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外國繪畫史>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2024-10-04 04:40:46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保羅·高更,法國後印象派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有名的雕塑家、陶藝家及版畫家。高更於1848年生於巴黎,早期為法國海軍服務,23歲當上股票經紀人,收入不菲。家庭與事業雙豐收的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興趣愛好,於是在35歲時辭去工作職務,一心鑽研起繪畫來。

  由於母親是南美洲土著,童年時代的高更就與異國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被民間原始藝術深深吸引,加之厭倦都市文明、想找個清靜的地方逃避現實,因此拋棄了現代生活,不顧一切地來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在那裡,他的生活非常簡單,還娶了當地人為妻。島上婦女們的神奇服飾、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都給高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深深感慨於人類與動植物的和諧共存。

  高更早期的印象派手法此時發生很大轉變,變為通過明亮輕快的色塊表現協調統一的畫面。他常通過高度的視角觀察對象,使樹木、房屋、土地不用相互交錯就組成了一曲優美動聽的「圖畫樂章」。高更採用平塗的用色方法,將自己的畫法與印象派畫法區分開來。他將黃、紅、紫、綠等色塊相互搭配,畫面潔淨而明快,即使沒畫太陽,也能產生一種陽光照射的感覺。

  後來,高更因病回到法國,他對塔希提島仍念念不忘,於1895年再次回到這裡。由於殖民地政府腐敗,高更朝思暮想的樂土早已不復存在,他只好移居到馬貴斯島。當時他遭受多重打擊,一來畫風不被理解,二來女兒突然去世,高更深感孤獨,精神疲憊不堪,甚至產生了自殺的想法。他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創作出重要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這幅作品集合了高更作畫的多種特點。畫中毛利人半裸著身體,膚色金黃,姿態淳樸自然。為了達到神秘的思想境界,他為作品起了一個獨特的標題,深刻突出了其主題。

  畫面右邊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中間是一個全身舒展的青年人,在採摘著果實,左邊是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生命之路似乎馬上就要到達盡頭。右邊主題為「我們從何處來?」,兩個年輕的姑娘正在深思。有的人在勞動,有的人在吃飯,還有的人在忙碌著什麼,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生活著,存在著,但都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所在,於是引申出「我們是誰?」。遠處有一尊舉著雙手的佛像,向人們宣講來世今生——整幅畫就是對人生的詮釋。

  高更用長達14米的巨大畫幅把人們帶到生命時空中,讓人親眼見證從生命降臨到生命逝去的過程。高更在這幅畫中寄予了複雜的情感,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未來的期望都融入其中,他認為這部作品跟以往相比有一種精神上的超越——「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形式會把這幅畫固定在陰鬱的真實之中。」

  《月亮與六便士》

  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之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便是以高更的人生經歷為原型創作的。

  故事的主人公叫查爾斯,是個證券經紀人,每天過著銀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日子很平淡,他的內心一直隱藏著畫畫的夢想。有一天,他突然被內心的聲音召喚,捨棄了一切,去巴黎學畫,結果弄得狼狽不堪,隨後他去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在那裡,他與當地的一位姑娘結婚生子,異國的風情、幸福的生活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使他畫出了一系列傑作。可就在這時,他得了麻風病,雙目失明,但他沒有放棄,而是用盡全部力量在木屋的牆壁上畫下了一幅驚人巨作,隨後死去……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是《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名言。要月亮,還是六便士?每個人都面臨這樣的選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