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彼特拉克
2024-10-04 04:41:49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是義大利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詩歌體裁「十四行詩」的主要代表作家。他一生寫了許多優美的詩篇,曾在1341年獲得「桂冠詩人」的稱號。他的詩歌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他被後世人尊為「詩聖」。
最能體現彼特拉克「詩聖」造詣的作品是他的抒情詩集《歌集》。《歌集》有《聖母蘿拉之生》和《聖母蘿拉之死》上下兩部分。《歌集》中的愛情詩透露出一種奮不顧身的理想的愛情觀念,表達了彼特拉克對意中人蘿拉堅貞不渝的愛戀之心。然而因現實和理想總是相違背,縱使彼特拉克甘願奮不顧身,他最終還是無能為力——蘿拉早已是一位騎士的妻子。彼特拉克將殘酷的現實之中產生的複雜情緒付諸詩歌中,以自己的靈魂,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出了具有繽紛色彩的愛情絮語。《歌集》中彼特拉克從人性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感情,以寫實的手法袒露自己的內心,這樣的寫作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描寫蘿拉外貌時,彼特拉克也遵循這樣的寫作手法,用樸實的語言將蘿拉描繪成一個平易可親的新時代女性。這樣的女性形象有別於中世紀文學家筆下那種矯揉造作、高不可攀的貴族夫人,對讀者更有吸引力。據說彼特拉克的愛情詩傳開後,有很多讀者竟然也對蘿拉產生了愛慕之情,以至於不辭辛苦去到彼特拉克和蘿拉同在的小縣城阿維農,以求目睹蘿拉的丰采。
彼特拉克愛情詩歌中對愛與愛而不得的表達,具有真摯直白的特點,擺脫了中世紀文學那種抽象的象徵寫法。這樣一種大膽的抒情表達,其實是對現世幸福生活的肯定,是作者擺脫宗教束縛、熱愛生活的體現。在彼特拉克其他與愛情無關的詩作中,也可見他的這一生活理念。
他曾在一篇痛斥教會的詩篇里說,以前「偉大的羅馬城」現在變成了「萬惡的巴比倫」,「這裡是數不清的悲傷,野蠻兇狠的廟堂,這裡是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途的學堂,這裡是眼淚的發源地,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在這裡,善良被扼殺,兇惡卻在成長,這兒是人們死前的黑夜和地獄,難道上帝不將懲治你?」
《歌集》中處處可見彼特拉克個人感情的抒發,他不僅把愛情描繪成有血有肉的情感,也將他對政治、宗教、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大膽地表露出來,有人稱《歌集》是中世紀以來第一部展現世俗生活的佳作。彼特拉克因其作品飽含人文主義思想,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與但丁、薄伽丘一起被稱為中世紀文學史上的「三顆巨星」。然而,彼特拉克的詩歌成就不僅在於他開創了詩歌的一種表達方式,還在於他在繼承「溫柔的新體」詩派傳統的基礎上,把十四行詩體運用到了極致。《歌集》共有詩歌366首,其中十四行詩就占了317首。
所謂十四行詩,即每首詩歌僅有十四行。該詩體最初流行於義大利,其創作特點是講究格律嚴謹,注重抒情。彼特拉克不是十四行詩體的首創詩人,但由於他的《歌集》中大量運用十四行詩體,所以他被視為該詩體的代表。彼特拉克成功地將十四行詩體推到臻於完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並發展成為「彼特拉克詩體」。這種詩體結合了十四行詩體和抒情詩的特點,語言表達貼近現實生活,這些新的特點被後來的喬叟、莎士比亞等著名文學家和詩人所模仿,對後世歐洲的詩歌形式及內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