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速度與激情」悠著點兒
2024-10-04 06:22:27
作者: 趙剛著
入鄉隨俗,本來我也完全可以這樣四平八穩地工作,順應總是最穩妥的。但剛剛來蘇格蘭一年的我,並沒有被這種看不見的規則所同化,相反,仍然保持著國內工作時的「風格」——總想給領導留個好印象,總要找到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定位。於是,從一開始,我就處心積慮地對抗這種業已存在的職場文化,盤算著「反其道而行」的策略,中國人的心計啊!
剛剛進入新的崗位,我喜歡這種溫馨的工作環境,寬鬆、簡單、安靜。不過,與此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另外一些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和工作方式:
大家有意識地劃清公與私的界線,不越雷池一步。他們表面上輕輕鬆鬆、嘻嘻哈哈,但遇事非常小心,連每月手機費報銷時都要把私人電話從話費清單中劃出來,並把錢補交給財務部門。實際上並沒有人會去查這些電話哪個是公事、哪個是私事,但他們出奇地較真兒,即使只有一兩個電話也不放過。
其次,大家的工作時間是可以「談判」的。一般沒有人加班,更不會把工作拿回家裡做。每個人都有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誌(work diary),如果需要增加某個工作項目,大家都會先打開日誌,看一下自己的工作量是否能承受。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拒絕老闆的「命令」(「請求」更確切)。即使在這樣寬鬆的、幾乎沒有太多壓力的環境中,既然個人的事優先,工作上的事完全有理由拖延。
另外,還有一個小的細節很有趣:這裡相當多的同事做事慢,電腦不太熟,Anna打字還是個「二指禪」,她的座位旁邊赫然貼著在職電腦培訓的結業證書,這也許是工作拖延的另外一個理由吧。
入鄉隨俗,本來我也完全可以這樣四平八穩地工作,順應總是最穩妥的。但剛剛來英國一年的我,並沒有被這種看不見的規則所同化,相反,仍然保持著國內工作時的「風格」——總想給領導留個好印象,總要找到自己不同於別人的定位。於是,從一開始,我就處心積慮地對抗這種業已存在的職場文化,盤算著「反其道而行」的策略,中國人的心計啊!
正巧,Anna讓我一周內做出進入中國市場的大致計劃,我領命後整整幹了一天一夜,把MBA作業里自己滾瓜爛熟的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風險分析)等模型全用上了,還給國內的朋友、同學打了幾個電話諮詢,在國內的網頁上狠狠地搜了一陣,並把實習期間的筆記、報告統統「複製—粘貼」。
第二天,我把這個稱之為3-step strategy(「三步走」戰略)的報告交了上去,Anna當時就驚得直呼「上帝」,然後激動地說了幾個fantastic(太好了),聲調都有些顫抖。接著把我直接帶到校長辦公室,在校長面前把我「狠狠」地表揚了一通。「在這個學校,沒人能像你這樣。」她的結論讓我受寵若驚。
也許是受到了激勵,我竟有些一發而不可收。當時,諾丁漢大學在寧波建立了分校,全英語授課,大部分師資來自海外。這在當時的中國確實是破天荒的壯舉。
我顯然是受到了這一消息的感染,在修改「戰略」時詳細地分析了諾丁漢項目的可行性,並提出,酒店管理專業前三年從中國市場招生(留學);從第四年起做合辦校,學生有一年至兩年時間在國內學習,然後再留學;從第五年開始考慮在中國籌建分校。
同時,針對中國學生對高學位的追求,我提出建立「專升本」項目,即學生讀三年HND後,再附加一至兩年,可拿到當地大學本科學位,這與學院的想法不謀而合,因為當時學院已經得到了羅伯特·戈頓大學(Robert Gordon University)的授權和批准,其優勢項目酒店管理可以在院內完成升本的課程,並由該大學頒發學位證書。
在此基礎上,我又說服了學術教研組,增加了該專業中國學生在格拉斯哥希爾頓飯店帶薪實習的優惠條件,以滿足這個市場細分中客戶(學生,特別是家長)對就業的預期。
另外,我還提出,「包裝」Motherwell College的中文譯名——在國內出版的英國政區地圖上,要很費勁才能找到「馬瑟威爾」的字樣,名字很難聽。
學院雖然在中國不知名,但中文譯名需要響亮一些。如果按照嚴格的翻譯法,Motherwell無論怎麼翻,都很難聽。於是我做了些「手腳」,按照「Montherwell」的形式,翻譯出「曼澤維爾學院」,感覺好多了。
當這個新的「戰略」飛到Anna的辦公桌上時,她盯著我,不住地點頭。
You are a genius. You are changing the culture of this College.(你簡直是個天才,你在改變這個學院的文化。)
改變?Anna的褒獎讓我恍惚間感到了中國人的「後發優勢」——雖然落後了兩百年,但也許我們能用效率在英國立足。英國人慢在循規蹈矩,而我快在打破常規。我那時真覺得自己來到了自由天地,可以大顯身手。可惜,我高興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