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而衰的傳奇和崑曲
2024-10-04 04:59:0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清初,在戲劇領域,明末傳奇的繁榮勢頭繼續保持,優秀的傳奇作品不斷問世,崑曲劇目在各地熱演。順治和康熙年間,不但帝王和官紳富豪熱衷崑曲,蓄養戲班,各地方的民眾也都流行看戲。在當時,京城的夜晚通常是「好戲連台」、夜夜笙歌。其他富饒的商貿城市如上海、溫州、蘇州等地,戲曲演出的景況更是繁榮。
明末清初人李玉是清代第一位重量級的劇作家,他「以曲為史」,創作的傳奇作品有34種,有很多都長期地在舞台上演出,例如《風雲會》《清忠譜》《麒麟閣》《洛陽橋》《一捧雪》中的諸多片段。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清代前期的傳奇和崑曲繁榮,以「南洪北孔」的出現到達頂峰。「南洪北孔」指的是南方的杭州錢塘人洪昇和北方曲阜人孔尚任。
洪昇出生於崑曲發源地江南,是浙江錢塘人。他的傳奇著作共有8種,《長生殿》開始創作於洪昇29歲時,經過兩次改稿,在洪昇44歲時最終上演。
孔尚任出生於明代滅亡後的第四年,他的家族世代做官,其家庭長輩在清代建立後仍具有懷念明代的情懷。孔尚任置身這種氛圍中,有感而發,作出了以政治為背景的愛情悲劇《桃花扇》。《桃花扇》是孔尚任前半輩子對歷史、文化的研究結晶,該劇本完成時他已有51歲。此劇一出,「王公縉紳,莫不借抄,時有紙貴之譽」。
「南洪北孔」的出現,將崑腔傳奇帶上了巔峰,但自雍正開始,清政府施行嚴酷的文字獄,使得許多戲劇文人的創作陷入了歌功頌德的套路,作品失去了生命力。此外,因為崑腔是「官腔」,崑曲更多地被放在宮廷中上演,而為了滿足宮廷娛樂需要,許多傳奇戲劇被要求寫成大部頭的作品。冗長龐雜的題材及嚴格的曲律要求,使得崑曲的發展日益受限,崑腔傳奇因此由僵化走向了衰落。
導致崑曲衰落的原因,還有一個是「花雅之爭」。所謂「花雅之爭」,是指崑曲和以其他唱腔演出的戲劇之間的競爭。「花」指雜多,是相對於崑曲的「雅」而言的,指的是「昆弋大戲」之外的其他唱腔戲種。清代的時候,秦腔、京腔、梆子腔、羅羅腔、二黃調等被歸為「亂彈」的「花部」腔調異軍突起,這些唱腔不受曲律約束,詞曲運用更為自由,又能因地制宜,以它們演唱的傳奇戲劇貼近百姓生活,更受歡迎。它們在各自形成的地方得到了良好的發展,秦腔、京腔更是以勢如破竹的方式流傳到全國各地。
崑曲本已衰微,戲劇舞台又遭「花部」競爭,在這樣的形勢下,生機勃勃的「花部」最終取代「雅部」,使得清代中後期的戲劇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在這期間,京劇得益於天時地利,更是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新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