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若人然顏真卿
2024-10-04 04:45:54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在中國書法史上,唯一能和王羲之相提並論的,就是顏真卿了。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出身名門,他的五世祖是著名教育家顏之推。顏真卿為人篤實耿直,向來以義烈聞名於官場,曾為四朝元老,宦海沉浮,不以為意,後奉命招撫謀反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為李所殺,一生可謂壯烈。其正直、忠貞、壯烈的人品歷來被人們稱頌。其偉大的人格融入了他的書法作品,所謂「書為心畫」「作字先做人」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所以顏真卿在唐代被尊稱為「魯公」。
顏真卿的書法源自家學,但其後來變革的啟迪者,則是張旭。在充分吸收前人優點的基礎上,他兼取百家,自成一派。
顏真卿的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反映出一種盛世風貌;而他的行書遒勁舒和、神采飛動,連宋代米芾也極為心儀。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的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派,稱為「顏體」。宋代的歐陽修評價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代的朱長文在《續書斷》中將其書法列為神品,並點評道:「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顏真卿一生的書法境界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在風格上也各有特點,這些特點體現在他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中。
50歲之前是顏真卿書法的第一個階段,顏體在這個階段被確立。《多寶塔碑》和《祭侄文稿》是這一階段的代表作品。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刻於天寶十一年(752年),由岑勛撰文,徐浩題額,顏真卿書寫,碑文記載了西京龍興寺和尚楚金禪師建造多寶塔的事跡,現存陝西西安碑林。
《祭侄文稿》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是公認的顏真卿傳世作品中最可靠的一件。《祭侄文稿》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極高,僅次於《蘭亭序》,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是顏真卿為了祭奠在安史之亂中被俘殺的堂侄而作。該書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雖然全稿中有30多處修改痕跡,但並不影響行文的流暢,反而別有一種風采。張晏評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端楷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時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化之妙,對於學習行書有很大的益處。
顏體對後世書法發展影響深遠。在顏真卿之後出現的唐代又一大書法家柳公權,就是學顏真卿而又有所創造的。世人將二人以「顏柳」並稱,謂之「顏筋柳骨」。宋代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無一不學顏真卿。蘇軾甚至說:「書於魯公,文於昌黎(韓愈),詩於工部(杜甫)為觀之。」
50歲至65歲這十五年是顏真卿書法境界的第二個階段,這段時期顏體漸漸成熟,《麻姑仙壇記》是這段時期的代表作。
《麻姑仙壇記》是顏真卿63歲時的作品,已經具備了成熟顏體的特點,宋代的朱長文曾經在《續書斷》中稱讚這幅字:「秀穎超舉,象其志氣之妙。」用筆上看,點有時被當作短橫來寫,側鋒起筆,結束後重按,顯得比較厚重;線條一般兩頭粗,中間細,且中間一段並不直,起伏中蘊含了一種內在的張力,整體上看,舒展中有滄桑感。鉤的筆畫寫起來比較有金屬被折彎的爆發感,朱長文形容為:「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結字上看,橫筆和豎筆都比較舒展,顯得字體端莊正直,同時字體內部比較松,外部要略緊,有一股含蓄的內力。從章法上看,字間距和行間距都略小,顯得比較緊湊,字與字之間雖然是獨立的,但是被一種相同的神韻連接起來,全篇字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總之,《麻姑仙壇記》在藝術表現上體現出了成熟顏體的風範。
65歲之後是顏真卿書法從成熟走向神奇的階段,顏體在他的筆下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段時期的作品幾乎件件都是精品,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顏勤禮碑》。
《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為他的曾祖父顏勤禮立的神道碑。此碑立於779年,即大曆十四年,碑文的撰文和書寫都是由顏真卿完成的。宋代此碑曾經丟失,直至1922年重新被發現,現存放在西安碑林。此碑是顏真卿71歲時作的,當時他的書法藝術已經進入了輝煌的成熟期,加上體力充沛,所以才成就了這樣一件舉世無雙的作品。筆法上看,方圓並舉,力道十足,橫筆顯細,豎筆顯粗,撇和捺略顯誇張,整體上看飽滿中有一股渾厚感,寄巧於拙,穩健中有一股清爽之氣;結字上看,字體端莊正直,外緊內松,上密下疏,外圍略微擴張,顯得十分疏朗,內部張力十足,很有生氣;章法上看,字與字排列緊密,但是每個字都十分鮮明,所以並不覺得壓抑,而是有一種渾然一體的感覺。總體上來講,此碑端正大氣、磅礴偉岸,同時十分親切,普通人不會覺得有距離感,這正是顏體內在的精神特徵,雅俗共賞。此碑不僅是顏體楷書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書法史上楷書的巔峰之作。
顏真卿的字和別的書法家很大的一點區別在於它更具平民化的傾向。它不故弄玄虛,每一筆每一畫都很樸實地表現出來,雄渾大氣,充滿了作者真摯的感情。因此顏書在民間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基礎。清代的包世臣曾說顏書「穩實而利民用」,這話一點都不假。這也是為什麼歷來學書的人,很大一部分由臨摹顏體入手。
顏真卿開拓了書法的新境界:從特點上論,顏體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論,顏體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數美並舉,皆為後世立則;從時代上論,唐初秉承晉代的餘暉,未能自立,顏體一出,成為盛唐氣象鮮明的標誌之一。
行書
行書是一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在所有字體中,行書因為簡便、流暢,成為最符合大眾日常書寫習慣的一種字體。
關於行書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東漢的劉德昇創立了行書。西晉衛恆在《四體書勢》中說:「魏初,有鍾、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昇……」唐代張懷瓘在《書斷》中不僅說行書是東漢劉德昇創立的,還點明了行書源自楷書。第二種說法認為是兩晉時期的鐘繇創立了行書。曾有書記載:「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其中「行押書」指的便是行書。不過,這兩種說法都有漏洞。根據出土的秦漢文物可知,當時已經出現了早期的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