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懷豪情上巴山
2024-10-04 07:54:04
作者: 鄧鵬 主編
一九六五年夏,初中升學考試結束的鈴聲拉響了,我輕鬆地走出考場,和幾個拔尖同學一對答案:我最感困難的數學題也全都做對了!突然,我看見媽媽來了,我興高采烈地奔向媽媽報喜,卻有人搶先向媽媽報了憂:「糟糕,蘇謙的數學今天沒考好!」發話人是我的班主任徐世清老師。我真納悶:老師怎麼了,他憑什麼說我考糟了?!沒一會兒,我就把此事扔腦後了。
直到多少年以後,腦子裡才幡然醒悟:那不就是對我不能繼續升學打的一個招呼嗎?是的,儘管我品學兼優,當年我還是中考落榜了。
我對當時搞得天翻地覆的「階級路線」糊裡糊塗。當班裡出身工農家庭的同學痛訴苦難家史時,我心裡也生生地痛,心想,應好好待他們。當我的文娛委員職務被無端撤銷時,我毫無怨言地認同:是的,應該讓工農子女當幹部。我還背著大家(至今無人知曉),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時間,悄悄到教室去修理破爛桌椅、去班上的種植園地里捉土蠶。我決心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革命接班人。
最糊塗的是,我不了解「自來紅」「家庭包袱」之類已經家喻戶曉的政治術語究竟是什麼意思。老師出了這兩個題目,讓我們根據自己的情況,任選一個寫作文,我居然挑選了批判自己的「自來紅」思想,因為我那時還不懂「背家庭包袱」。我認為我是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人,當然應該批判「自來紅」。特別是不久前才從我那「輝煌」的小學時代走來,仍沉浸在被學校當作寶貝、受到特別關懷與重視、似被鏹褓包裹著那樣的溫暖與幸福中,我也一直為此自豪著。
小學四年級,全區統考,我的語文、算術都得了一百分。我有一篇作文叫《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寫的是我用毛主席的話鼓勵自己怎樣去克服算術學習中的困難,使考試取得了好的成績。於是,我的作文被刊登在全國發行的《紅領巾》雜誌上。那時,重慶市團委正在我校抓典型,開展「毛主席萬萬歲」的活動,組織了八人演講團,到重慶七區三縣演講。我是團內最小的演講人。我們不知面對了多少個上千人的大會場,每到一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重慶電台播放了我的錄音,北碚一個「少年之家」專為我舉辦了聯歡會,甚至還有來自北京的記者阿姨到家裡採訪我。
小學畢業時,我是全校考上重點中學一重慶一中的三名學生之一。在小學時,也曾有同學叫我「蘇右派」,但很快被老師制止了,而且五年級時,當上了中隊文娛委員。據說,當時有市團委領導說:「這麼好的少先隊員,為什麼不能當幹部?」
然而,「黑五類」家庭出身還是成為阻擋我跨進高中門檻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在階級路線鬥爭中,我們被稱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天主教認為犯有一定罪過,但死後並非應該下地獄的人,靈魂須在煉獄中煉淨罪過,才能進入天國。朦朧中,我似乎感到,因父親是「右派」,我也有一顆需要洗滌、改造的靈魂。目的不是想進入天國,只是想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員」。中考落榜後,我欣然接受了「到三大革命的熔爐中去洗滌自己的靈魂」的安排。
那時,我訂閱的《中國青年》雜誌上,大量篇幅介紹北大荒人艱苦創業的事跡,一本叫《軍隊的女兒》的書上,還描繪了軍墾戰士劉海英向天地宣戰的感人故事。我深深地被他們那不畏艱險,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感動,他們喚起了我這熱血女兒的無限敬意,他們無疑地成為我堅定不移學習的楷模。早已做好「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我,面對升學落榜,沒有半點的猶豫,立即選擇了下鄉。
一九六五年九月一日,我們一卡車重慶一中和十五中的初中畢業生,懷著「十六歲就參加革命」的自豪心情,與其他不知有多少卡車的青少年同學一起,踏上了奔赴大巴山的旅程。一路上,我們不停地數著我們越過的每一座橋,不停地唱著歌:「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祖國啊祖國,養育了我們的祖國,要用我們的雙手,把您建設得更富強。革命的青年,有遠大的理想,革命的青年志在四方……」歌聲激越而嘹亮,蕩漾在卡車行進的每一個山谷中。當我們的卡車進入路途中第一個知青林場區時,在路邊勞動的知青,抱了一大把剛採下的野花送到我們車頭。我高興地接過那把美麗的鮮花,似乎體會到了一種革命的情誼。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到達通江縣城後,隊伍分赴各林場。卡車送我們到一條清清的河水邊,我們坐船過了一段水路,然後開始步行走過崎嶇的山路。從沒走過那麼多路的我,好像一點也不累。那清澈見底的碧溪河,那山崖上,遮掩小路飛降而下的山瀑,還有那些紫色的、鮮紅的野花,都讓我們這群十六七歲的女孩兒興奮得不斷發出驚喜的歡笑聲。
一排有五六間寢室和一間廚房的平房、一塊土壩、壩前一棵大柿子樹左邊一座「樓」,樓上是豬圈、廁所,樓下是敞開的糞池;前面一片田土、後山一坡松林,這就是我們的通江縣板凳公社陳鼓嵌林場。全場共四十九人,其中,當地人,包括指導員和場長,共十二人,其餘三十七人都是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下鄉的重慶一中的高、初中畢業生。其中男知青只有一個。
到達林場當晚的歡迎會上,一九六四年來場的全體女知青獻上了自編的舞蹈歡迎我們。我很吃驚,她們每一個人都會跳舞,月光下,每一個人的舞姿都是那麼優美動人:「來吧來吧,年輕的朋友,親愛的同志們,我們熱情地歡迎您,送給你一束映山紅……」
通過上山下鄉洗滌靈魂、脫胎換骨,從而改造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員,便成為我們這批「文革」前下鄉的老知青的共同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