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梅」後尚、程、荀
2024-10-04 04:59:45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京劇旦角名伶評選,經讀者投票後排出前四位優秀旦角藝人,他們分別是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這四人被稱為京劇「四大名旦」。尚小雲、程硯秋和荀慧生的名聲雖然不如梅蘭芳大,但他們各自創造的尚派、程派、荀派京劇與梅派並列,是當時主要的旦行流派。
尚小雲生於1900年,他7歲時因家道中落投身梨園,先學武生、花臉,後學旦角。1914年,他和著名京劇老生孫菊仙合作,演出了《三娘教子》《戰蒲關》,被評為「第一童伶」。
剛柔相濟,這是「尚派」京劇的藝術特徵。唱腔方面,尚小雲的唱法也獨具特色。他運用「節節高」的唱法,唱腔高昂有力,利落乾淨,格外具有激情和氣勢。綜合唱腔和做功的藝術特色,尚小雲特別適於也非常擅長表演巾幗英雄。自1918年自組戲班「重慶社」後,他創排了許多新劇目,其中以「女漢子」為主角居多,如《卓文君》《林四娘》《秦良玉》等。《摩登伽女》是尚小雲的代表作,正是憑藉此戲,他在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發起的「五大名伶新劇奪魁評選活動」中入圍。
程硯秋出生於1904年,6歲投身梨園,初學武生,後學花旦、青衣。綜合性的學習獵取,使他形成了特有的表演風格。無論是在眼神、表情、身段、指法還是步法等方面,程硯秋的表演都自成一派。後來還發展到集創作、演出、導演三者於一身,程硯秋成為實力派藝術家。程硯秋結合他所在時代的環境,寫出了《文姬歸漢》《荒山淚》《春閨夢》《亡蜀鑒》等折射國危民艱的劇目,而且著力於悲劇表演,後竟以擅長演悲劇著稱。
荀慧生跟尚小雲同年,藝名「白牡丹」,同樣多才多藝,能夠扮演京劇小生、武生、刀馬旦、花旦、青衣等各種角色。他具有創新精神,在唱腔上吸取了崑曲、梆子腔、漢調、川劇等曲調的旋律特點,字正腔圓,演唱輕盈諧趣,又聲情並茂,十分吸引人。在做功表現上,荀慧生強調錶演要「演人不演行」,他力求使人物生活化、立體化,形象化,讓觀眾產生共鳴。為了使得人物逼真生動,他甚至還將外國舞蹈步法移入表演中。他堅持以「讓人喜悅、聽懂、動情」為原則,編創新唱腔,許多精彩的唱段將女性的性格和嫵媚的姿態都表現在一招一式、一舉一動中。荀慧生一生共演出了300多出戲,其中代表作有《杜十娘》《元宵謎》《玉堂春》《棋盤山》等,還有他新編的劇目如《繡襦記》《一綹麻》《紅娘》《釵頭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