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2024-10-04 04:56:09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元雜劇是元代文學的最佳代表,這種戲劇樣式最早出現於南宋末年,在元成宗統治的大德年間繁盛起來,雜劇作家燦若繁星,而關漢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關漢卿,號已齋叟,大都(今北京)人。他一生醉心於雜劇創作,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流傳至今的雜劇作品有《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望江亭》等18種。
《竇娥冤》是關漢卿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竇娥冤》的故事和漢代以來民間流傳的「東海孝婦」很相像,但是劇中反映的時代生活和人物遭遇卻與元代當時的社會現實十分貼近。關漢卿創作《竇娥冤》時,社會上貪官橫行,冤獄不斷,竇娥這樣的悲劇時有發生,《竇娥冤》因此具備了典型的社會意義,竇娥也成了關漢卿塑造的最具代表性、最震撼人心的女性形象。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竇娥本是個善良、溫順的女子,在經歷了幼年喪母、被父親遺棄、年輕守寡的不幸後,依然能堅強生活,孝順婆婆,為丈夫守節,恪守那個年代的孝道和婦道。同時,竇娥又是極具反抗精神的勇敢女性,面對張驢兒的威逼,她毫不示弱,為維護自己的名節與尊嚴,與張驢兒對抗到底。在刑場上,她對天與地發出了最直接、最強烈的指責與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竇娥在此控訴天地,將二者視為導致自己含冤受屈的罪魁,是對整個封建制度的否定與反抗,堪稱驚世駭俗。
關漢卿一生創作了多部悲劇,除《竇娥冤》外,還有《哭存孝》《蝴蝶夢》《魯齋郎》等,都以揭露人間罪惡為主題,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此外,關漢卿還創作了一些喜劇作品,描寫飽受壓迫的百姓奮起反抗、以弱勝強的故事,代表作有《救風塵》等。
關漢卿的語言藝術非常純熟,將大量俚語、諺語、成語、口頭禪等都加入戲劇語言中,形成了一個豐富、自然、生動的語言世界。
關漢卿和馬致遠、王實甫、白樸並稱為「元雜劇四大家」,關漢卿名列四大家之首,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劇作為之後元雜劇的繁榮、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他嚴肅的創作態度和批判現實的精神,對此後的雜劇創作影響深遠。
關漢卿不僅雜劇寫得出色,散曲也寫得極好,被稱為「曲聖」。在其現存的散曲作品中有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篇,主要描寫男女愛情、個人抱負和都市繁華。
男女愛情是關漢卿散曲創作最重要的題材,刻畫女子的心理更是他的特長。關漢卿這類題材的作品還有一點十分可貴,就是常寫平常百姓的愛情,內容樸實、真摯,迥異於其他文人的愛情作品。
個人抱負是關漢卿散曲創作另一個重要題材。這類作品中最出色的是套數《南呂·一枝花》中的《不伏老》,語言幽默詼諧,節奏鏗鏘有力,充滿自嘲意味,一個放蕩不羈的浪子形象躍然紙上,其中「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一句流傳甚廣。
關漢卿還有一些散曲作品,以反映杭州等都市的繁華景象為題材,如《南呂·一枝花》中的《杭州景》:「百十里街衢整齊,萬餘家樓閣參差,並無半答兒閒田地。」用詞生動又通俗易懂,堪稱同類作品中的佳作。
元雜劇
元雜劇有自己的固定格式,那就是「四折一楔子」。一場戲為一折,一折又由十幾支同一宮調的曲子組成。一個劇本通常有四場戲,故為四折。為了交代故事的梗概,會在戲正式開場前加一個楔子。在劇本結尾,通常還有「題目」「正名」,類似於GG語或內容提示,往往被寫在花花綠綠的紙招子上,貼於勾欄外。
雜劇的角色分為末、旦、淨、雜。末,指的是男性角色。男主角叫正末。旦指的是女性角色,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其中正旦是女主角,負責演唱。淨是地位低下的喜劇性人物。雜是除以上三類外的演員,有孤(當官)、駕(皇帝)、卜兒(老婦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