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到英國去> 中國留學生最不怕考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中國留學生最不怕考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2024-10-04 06:20:18 作者: 趙剛著

  留學中的另一個奇觀出現了:儘管中國人的作業水平往往不如西方人,但考試成績卻旗鼓相當。而我們的秘訣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當時,我們的考試地點是在學校的教堂(Chapel)內,莊嚴肅穆的大廳里擺著百餘套課桌椅,空蕩蕩的,仿佛大海中散布的珊瑚礁,彼此間隔很大,就連掉枝筆也能聽到回聲。這一定是大學與神預設的局,讓考試的人心生畏懼,比起中國的考場要更像地獄般森嚴。

  當然,考試的功夫都在考前和場外。

  英式教育的考試仿佛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一般是「5選3」的論述題(5道論述題,選其中3道),對MBA來說,一般是3個案例分析題,相當於在2.5至3小時內完成3篇小論文。

  「5選3」並不是讓大家準備5道題就行了,任課老師給出的備考範圍至少是10個題目,而深諳考試規則的中國同學,再次團結起來,同仇敵愾。相比單打獨鬥的西方人,我們中國學生的備考方式一定是高效的。

  以我們5個人組成的團隊為例,10個題目下來後,大家先按各自所長每人「承包」2個,「包產到戶」後,分別從課本中找到答案要點,用英文串成一篇微型論文,然後在「委員會」會議上提交答案,經過所有人二次審議、修改,固定為答題梗概的標準思路,以備每個人再回去用自己的英語固定為自己的答案,避免抄襲的風險。

  

  另外,大家還用中國人慣用的猜題法將10個題目篩選出5題,作為應急備考範圍。猜題在幾門考試交叉進行的「高壓」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屢屢命中,集體的力量啊!

  所以,留學中的另一個奇觀出現了:儘管中國人的作業水平往往不如西方人,但考試成績卻旗鼓相當。而我們的秘訣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兒」——早年間傳下來的「諺語」在國內管用,到了英國也發揮著作用。中國人畢竟還是中國人。

  英式教育中,成績往往是隱私,但每當作業或考試的成績發下來時,我們最津津樂道的仍然是誰得了多少分,甚至還要把成績攀比的魔爪伸向外國同學,其鑽研精神遠遠勝過小組討論和課上發言。

  看了一圈,問了一遍,知道了自己的大致排位後,心安理得了,好的可以沾沾自喜,差的可以從頭再來。這可能也是實用主義原則的驅使吧!

  畢竟,成績不好,對不起這兩萬多英鎊的投入(學費和生活費,按當時的比價,要二十六七萬人民幣),臉面上當然也過不去,如何向親朋故友交代呢?

  總之中國留學生從來都不會輕鬆,這可不完全是「私事」。中國人太早認識到了生活的殘酷,於是也就太早喪失了浪漫的訴求,轉而專攻表面文章了。

  中國學生在分數上的「攀比」確實也是對英式評分體系的不適應。

  記得第一次作業成績發下來,我才得了55分,相當於C,當時中國人的慣性思維給自己的暗示是:不及格,很丟人。於是我也下意識地向旁邊同學的成績單瞟了過去——60分左右的很普遍,得到D才算是不及格。

  原來,英式教育嚴格要求的傳統使作業和考試的成績被人為壓低,一般情況下,取得70分就可以評A,85分以上可以拿到A+。

  要是深究的話,即使在國外,分數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尤其是商科學習,訓練的主要是今後安身立命的技能——說和寫。

  商科無論哪個專業,都面臨著市場營銷的壓力,向客戶做演示(presentation)、談判、建立客戶關係等等是最基本的商業技能。

  而寫就更突出了,無數的商業郵件、計劃書、可行性報告,都少不了過硬的寫作能力,特別是在如此國際化的今天。

  因此,課上討論、發言、作業與考試不過是一次又一次地強化這兩方面的能力,一直延續到工作崗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