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繪畫史>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2024-10-04 04:48:35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描寫了北宋清明時節的風俗,被評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該畫卷縱24.8厘米,橫528厘米,絹本設色,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被列為國寶級文物。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宣和年間任翰林圖畫院待詔。他擅畫林木、人物、樓觀、屋宇;描繪橋樑、街道、城郭時刻畫細緻,形象逼真。

  《清明上河圖》用長卷形式及全景構圖法展開描繪,生動地記錄了北宋皇都汴梁清明時期的生活面貌。該畫卷長五米以上,內容共分為三個段落:汴京郊區風光、汴河及其兩岸風光及城門內外風光。繪了550多個人物,50多頭牛、馬、驢、騾等牲畜,20多輛車、轎,大小船隻20多艘,以及多個具有宋代建築特色的房屋、橋樑、城樓等。這種規模之大,涉及場景、人物之多的繪畫,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清明上河圖》以清明時節人們要掃墓祭拜,還要參加各種集市活動的民間風俗為題材,充分展示了汴梁郊外汴河兩岸,以及東角門裡市區的自然風光與繁榮景象。作者構圖有序,雖景物繁多,但都被富於變化的畫面納入其中。圖中所繪房屋橋樑有遠近高低之分,植物與牲畜大小不同,內容極為豐富。整幅畫面用筆細膩、構圖嚴謹,其磅礴的氣勢給觀賞者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

  《清明上河圖》通過對各個階層人物活動的描繪,展現出這一歷史時期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狀態,為人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各行業實際狀況的第一手資料。《中國通史(彩圖本)》說它「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構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緻,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就」。《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介紹張擇端時,也對《清明上河圖》做出好評,說它「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係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製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而該畫一經出現,就得到了各階層觀賞者的讚賞,很多畫家以其為範本紛紛臨摹,如元代的趙雍,明代的仇英,清代的陳枚、金昆、程志道等。還有一些畫家身在日本、紐約、倫敦等地,也繪製了《清明上河圖》的摹本。

  《清明上河圖》名字的由來

  《清明上河圖》名字中的「清明」的含義多有爭議。絕大多數人認為「清明」指的是清明時節,但有人在仔細觀察了畫面之後,發現畫中的很多植物不是初春時節的樣子,而是秋季的,於是提出「清明」是本朝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康的意思。但也有人認為「清明」是地名,據考證,當年北宋都城汴梁,城內外共分一百三十六坊,在東水門地區的一個坊就叫清明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