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外音樂史> 柴可夫斯基,來自俄羅斯的最強音

柴可夫斯基,來自俄羅斯的最強音

2024-10-04 05:05:0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柴可夫斯基可以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古典作曲家」來形容,在他的作品中情感流淌富於變化,時而婉轉細膩,時而熱情奔放,時而情緒激昂,時而又抒情華麗。他的作品體現的是浪漫主義抒情特色,情感真摯,形象生動,加之高超技巧的完美演繹,無處不釋放光彩。

  1840年,柴可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維亞特卡省,5歲開始學鋼琴,7歲能出色演奏。後來,為了找到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從法律學校畢業後,他進入司法部門工作,但最終確定自己應該是為音樂而活。他一生創作了很多部交響曲、協奏曲、變奏曲、四重奏以及歌劇等多種體裁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的《e小調第五交響曲》是西方音樂史上的精品之作,該樂曲情感直接流露,表現手法成熟,代表了傳統純音樂的回歸。而《第六交響曲》可謂他一生最成功最得意的作品。

  《第六交響曲》完成於1893年9月,同年的12月首演。該作品用「悲愴」來命名,並且作者用音樂將悲愴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首演過後6天,柴可夫斯基就因感染霍亂與世長辭。樂曲中描繪了一系列悲觀消極的情緒,如恐怖、抑鬱、絕望、失敗、毀滅等,像是在揭示一個人生真理:生命轉瞬即逝,人類不可避免死亡。這也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真實反饋。

  「悲愴」共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採用奏鳴曲形式,樂曲一奏出,就令人陷入一種煩躁不安的陰沉氣氛中。第一主題快速而節奏強烈,讓人感到苦惱迷茫。第二主題像是將煩惱拋在了一邊,進入到沉沉的幻想中,美麗而哀愁。樂章結尾部分溫和柔美,在平靜旋律的伴隨下結束。第二樂章取材於俄羅斯民謠,表現了單純的音樂色彩,主部旋律雖然有舞蹈節奏,但仍然蕩漾著不安情緒。第三樂章是作者對過去的回憶,諧謔曲和進行曲相混合,反映了人們四處奔波勞碌的景象。該樂章雖然有類似義大利南部的民族舞蹈音樂,但並沒有拋棄悲涼悲壯之感。第四樂章終曲是哀傷的慢板,主題陰鬱、悲痛,在兩聲圓號的襯托之下,旋律顯得更為悲傷。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一般交響曲都是華美而壯觀的,本交響曲卻把悲傷演繹到底,直到結尾處,人們還沉浸在淒涼孤寂的情緒中不能自拔,從而再現全交響曲主旨:人生就是一場悲涼和傷感匯聚成的美麗。

  柴可夫斯基的協奏曲形式大膽,變化多端,將卓越技巧與音樂的刺激性、鮮明性結合在一起,成為世界音樂文獻中協奏曲的典範。

  柴可夫斯基還寫過很多著名的芭蕾舞劇,《睡美人》、《天鵝湖》、《胡桃夾子》等作品,因音樂舞蹈形式靈活多樣、色調豐富、構思大膽,為古典芭蕾舞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進行曲

  軍人走路時,鏗鏘有力,因此按照軍人步伐節奏寫成的聲樂樂曲或者器樂樂曲聽起來雄壯激昂。進行曲起源於16世紀西方的戰樂,17世紀時,進行曲逐漸被音樂會、歌劇、舞劇的音樂採用,最終成為一種特定的音樂體裁。根據演奏的內容不同,進行曲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分別是軍隊進行曲、婚禮進行曲、喪禮進行曲和其他形式的進行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