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自殺

2024-10-04 06:19:27 作者: 祖慰

  世上最大的動物鯨魚會自殺;人文學科中最博大的哲學,居然也會自殺。

  被譽為當代哲學天才的維根斯坦,在他的影響整個思想界的名著《邏輯哲學論》的結尾處寫道:「哲學的正確方法,就是等別人發表形上學的言論,然後向他表明那是胡說。」

  傳統哲學認為,哲學研究的是思維對存在、精神對物質的關係問題,是對於整個世界(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和體系,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這,當然就是形而上的學說。現代哲學則界定稱:哲學的對象是人們許多信念的前提假設,哲學的任務是不斷地向人們信念的假設前提進行質疑和挑戰;所謂哲學家,就是從事這種質疑和挑戰活動並使用同樣可以受到別人批評檢驗的合理方法的人[1]。無疑,現代哲學研究的還是形而上命題。

  由此可見,無論傳統還是現代哲學,其功夫全在做「形而上」(即解釋經驗範圍以外的問題)。這倒好,權威哲學家維根斯坦自己出來宣布哲學的形而上全是胡說,那不就是哲學的自殺嗎?那不是自廢武功嗎?難怪英國人把這驚世駭俗的維根斯坦的結論叫作「奧康剃刀」[2]!

  哲學就是用這把「奧康剃刀」自殺的。

  引申開去,其實所有人文學科都是弄「形而上」的。這樣一來,「奧康剃刀」連帶把整個人文學科都給殺掉了。

  

  以羅素、維根斯坦為先導的邏輯實證主義,是用什麼理由讓哲學自殺的呢?

  邏輯實證主義維也納學派認為,任何論述,只要不合規範(即不以邏輯和數學的規範陳述),或不能以經驗相檢驗,就毫無意義。他們首先繼承19世紀物理學家和科學哲學家恩斯特·馬赫提出的觀點:既然我們是通過自己的感覺獲得有關科學事實的知識的,那麼科學必須成為感覺的描述。接著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新的量子理論的成就來證明他們的「能檢驗才有意義」的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明:

  除非你考慮如何驗證關於同時性的論述,你就不能賦予諸如同時性這樣的概念以意義;也就是說,談論事件發生在同一時間的意義,取決於同時性是如何在觀察中被實際確立的。量子理論也是這樣。在量子論中,並未給予粒子同時具有精確的速度和準確的位置的概念以任何意義,因為根據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測量速度會影響位置,測量位置則會影響速度,無法加以驗證。他們由此斷定,有意義的論述只有兩種。一種是關於世界的經驗性論述,他們的意義在於能被驗證。另一種是數學或邏輯陳述,此種論述純系自我驗證,正確者是同義反覆,錯誤者則自相矛盾。如果一個論述不屬於上述兩種類型,則該論述毫無意義。這樣,他們給了哲學、宗教和所有人文學科一條「無意義論述」的繩子,讓他們集體去上吊。然而當哲學上吊得奄奄一息時,他們卻又鬆開了繩子,要哲學換一種活法,說:「哲學的任務變了,去當自然科學的侍從,用現代邏輯分析的方法去澄清科學所使用的概念,以及區分科學論證的方法是否合理等等。」他們認為科學做的是關於世界的論述,那是一級主題,哲學只能做二級主題——論述科學關於世界的論述。用吉爾伯特·賴爾的話說,哲學是「關於論述的論述」。

  弄了幾千年的屬於最高智慧的哲學,現在竟說不清道不明它為何物了!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乾脆連「哲學」的條目都刪除了。

  依我看,哲學的「自殺」,不僅是因為它的命題不可驗證,還有比這更糟糕的、先天性的沉疴呢。

  哲學和所有人文學科,使用的符號體系是自然語言(日常語言)。我曾寫過一篇題為《(自然語言的)概念在過飽症中脹死》的散文[3],描繪了自然語言的概念,因為不願意造太多的新詞(概念),就在舊瓶里不斷裝新酒,即不斷地對老概念進行新的界定,多少萬年積累下來,大部分概念的定義就不是一個,而是幾十、幾百個,於是「脹死」了。譬如「自由」這個概念,在古羅馬時,其定義是「自由乃是從被束縛、被虐待中解脫出來」。到了19世紀,研究人類自由史的英國艾克頓(Lord Acton)勳爵,就收集到了兩百多個關於「自由」的定義。何止是「自由」一個概念?像「美」「文化」「精神」「愛情」「思維」……不勝枚舉的自然語言概念,全因為定義太多而「脹死」。為何說「脹死」呢?定義越多,外延就越大。按照邏輯學,外延越大,內涵就越小,當外延趨向於無限大,例如像中國的「道」,外延大到了無所不包、無所不在的地步,其內涵就趨向於零,概念就「脹死」了。凡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一定是內涵等於零的廢話。所有概念,世代人們往裡塞進去了各種風馬牛不相及的內涵,甚至是相互牴牾的內涵,使得概念充滿著歧義。今天若要進行詭辯,根本用不著像古希臘詭辯家那樣去偷換概念,完全可以在使用同一概念下利用歧義而違反同一律進行詭辯。最有趣的例子是,當下國際關於「人權」的對話,都是各國依憑各自的定義,在同一概念下進行著「義正詞嚴」的違反同一律的詭辯。

  凡正確的邏輯推理和論證,必須在所有概念沒有歧義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標誌人文學術水準的所謂的合乎邏輯的「學理性」,因為其日常語言符號體系中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無法確定的先天性缺陷,而被連根拔掉了。

  [1]布萊恩·麥基:《思想家——當代哲學的創造者們》,第2—4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版。

  [2]奧康,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他提出要對以往一切理論傳統進行反省。他這個論點被人稱為「奧康剃刀」。

  [3]祖慰:《面壁笑人類》,第59頁,台灣三民書局1994年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