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以隸為篆,變圓為方
2024-10-04 04:47:09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鄧石如,號完白山人,安徽懷寧人。他因四體書法被評為清代第一人,尤其以篆書見長。篆書自唐代的李陽冰之後,幾乎沒有出名的書法家,接近消亡。但是隨著清代開始崇尚碑學,篆書重新回歸到人們視線中,鄧石如便是其中最有名的篆書書法家。
鄧石如雖然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他的書法成就更多的還是源於自己的努力。他的父親多才多藝,喜歡書法和刻印。鄧石如受其影響,閒暇無事的時候也練習書法和篆刻,這為他日後成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鄧石如上學不多,但是他選擇的是另外一條接受教育的道路,那便是古人崇尚的遊歷。
20歲那年,鄧石如離開家鄉,開始遊歷,一路到處拜師,結交朋友。為了籌措路費,他賣字刻印,勤奮不舍。32歲那年,鄧石如專門到壽州去拜訪梁巘。當時梁巘在壽春書院中講書,他看了鄧石如刻寫的扇面,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才,便把他推薦給了梅鏐。梅鏐是江寧舉人,家裡是江南的望族,收藏頗豐,尤其是金石碑刻。梅鏐讓鄧石如在自己家長期做客,並提供食宿。鄧石如不用再為生計犯愁,專心臨摹和創作。鄧石如在梅鏐家裡住了八年,如饑似渴地臨摹古書,通常黎明便起床,半夜才休息,寒暑無休。《石鼓文》《嶧山碑》《泰山刻石》《三墳記》《史晨前後碑》《華山碑》《張遷碑》等,都被他反覆臨摹,有的碑帖被他臨摹了一百多次。最終,他用五年時間精通篆書,三年時間精通隸書。
在梅鏐家的這八年,他還結交了很多文人,如袁枚、姚鼐等,並從他們身上各取所長。後來梅鏐家衰落,鄧石如便離開了,此時的他已經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書法大家,不過他還缺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離開梅家之後,鄧石如繼續賣字、刻字,到處遊歷,結交師友。他遊歷到黃山時,遇到貴人推薦,得到戶部尚書曹文植的賞識。曹文植稱讚他「江南高士鄧先生,其四體皆為國朝第一」,並邀請他入京為官。乾隆五十五年,鄧石如來到北京。當時的大書法家劉墉和鑑賞家陸錫熊見到鄧石如的書作,驚呼不已,稱讚道:「千數百年無此作矣。」至此,鄧石如的名聲傳開,到他家求書的人絡繹不絕。
鄧石如過慣了閒散的生活,加上為人耿直,直言快語,既不懂得討好上司,也不知道避諱權勢。最終,他因為得罪了當時的內閣學士翁方綱,遭到誣陷,只得離開北京。曹文植將他推薦給湖廣總督畢沅,他到任後頗受賞識,可惜好景不長,他又遭到畢沅手下的陷害,於是再次憤怒離開。晚年時,他與包世臣結交,兩人一見如故,如師如友。包世臣稱讚他的碑學成就為清代第一,是一代宗師。
鄧石如之所以被稱為清代後期中國書法界的巨人,在於他將曾經刻在石頭上的篆書、隸書用毛筆再現了出來。
鄧石如的篆書博採百家,上至石鼓文、鐘鼎文,下至趙孟頫,都有研習,其中主要以李斯、李陽冰為根基。他的篆書並不拘謹刻板,而是拙樸又有生氣,達到清代碑學潮流中篆書的最高成就,也使他成為李陽冰之後最偉大的篆書書法家。他的篆書中摻雜隸書筆意,別有一番韻味,趙之謙說他:「國朝人書以山人為第一,山人書以篆書為第一,山人篆書筆筆從隸出。」
鄧石如的隸書出自漢魏碑刻,筆法險峻挺拔,骨力勁顯,鋒芒外露,十分有感染力,讓人過目難忘。他的隸書中借鑑了篆書的一些技法,顯得滄桑厚重,自成一家。
鄧石如的楷書也非常精妙,他避開唐代,直接從漢魏碑刻中尋求根源,南北朝的《張猛龍碑》《賈使君碑》《石門銘》等,都對他的楷書影響很大。他的楷書筆法上多用方筆,轉筆含有隸書意味,別具一格;結體上工整規矩,端莊大氣;氣韻上古穆端莊,渾厚拙樸。他雖然不學唐人楷書,但是因為與唐人楷書出自一家,所以有幾分相似,而這種相似與他人學習唐人得來的相似又有不同,非常高明。
鄧石如對清代書法貢獻很大,且不說他的四體書法「皆為國朝第一」這種說法是否誇張,他的篆書和隸書是清代碑學中的至高成就,這一點是無疑的。此外,他畢生追求藝術的精神,也令人敬仰。
逆入平出法
逆入平出,是書法用筆的一種方法。由清代包世臣首先提出。他在其所著《藝舟雙楫·論書》中說:「執筆宗小仲而輔以仲瞿,運鋒用山子而兼及青立,結字宗完白以合於小仲。屏去模仿,專求古人逆入平出之勢。」逆入,是指下筆時筆鋒要朝書寫筆畫的相反方向入紙,隨即轉鋒行筆。平出,是使指筆畫至末不收,勢盡出鋒,回腕空收。用逆入平出法寫出的字油膩、厚重,筆觸黏著、強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