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的歷史
2024-10-04 04:58:32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一種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來表演的戲劇形式。木偶最初的功能是用來驅除妖邪鬼怪,後來逐漸用於喪葬的樂舞活動中,成為一種表演道具。木偶有大有小,形態各異,常根據所扮演的人物來雕刻,做工十分精細。表演時,木偶亦如演員,身著戲服。操控演員根據情節來活動木偶的手腳關節、嘴唇、眼睛、耳朵,配以服飾、鼓樂、說唱等舞台藝術,使木偶的表情、動作十分逼真。
木偶戲的歷史十分悠久,關於它的起源,一說是源於周穆王時期,更被普遍認可的說法是,木偶戲源於漢朝,但無可非議的是,它興於唐代,全盛於宋元時期。唐代時,木偶戲經常出現於喪葬活動中。後來,隨著民眾娛樂需求的提高,這一表演形式逐漸成為可以表演歷史故事的一種戲劇形式。唐人封演著的《封氏見聞記》中的第六卷就提到了兩部木偶戲,一部是《尉遲鄂公突厥斗將》,另一部是《項羽與漢高祖會鴻門》。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宋代時,雜劇興起,便於進行各種娛樂表演活動的瓦舍勾欄逐漸成形,木偶戲也進入了全盛時期。宋人周密所著《武林舊事》中提到了當時主要的五種木偶:懸絲木偶、杖頭木偶、藥發木偶、肉木偶、水木偶。懸絲木偶就是用線操控的木偶,杖頭木偶是一種由內部操控的木偶,這兩種木偶戲宋時普遍用以演出,至今仍是常見的木偶戲演出形式。
宋代木偶戲表演常常以祈禱求福、祭祀神靈為目的,宮廷宴樂演出的活動中也常設有木偶戲的節目。
元代時雜劇進入鼎盛時期,但木偶戲依然興盛。元代詩人姬翼有詩云:「造物兒童作劇狂,懸絲傀儡戲當場。般神弄鬼翻騰用,走骨行屍晝夜忙。」由此詩可知當時有一種兒童遊戲是孩子們玩弄懸絲木偶,在玩這一遊戲時他們十分入迷,這是木偶戲流傳甚廣且十分受歡迎的明證。
元末時有個世襲木偶藝人,名叫朱明。元末文學家楊維禎曾看過他的木偶戲《尉遲平寇》和《子卿還朝》,過後還寫了一篇《朱明優戲序》稱讚他的演技。文章中說,朱明的雙手十分敏捷,歌唱功夫也相當厲害。操控木偶時,朱明的動作和聲音配合默契,使得木偶的一談一笑「真若出於偶人肝肺間,觀者驚之若神」。從楊維禎的讚嘆來看,木偶戲發展到元代時,演技水平大有提高。
雜劇《西遊記》中的「木偶戲」
木偶戲的表演還被寫入雜劇中,在由元入明的雜劇家楊景言的《西遊記》中,就有關於元代木偶戲表演情況的描寫。雜劇《西遊記》第六出,胖姑向她的爺爺講述自己看過的一次表演:「一個人兒將幾扇門兒,做一個小小的人家兒。一片綢帛兒,妝著一個人,線兒提著木頭雕的小人兒。那的他喚作甚傀儡,黑墨線兒提著紅白粉兒,妝著人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