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黃與藍的交響:中西美學比較論> 第一節 在歷史的岔路口上

第一節 在歷史的岔路口上

2024-10-04 06:00:00 作者: 鄧曉芒;易中天

  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在遼闊的歐亞大陸遙相對應的東西兩端,在阡陌縱橫的黃河流域和波光帆影的地中海沿岸,同時有人類早期美學思想兩朵燦爛的火花在生動地跳躍。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開山祖師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和西方美學傳統的奠基者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80—前500),這兩個幾乎生活在同一緯度上的同時代人也許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所提出的美學觀點將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照亮人類美學思想的漫漫旅程,而只有當這兩道光芒融匯為一的時候,美的世界才會普照著理性的太陽。

  但是,相傳是女媧氏用黃土所造就出來的東方人和自認為是從海水中衍生出來的西方人是何等的不同啊!仿佛命中注定要走上不同的美學道路一樣,東西兩方從一開始就站到了不同的起跑線上。東方禮儀之邦的美善同源思想鑄造出中華民族重人情、重感受的溫厚淡雅的鑑賞情趣,西方智術之鄉的美智合一原則薰陶了希臘民族重理智、重思辨的高貴靜穆的審美遺風。中西美學思想的這種差異早在它們的奠基人孔子和畢達哥拉斯之前就已經初見端倪了。據記載,春秋時期的伍舉在對楚靈王的諷諫中就已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小大、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11]而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已勸導人們:「去找出一件唯一智慧的東西吧,去選擇一件唯一美好的東西吧!」[12]中西美學思想的差異可說是源遠流長。

  然而,從美學思想本身的源流上追溯中西審美意識的起因,不論從理論上說還是從歷史資料來看,都不可能找到那真正的源頭。一種意識形態的源頭,總是逐漸淡入一片上古時代的沙漠。如果不從宏觀上考察產生這一源流的整個地形地貌,那麼中西審美意識特點的起源就永遠是一個難解之謎。馬克思說:「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認的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由此產生的個人與其他自然的關係。」其中包括人的生理特性和「人們所處的各種自然條件——地質條件、山嶽水文地理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其他條件」。[13]中西美學思想的差異性既然是這兩大民族不同文化的產物,那麼這種差異性的成因也就一直要追溯到古希臘和古中國在自然條件上的區別,如此才能得到根本的了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