添許多樂趣。尤其是一九七五年底,妻子按政策頂替退休的父親調回重慶,我們的一雙兒女也隨同離開,農村的家立馬解體。面對空巢,冷寂難耐,不知這日子怎樣過下去。那時刻只有在學校才能使我感到一點欣慰,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讓我忘掉煩惱,忘卻思念,感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