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拉彈唱
2024-10-04 05:03:31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明清時期的民間器樂發展繁榮。打擊樂器、管弦樂器,各種樂器交織在一起,形成各具特色的器樂。在眾多的器樂中,影響較大的有十番鑼鼓、西安鼓樂、琵琶曲、智化寺音樂、洞經音樂等等。
十番鑼鼓又叫「十樣錦」或「十不閒」,起源於京師,在江浙一帶廣為流行。十番鑼鼓的伴奏樂器有兩類:一類是管弦樂器,如嗩吶、曲笛、笙、簫、二胡、板胡、三弦、琵琶等;一類是打擊樂器,如鼓、鑼、鈸、小木魚等。較為流行的十番鑼鼓曲目有《划龍船》《小桃紅》《萬家歡》等。
西安鼓樂又叫「長安古樂」,是流傳於我國西安及其周邊地區的一種大型器樂演奏形式。早在隋唐時期,西安鼓樂就已經產生,在歷經宋、元、明、清四代後,其曲目、譜式、結構、樂器和演奏的形式依然保存相當完整。西安鼓樂的樂譜都為手抄本,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樂譜是清康熙二十八年的抄本《鼓段賺小曲本具全》。與一般民間音樂不同,西安鼓樂因為源於唐代燕樂,所以具備曲調優美、莊重高雅的宮廷音樂特徵。西安鼓樂的演奏方式分為「坐樂」和「行樂」兩種。「坐樂」主要在室內演奏,分為前後兩部分,曲式結構嚴謹。「行樂」主要在街道和一些廟會上站立演奏,結構形式較為簡單,曲調多為散曲,節奏樂器只起伴奏和擊拍的作用。西安鼓樂用七聲音階,樂譜屬於宋代的俗字譜體系,常用的調為六調、尺調、上調、五調,保存下來的曲目和曲牌有上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