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美學史> 李大釗的勞動美學

李大釗的勞動美學

2024-10-04 04:54:0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李大釗,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還是著名的學者。李大釗參與了新文化運動,其間,俄國十月革命勝利,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到了中國,這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開始大量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成為我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後來,李大釗又與陳獨秀遙相呼應,積極活動,籌建中國共產黨。但是,李大釗的革命活動,遭到北洋軍閥的仇視,1927年,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餘人。在獄中,李大釗雖然遭受了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堅貞不屈,最後被絞殺。

  李大釗將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而奮鬥,他的美學思想也體現出這樣的傾向。李大釗並沒有專門論述美學的文章和論文,但是從他在報刊上發表過的一些雜感中也能體會到他的美學觀念。

  李大釗曾在《每周評論》上發表過一篇《光明與黑暗》的論文,他敘述了一個有特殊習慣的美術家,這個美術家只在每天早晨的時候,出門登城眺望,觀賞城中的景象,可是過了晌午,便閉門不出了。李大釗緊接著在下文說出了美術家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而這正是李大釗自己美學思想的體現。美術家說,他早晨看見的,是一些擔著蔬菜進城的勞動者和背著書包去上學的小學生等。他們都是靠自己勞動過生活的人,這樣的人,即使是推糞車的工人,也有清白的趣味,也充滿力量,靠著自己的工作,發揮了人生之美。

  而到了中午以後,城裡出現的人都是「不生產只消費的惡魔們」,駕著汽車,帶著侍衛,「就把人世界變成鬼世界了」,李大釗評論說,這人世界與鬼世界的區分也是光明與黑暗兩界的區分,而光明與黑暗的區分也是美與丑的區分。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李大釗對美的界定,是與勞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觀點。他認為,在社會生活中,美總是和人的勞動、創造聯繫在一起。人在學習和成長中不斷接觸世界、認識世界,把握生活中事物的規律,然後再運用這種規律,發揮人的創造性,通過勞動製造出新的事物,人也在其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體會到自己的創造力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因此,就會覺得是美的。這種美感來源於人們在具體的創造物中所看到的人類的智慧和力量,而這會使人的精神產生愉悅和享受,形成美感。因此,人的美就在於勞動和創造。現代社會中,有些人離開勞動和創造去追求美,必然會走到美的反面,他們將不美的東西當作美來炫耀,這便是沒有分清美的本質。

  新文化運動期間,李大釗曾在《新生活》期刊上發表了題為《犧牲》的雜感,之後在《新民國》期刊上發表了題為《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短文,也都表現了他的美學思想。

  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節選自《犧牲》

  李大釗在這裡的意思是,犧牲有的時候也是一種美。犧牲就像是奇險的山川、悲涼的韻調一樣,具有壯烈和崇高的色彩,是一種壯美。人生的壯美境界常常是與艱苦奮鬥、壯烈犧牲聯繫在一起的。李大釗認為,在勞動中改變世界,通過創造來獲得自由是美的本質,而在創造和追求自由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甚至犧牲。但是這樣的犧牲因為與美相聯繫,就具有了悲壯、美好的色彩,因此,李大釗說「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一文講道,在歷史的道路中,遇到艱難險阻,要靠雄健的精神才能衝過去。而且在奇壯的境界中,更能體驗到一種冒險的樂趣。李大釗結合當時的歷史國情又說道,中華民族正處在一段崎嶇險阻的道路中,是一種奇壯的景致,但是要體會到走這段路的壯美,就要有雄健的精神。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與《犧牲》中的一致,認為社會中的艱難險阻,要有堅強不屈的雄健精神才能戰勝,而這是極為壯美的。

  人生的美在於勞動與創造,在勞動與創造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甚至會為此而犧牲,但是為了創造新生活,為了真理和理想而死,是十分美好的,也是十分值得的。李大釗的這些思想,不僅啟示當時的國民為新中國而奮鬥,也啟示後人思考要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困難,要追求什麼樣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