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匠心獨運,收放自如
2024-10-04 04:46:5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王鐸,字覺斯,號痴庵,河南孟津人,明代天啟二年進士,崇禎十七年官至禮部尚書,後來在清順治二年投降清軍,在清代擔任過禮部尚書和大學士。王鐸博學多才,詩詞、繪畫、書法樣樣俱佳,其中尤以書法聞名。雖然王鐸跨越了明代和清代兩個時代,但是他的書法創作期主要在明代,所以將他歸為明代書法家。
明代末期,書法上推崇趙孟頫和董其昌,但是王鐸認識到,這兩人雖然成就甚高,但是相較於晉唐書法家,還是有差距,於是他沒有隨眾,而是避開這兩人選擇尚古。他認為書法要創新,但是要以尚古為根基,否則便是無源之水。他為自己安排的書法課程也非常有意思,一天臨摹古人字帖,一天創新,古今摻雜,一直持續到生命結束。
王鐸的楷書、行書和草書都非常出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草書。他的草書線條剛勁滄桑,連綿起伏,古樸厚拙;結體上變幻莫測,騰挪跌宕;布局上看似隨意,時而如狂風暴雨,時而如餘音繞樑,風格瑰麗。
王鐸的草書有個很大的特點,那便是收放自如。他的草書字體險峻放縱,但並不失控,反而給人以厚重踏實的感覺,實在難得。書法上講究初學者求平正,等能夠做到險絕之後,再回歸到平正,這種由生澀到成熟的過程很多大書法家都經歷過,王鐸也是其中之一。傅山評價他說:「王鐸四十年前字極力造作,四十年後無意合拍,遂成大家。」起初極力想要達到一種效果,等真正熟練後,隨心所欲便可為之,這才是真正的大家。
王鐸的書法作品頗多,如《擬山園帖》《龜龍館帖》《琅華館帖》《臨柳公權帖》《杜陵秋興詩卷》《雒州香山作》等。
《前輩孟宗伯》是王鐸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最大的特點在於強烈的節奏感和傳遞出的濃情。節奏感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用墨的濃枯,一是字與字之間的距離。行筆中用墨時濃時淡,不同字行,或者同一字行,在這種交替的濃淡筆墨下,顯得極富節奏感。連筆上看,有的字幾個連在一起,有的字不相連,如同時快時慢的音樂節奏一般,讓人心緒隨之變化。雖然草書講究流暢,但是停頓也是必要的,停頓是為了調整之後通篇更流暢。在濃淡墨色和時連時頓的用筆下,這件作品的感染力極強,我們從中能體會到作者的感情。
《雒州香山作》是王鐸另外一件代表作,通篇古樸拙雅,氣勢非凡,是草書中難得的精品。墨色上面濃墨和淡墨對比強烈,粗線條和細線條對比強烈,節奏感強,同時增加了表現力,讓人過目難忘。用筆大多穩健,尤其是粗線條起到的作用,在整體穩健的背景下,部分細線條的字寫得輕巧,也就不會顯得輕浮。章法上非常開放,很有氣度,大字小字肆意而為,相互摻雜,傳遞出一種自由自在、輕鬆活潑的情緒。
除了在書法作品上的成就,王鐸在書法理論上也頗有建樹。他著有美學作品《文丹》。這本書雖然不是專門論述書法的,但是蘊含著很多他對書法的理解。在《文丹》中,他闡述了「怪、狠、膽、氣、力」的重要性,放到書法中來看,「怪」是指要創新,與眾不同;「狠」是指要敢於去做,要陷入其中;關於「膽」,他說:「文要膽。文無膽,動即拘促,不能開人之不敢開之口。」關於「氣」,他認為創作要有「氣」,沒有「氣」什麼都談不上。關於「力」,王鐸十分推崇,他認為作品越有力越好,兔、犬、馬、獅、象之所以比不過龍,就是因為力所不及。
請記住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明末清初,書壇中最有名的書法家是王鐸和傅山,但是王鐸投降了清代,後來人們談到他時總是刻意一筆帶過。如果單論書法,王鐸無疑是一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