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諸葛亮給大家做留學行前指導
2024-10-04 06:21:14
作者: 趙剛著
主持人:今天的網上留學行前說明會,我們很高興地請到了名滿天下的大咖——諸葛亮老師。
諸葛亮:網友們好,叫我亮亮就行。
主持人:亮亮?好萌的名字呦!
諸葛亮:來這次活動前我很糾結,擔心網友嫌我年紀大會吐槽。其實我也是80後,出生於公元180年嘛。
主持人:是這樣啊!諸葛老師,您可是顏值高的老鮮肉了!最近在忙些什麼?
諸葛亮:從國務院退下來以後,我一直在為《諸葛亮集》的第10萬次再版做校對工作,同時,我也在深入研究體制外教育的發展走向,特別是英國留學。
主持人:好贊!留學對您來說可是個新的領域呀。
諸葛亮:新?這個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我雖然沒有留學,但十五六歲那會兒就「遊學」去了(「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形式差不多,換個環境求學唄。
主持人:哇,您也算是骨灰級留學生了!
諸葛亮:差不多。我最近在英國考察時發現,很多英國大學都強調You need to read a degree, 「讀」出個學位來!老師安排了長長的書單讓中國同學廣泛閱讀,而且平時作業中如果參考書目(bibliography)少,就可能不及格。其實,英國老師的要求,我在遊學那會兒就掌握了,就是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不拘泥於某個側面。
主持人:您說的就是思辨能力吧?
諸葛亮:對,主要是掌握要領,然後加以比較、分析。我當年讀先秦諸子百家的書比我的同學快多了,一般都是一目十行(「亮獨觀其大略」——《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但我從中讀出了很多人字斟句酌卻沒有發現的角度。比如老子的觀點強調性情的修養,以靜制動,但到了緊急關頭難免會誤事;商鞅的法治思想是他的優勢,但不要忘了,一味地嚴刑峻法,很難使人信服,無法教化人民(「老子長於養性,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諸葛亮集·論諸子》)。
主持人:您太高大上了!這就是「批判繼承」吧?
諸葛亮:應該也給你點個讚!我在南陽隆中遊學的時候,雖然連年戰亂,但學術環境與現在的英國很像,非常寬鬆,特別是在荊襄地區,形成了獨特的「荊州學派」(引自《三國名將》方北辰著)。我看了很多書,對道家、法家、縱橫家等各派學說都做了多方面的分析,形成了多元的思想意識。如果還能有機會留學的話,我也很想重溫當年的那種學術自由。
主持人:我覺得您點到了留學的一個重要收穫,即思辨能力真的很重要,這種體驗和訓練,可以讓我們在日後的工作中打開思路,做出客觀的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
諸葛亮:當然,僅僅是讀書還遠遠不夠。
主持人:您那個時代的人不都是靠讀書走上仕途的嗎?
諸葛亮:那你out了,沒那麼簡單。動手能力也很重要。
主持人:在留學過程中,就是實習、實踐之類的事了。
諸葛亮:是。我當年就是半耕半讀,讀書「不求甚解」,種地倒是一絲不苟。別以為在國外刷碗、送外賣這樣的體力活兒就可以馬馬虎虎,還是得用心。我聽說一個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在中餐館打工時,除了賣力氣之外,還為餐館優化了送餐的路線和範圍,沒用多長時間,生意越來越紅火,掙了大錢,這個學生還成了餐館的股東。
主持人:真不錯,很有經營頭腦。
諸葛亮:把所學付諸實踐才算是學通了。
主持人:我說您怎麼能發明連弩、木牛流馬呢!真是一通百通。
諸葛亮:都是過去的事了,但思路還是可以借鑑的。
主持人:諸葛老師,剛才您提到了讀書方法、實習實踐等,那麼去英國留學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嗎?
諸葛亮:朋友圈。
主持人:您是說中國學生不善於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事?
諸葛亮: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沒有國外朋友的交際渠道,留學的意義就打了折扣。都能在國內解決的話,還何必出國。既然出國了,就要與國外的同學多交流才行。我上次考察時,收集到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中國學生很善於與國外同學打成一片,並且與他的一個外國室友成了好朋友,偏巧這個室友還是個希臘富二代,兩個人藉助彼此的渠道做成了一筆生意,撈到了第一桶金。
主持人:又是拼爹的案例。
諸葛亮:是海外版的拼爹。除了與國外同學搞好關係,咱們中國同學之間的友情也很重要。畢竟能留在英國工作、生活的機率不高,回國工作、創業才是主流,中國同學的關係網有時比海外的更有用。
主持人:您一定深有感觸。
諸葛亮:中國還是一個關係社會,這麼多年都沒有本質的變化。我當年還不是因為與老同學徐庶關係好,又認識司馬徽、龐德公等老前輩,這才與已故國家領導人劉備主席聯繫上的。老劉在國內朋友圈方面絕對是高手,別看他遊學時從不好好學習,可架不住顏值高、情商高,先編了「我是皇二代」的段子,很快就把關羽、張飛搞定了,還拿到了張世平、蘇雙的天使投資,連曹操、袁紹這樣的老炮兒都不敢小瞧他……
主持人:不好意思打斷您,諸葛老師,有網友發帖吐槽說您正在跑題,時間也差不多了,咱們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