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機》
2024-10-04 06:07:11
作者: 聶震寧
新書的品種反正是越來越多的了,這是必定要出現的無可奈何的事情。在新書多如恆河沙數的情境下,所謂「開卷有益」的說法,有人認為只剩下勸讀的意義。活在當下,亂花迷眼,事實上已經不能隨便開卷,但凡開卷,總得選擇「開卷有益」的最大化。如今我本人買書,基本上是以此書是否值得重複讀為主要選擇標準,值得便買,否則便罷。多年以來只好如此取捨新書。
再說,房價飛漲的速度遠遠超過書價的漲速,而人們生活空間的拓展卻又根本適應不了書籍品種的快速擴張。於是有人主張家中只存經典書和工具書。然而,古今中外經典也多如過江之鯽,通常人家存放起來還是要挑選再三。一般來說,在經典中進行再選擇和淘汰,這是讀書人比較痛苦的事情。為此,如今在我的書房裡,除了存放一些學科專業上必備書籍和需要留念的友人贈書之外,剩下的便是值得重複讀的一些書籍。
其實,一本書值得重複讀,應當是對它很高的評價。義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就認為好書有兩個標準,一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二是即使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後一條標準不免有點兒玄乎。但第一條標準卻是我所贊成的。好書就應當值得重複讀。
金克木教授在《答問「喜歡什麼書」》一文里對好書的標準說得很是平實而貼切。他說:「我所喜歡的書就是讀了和沒讀不一樣,而且還可以時時再讀,每次都和沒再讀不一樣,因此心裡很高興,這樣的書我喜歡。」他比較清晰地道出了重複讀一本好書的感覺。
毛澤東也是反覆讀書的著名提倡者和實踐者。據說,毛主席對喜歡讀的書,一遍又一遍地研讀,每讀一遍書,他習慣在封頁上畫上一個圈。從中南海他的故居保留下來的書籍中,據說可以看到許多書的封頁上畫有好幾個圈。有些書,頁面上留有紅、藍、黑各色筆跡的圈畫批註,這是他不同時期反覆閱讀留下的手跡。
當然,重複讀書首先還是要那本書值得重複去讀。
眼下有一本書就值得我們重複讀它。這便是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中國天機》。
《中國天機》於2012年6月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此書銷路一直不錯,2013年初被《光明日報》等一些重要報刊評選為2012年度的「十大優秀圖書」。
《中國天機》以回憶錄和追憶式的寫法,從作者涉足中國革命到新中國誕生,寫到歷次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開放直至當下,作者將多年來對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娓娓道來,如面交談。所談內容,既是廣大幹部、知識分子直至普通百姓十分關心、至為敏感的社會政治的大問題,也飽含了他本人對中國共產黨過往執政經驗的個人看法和微妙體會,以及對政治文明建設極具建設性的言論,字裡行間不時充溢著愛恨交加的提醒,激情燃燒的歷史擔當,還有就是過來人的嘆息,成為一部既「非常政治」又「非常文學」的回憶錄式的作品。正如他在書中所寫:「第一,我非常政治,想否認也不可能;第二,我非常文學,我從來沒有去追求過、真正感興趣過,哪怕是一星半點的『仕途』。」他寫道:「我是中國革命、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與發展的追求者、在場者、參與者、體驗者、獲益者、吃苦者、書寫者與求證者、作證者。我喜歡追懷、咀嚼與研討中國的政治。」這位入黨已經64年的老黨員,敢於自稱60多年來的上述九個「者」,實在是由於他「和最上層的人最下層的人包括勞改釋放犯都有交往」。他訪問過境外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見過我國的最高級別的政要領導人物,當然也見過外國的許多政要。所以,他有資格、有條件,能夠高屋建瓴、慧眼獨具地反思新中國60多年的重要事件,揭示這些重要事件中的種種微妙而足以斑窺之處。這部書幾乎可以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來的一部個人和部分群體的心靈史。
60多年來國家歷史值得秉筆敘述,這歷史中的種種人的心靈體驗值得追憶、咀嚼,國人的思維方式及其嬗變更是值得反覆揣摩、思索、研討。因此,即便從「溫故而知新」的角度來看,《中國天機》也值得今天乃至今後的人們反覆去讀。
何況這還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一部政治、歷史讀物。這是一部述說「天機」的政治歷史讀物。說到「天機」二字,有些讀者望文生義,以為這位中國曾經最大的「官員作家」或「作家官員」活到耄耋之年,決計要揭發政治鐵幕,指認厚黑之學,或要傳授為官之道,授人以漁,或者就此與「中國天機」決裂,走上別的什麼大道。其實大謬不然。所謂「天機」,不過是這位「追求者、在場者、參與者、體驗者、獲益者、吃苦者、書寫者與求證者、作證者」經歷一番番世事滄桑和一次次心靈滌盪,對一個個規律的發現,一條條邏輯歸謬。作者在書中對所謂「天機」做出解釋:「1949年以後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段時期內中國政治運動頻繁,包括很多被事實證明不應該搞的運動,也都把民眾發動起來了,我要把這些政治運動之所以能發動起來的深層原因找出來,這就是『天機』。同時,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掌握了民眾,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中國革命很好地證明了這句話。但我發現,民眾也能掌握理論。民眾掌握理論後,會更多地考慮他自己的利益,而不會考慮理論的出發點。這是我的發現,我把它在書中表述出來,也算是我泄露了一個『天機』。」書中處處道出作者的「天機」發現。譬如:「解放前後的各種政治運動,往往是先猛整,有棗三竿子,沒棗三竿子,但一到運動後期,就要大大地甄別一番,把打擊面縮小縮小再縮小,往往又是天恩浩蕩,皆大歡喜。」讀到此處,有過運動經歷的人們想必會有所憬悟的。
一部處處讓讀者發現上述種種「天機」的書,自然值得我們反覆去讀。
說到底,對於大多數人,讀這樣的書並不是為了受政治歷史的教育,也不是閒來無事,要找什麼官場「天機」。「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正是《中國天機》值得反覆讀的理由。
英國人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史書都能讓讀者藉以明智,但我相信,讀王蒙此書,可以給人以智慧啟迪。全書內容豐富,包羅萬象,但打動人的首先是作者所持的思想方法。發散思維,從來是王蒙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的特色,此書更是不遑他讓。一件史實,到了王蒙這裡,總要被反覆搓揉,常常搓揉出其中的邏輯關係,常常搓揉出數層意思,讓人感受到原先某些思維的簡單化和褊狹性。讀到這樣的思想方法,我們往往會有頓悟而心生喜歡,明智則由此而生。
與發散式的思想方法融為一體的是王蒙敘述的靈動性、修辭的紛繁性和語言的灑脫狀態。他戲謔調侃然而莊諧有度,他冷嘲熱諷而坦誠不羈,他堅執中庸而時時自省,忽而激情浪漫有加,靠的都是他不沉悶的語言。王蒙的語言豈止是不沉悶,簡直是活潑靈動得有時略嫌過頭。然而,那頗具英雄主義氣概的語言同義反覆排比,以及他相聲貫口式的瀑布般傾瀉而下的詞彙,讓讀者時時感到一種語言的快意,使得我們隨便從此書的哪一頁哪一段讀起,王蒙那直抒胸臆、言外之意、左右逢源、珠落玉盤式的快意語言,都能讓我們體會到漢語言的趣味甚至可愛。這些可愛的快意語言道出的是中國人現在乃至今後多少年後都不能忘懷的「天機」,因而不僅好讀而且耐讀,特別是值得讀,這大約就是《中國天機》值得反覆讀的主要理由吧。
《流浪的猶太人》插圖|[法]古斯塔夫·多雷 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