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華的「金手指」
2024-10-04 05:03:4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劉天華是江蘇江陰人,1895年出生,17歲和兄長劉半農來到上海,在一個劇團里從事樂器演奏,從此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立志一生為音樂事業奮鬥。19歲那年,劇團解散,劉天華回到家鄉任教,這時,他發現了中國民間音樂的無窮魅力,開始跟隨各類民間藝人學藝。只用短短几年時間,他就熟練掌握了常人要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掌握的琵琶、二胡、笛子、古琴、三弦等民族樂器的演奏技術。他還接觸了京劇、崑曲、絲竹樂,之後就有了向民族器樂創作領域邁進的想法。
1915年,20歲的劉天華著手創作《病中吟》,1918年定稿。這首樂曲共分為三個段落和一個尾聲。第一段表現了一種苦悶抑鬱的情緒,旋律婉轉纏綿,有沉吟慢訴之意。第二段作者想要表達一種擺脫苦悶,求得解脫,與黑暗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所以用急促緊迫的旋律和強有力的節奏來表現。第三段音樂篇幅不長,不過在以第一段的主旋律為基礎的情況下稍做變化,情感表達更加細膩深入,表現作者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失望中尋找希望的信心。接著樂曲轉入激情高漲、強而有力的尾聲,最後音樂衝上高音,轉而急劇跌落,又給人帶來失意與憂愁之感。劉天華將自己所有的痛苦與掙扎都融入《病中吟》之中,不但表達了自己反抗社會黑暗的堅強意志,也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期待。
1918年,劉天華開始創作《空山鳥語》,十年之後才完成定稿。《空山鳥語》取材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作者把「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詩句改為了「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描繪了家鄉江陰黃山竹林遍布、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這部樂曲於1993年獲中華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良宵》,又名《除夕小唱》,是劉天華音樂作品中唯一一首即興創作的樂曲,也是所有作品中最短的一首曲子,它不但包含了作者對民族音樂事業走上佳境的祝願,也表達了除夕之夜人們歡聚一堂、辭舊迎新的喜悅。整首曲子始終以一條線為主旨,其中穿插鑼鼓和音響的模擬聲,使樂曲的節日色彩更加濃厚。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劉天華將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技巧相結合,在民族器樂創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他以二胡為突破口改進國樂,加入琵琶、古琴等民族樂器的演奏技法,從而使這件古代並不受人重視的民間樂器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成為中國民樂的主角與代表,二胡從此成為中國傳統音樂會上常見的樂器,因此,劉天華也被人們稱為「二胡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