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偽君子》的人
2024-10-04 04:42:13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莫里哀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也是古典主義喜劇的開山鼻祖。他的古典主義喜劇成就超過了古典主義悲劇,這使他成為法國古典主義最傑出的代表。
莫里哀原名叫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是筆名。20歲出頭時,莫里哀與朋友組織了一個名為「光耀劇團」的新劇團,劇團演出失敗後,他又參加了另一個劇團,並開始了流浪式的巡迴演出。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1658年莫里哀帶團去到首都巴黎,應國王路易十四的邀請,他們在羅浮宮進行了一次演出。因為受到路易十四的賞識,莫里哀從此便在巴黎定居下來。此後他進入了創作的高產期。從1659年起直到1663年,莫里哀寫了鬧劇《多情的醫生》、喜劇《可笑的女才子》,還有5幕詩體劇《太太學堂》。
《太太學堂》是莫里哀的第一部大型喜劇,被後世譽為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開山之作。這部劇繼承了人文主義文學的特色,抨擊封建傳統,主張人性自由,以荒誕的喜劇效果來批判現實,開創了古典主義喜劇的創作模式。《太太學堂》演出後,獲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這使得莫里哀遭受了教會及封建衛道者的攻擊。但莫里哀在路易十四的支持和授意下,接著寫出了《〈太太學堂〉的批評》和《凡爾賽宮即興》兩部具有挑戰意味的劇作,對他的敵人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在這之後,莫里哀的喜劇創作進入了全盛時期即第三階段,且表現出了與封建貴族勢力更勇猛的鬥爭精神。
《偽君子》是莫里哀最具代表性的一部5幕詩體喜劇,又譯為《達爾杜弗》或者《騙子》,它是法國劇院上演場次最多的劇目,在17世紀上演了約200場,在18世紀上演了約900場,在19世紀上演了1100多場。
通過達爾杜弗這一騙子形象,《偽君子》深刻地揭露了教會勢力的虛偽和危害性。莫里哀創作這部劇的意圖與當時法國社會存在的腐敗的宗教現象有關。當時天主教是法國反動勢力的代表,很多貴族加入該教,然後打著宗教慈善事業的幌子,派惡人混跡於善良、進步人士之中,以期陷害他們。達爾杜弗正是這些惡人的代表,他口頭上宣揚「苦行主義」,當眾施捨錢財給窮人,在奧爾恭家假裝成一個虔誠仁慈的聖徒,實際上他卻是一個好色貪婪、無恥歹毒的騙子。
由於劇本切中時弊,觸到了反動勢力和教會的痛處,《偽君子》的上演經歷了艱難的鬥爭。第一次上演後,它就遭到了巴黎大主教的親自阻撓。路易十四也無可奈何,只好勒令該劇停止演出。之後,它又經歷了多次被禁的曲折,最終在1669年法國「教會和平」諭令頒布後才得以重新正式面向觀眾。
《偽君子》不僅在思想主旨上代表了莫里哀的最高成就,在藝術上,它同樣體現了莫里哀精湛超強的古典主義喜劇寫作能力。它嚴格遵守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將故事情節安排得嚴謹而緊湊,使人物關係的衝突立竿見影。此外,莫里哀寫作過程中極為注重言語的簡練,他在主人公達爾杜弗的戲份上雖然花的筆墨不多,卻以精煉獨到的語言描繪出了人物鮮明的性格。達爾杜弗的許多「真知灼見」都是短小精悍式的語句,這樣的語言所達到的效果,正如莫里哀所說:「從頭到尾,每一句話,每一件事,都是在為觀眾刻畫一個惡人的性格。」
另外,在喜劇中加入悲劇情節也是《偽君子》的創新特色之一。這種異常豐富的喜劇寫作手法,配以古典主義文學的傳統特點,使得《偽君子》成了經典諷刺喜劇。
夏爾·貝洛
在17世紀的法國文壇,夏爾·貝洛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他是一種全新的文學派別——童話的奠基者,被譽為「法國兒童文學之父」。
他創作的童話集《鵝媽媽的故事》收錄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如《灰姑娘》、《小紅帽》、《林中睡美人》、《藍鬍子》、《穿靴子的貓》等。這些故事雖然大多來自法國和歐洲的民間傳說,但貝洛並不滿足於簡單的收集整理,而是在保留民間文學特有的對比鮮明、極富幽默感的生動情節的同時,對人物形象和生活圖景的描寫進行補充、豐富,使其文學色彩更加濃厚、情節更加曲折,從而更具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