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國書法史> 董其昌:獨步明代三百年

董其昌:獨步明代三百年

2024-10-04 04:46:50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董其昌,字玄宰,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萬曆十七年,董其昌中進士,後歷任湖廣副使、湖廣學政、山東副使等職,光宗在位時升任太常少卿,天啟二年升為本寺卿,後又升為禮部右侍郎、南京禮部尚書。他擅長書畫和鑑賞,是明代最優秀的書法家。《松江志》上說他:「少好書畫,臨摹真跡,至忘寢食。中年悟入微際,遂自名家。行楷之妙,勝絕一代。」

  在書法大家中,董其昌起步很晚。17歲那年,他參加松江府會考,考完之後自己感覺良好,很有信心拿第一名。但是放榜之後,他發現自己位列第二。他去找看卷人知府袁貞吉理論,袁貞吉說他文章寫得的確很好,但是字太差,所以不可能得第一。這件事深深刺激了董其昌,自那之後,他開始用功學習書法。學習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鍾繇的《薦季直表》和王羲之的《黃庭經》。一段時間之後,他覺得自己進步很大,稍微有些自滿。一次,他到嘉興大收藏家項元汴家裡做客,見到了很多名人書法的真跡,加上在南京見到了王羲之的真跡,認識到了自己與他們的差距,於是回去廢寢忘食,勤奮練習。

  董其昌在學習古人的過程中,又加入了自己的審美和情趣,最後創造出自己的書風。他的字天真爛漫,古拙淡雅,自有一股寧靜致遠的味道。明末書評家何三畏稱讚董其昌的書法:「天真爛漫,結構森然,往往有書不盡筆,筆不盡意者,龍蛇去物,飛動腕指間,此書家最上乘也。」

  董其昌的書法在用筆、結體、用墨、章法、氣韻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人稱「董體」。用筆方面,靈活運用筆尖,到處遊走,變化多端,時而露鋒起筆,時而側鋒起筆,乾淨利落,勁道十足。結體方面,大方自然,疏密得當。董其昌受顏真卿的影響,字寫得寬,又受王羲之和李邕的影響,不忘收緊,最後達到一種和諧統一的效果,大大方方,疏密有致。用墨方面,他是數一數二的高手,歷來受到人們推崇。濃墨和淡墨的摻雜,讓作品更富節奏,更具表現力。尤其是淡墨的使用,淡得恰到好處,內含一股樸素、懷舊、清雅和俊逸,讓人心嚮往之。章法方面,看似隨意,無為而治,卻營造出與書風最相宜的效果。氣韻方面,講究「淡」和「雅」。他的書法無論用筆、結體,還是用墨、布局,都講究「淡」,如風吹過,而且淡中又透出「雅」來,有中國傳統文人的心境,讓人心曠神怡。

  董其昌擅長各字體。他的楷書早年便比較成熟,主要得法於顏真卿,不過在用筆和結體方面捨棄了顏體沉穩、均衡的特徵,借鑑歐陽詢等別的書家,最後創造出一種攲正相生、瀟灑飄逸的效果,趣味十足。行書方面,董其昌深受「二王」和顏真卿的影響,尤其是顏真卿,他曾認真研習過《明遠帖》《爭座位帖》和《鹿脯帖》。最終,他的行書筆法淡泊含蓄,輕盈多變;結體或攲或正,不拘一格;用墨喜歡淡筆;布局清新舒暢,自有一股天真爛漫、返璞歸真的趣味在其中。董其昌最有成就的,還當屬他的草書。董其昌的草書早年中鋒運筆,筆畫平穩,晚年改側鋒運筆,筆畫粗細跌宕,骨力內含,頗有懷素、楊凝式和米芾的韻味。他的狂草線條跌宕,透出十足勁道;運筆如飛,卻能見到靜謐;用墨濃淡相宜,秀潤得當;下筆率性而為,流露出天真爛漫。

  董其昌的書法在清代時就十分名貴,「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康熙非常喜愛和推崇他的書法,多次臨摹他的作品,甚至還讓人將自己最喜愛的《晝錦堂記》製成屏風,安放在座位邊上,早晚沒事的時候便端看揣摩。皇帝如此,下面的文人更是如此,個個學習董體,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內清代的書法都籠罩在董其昌的影響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