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外國繪畫史> 兩個凡·艾克和三個勃魯蓋爾

兩個凡·艾克和三個勃魯蓋爾

2024-10-04 04:38:4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凡·艾克

  尼德蘭在中世紀時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包括現在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部一些地區。由於水陸交通便利、商業繁榮、手工業發達,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在繪畫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尼德蘭的繪畫是在中世紀哥德式藝術的基礎上產生的。15世紀時,尼德蘭的畫家創作了大量的祭壇畫與獨幅木版畫。這些作品具有濃重的宗教氣息,顯得莊重嚴肅,但人物形象不夠生動。

  揚·凡·艾克被認為是尼德蘭文藝復興美術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哥哥胡伯特·凡·艾克也被認為是油畫的發明者。揚·凡·艾克出生在荷蘭的馬塞克城,在海牙做過宮廷畫家,後來移居到佛蘭德爾,由於才華出眾受到勃艮第公爵的賞識,擔任公爵的宮廷畫家。

  1425年,揚·凡·艾克創作了《教堂中的聖母》。這幅畫將親切的聖母形象呈現給人們,體現出了畫家的世俗思想及在描繪室內光線方面的探索,是尼德蘭早期室內畫的重要代表作。

  後來,揚·凡·艾克又與他的哥哥胡伯特·凡·艾克一起創作了劃時代的巨作《根特祭壇畫》。它標誌著尼德蘭人文主義藝術的誕生,並奠定了尼德蘭文藝復興藝術的基礎。

  祭壇畫就是在木板上作畫,之後將木板放在教堂聖壇前供人們觀賞的繪畫作品。《根特祭壇畫》是畫家為根特市聖貝文大教堂所畫的一組祭壇畫,是一種多翼式「開閉型」的祭壇組畫。整個祭壇畫由23個畫面組成,分為內外兩側,平時兩翼閉合,只能看到外側的畫,盛大的節日到來時,兩翼打開,呈現出內側的畫面。內側中間共有四個畫面,其中上層中間的是上帝,位於上帝兩側的是聖母瑪利亞和施洗者聖約翰,下層則是祭壇畫的主體部分《羔羊的禮讚》,它的左側是《騎士》和《裁判官》,右側是《隱者》和《巡禮者》。

  《根特祭壇畫》雖然是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但畫家以對現實世界的肯定態度,對人物和花草等景物進行細緻的描繪,從而使這部作品充滿了現實感,表達了畫家對人類與大自然的讚美。另外,它是世界上第一幅真正的油畫作品,由於在繪畫技法上的革新,數百年之後畫面依然清晰如故。

  除了宗教題材的繪畫,揚·凡·艾克還創作了大量的肖像畫,堪稱近代肖像畫的先驅。《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是他肖像畫的代表作。它既是一幅肖像畫,也可以看作一幅風俗畫。畫中的人物阿爾諾芬尼於1420年被菲利普公爵封為騎士,他和他的新婚妻子正在洞房裡迎接貴客。畫家精心地刻畫了典型的資產者形象,將他們對婚姻的忠誠及當時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念表現了出來。畫面中的人物動作及道具都有特殊的意義:阿爾諾芬尼舉起的右手象徵著他對愛情矢志不渝,伸出的左手托著妻子的手,象徵著他要與妻子共度一生,不會將妻子拋棄;新娘把右手放在丈夫的手上,表示她與丈夫不離不棄;位於畫面上方吊燈上燃燒著的那支蠟燭,則代表通向天堂的光明;畫面下方的小狗意味著忠誠,拖鞋則是結婚的象徵;新娘子身上的綠衣服象徵著生育,頭上白色的頭巾代表貞潔;牆上的圓鏡代表天堂,念珠則代表虔誠;窗台上的蘋果代表平安。畫面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從牆上那面小圓鏡子裡,除了能看到新婚夫婦的背影,還能夠看到畫家本人。而用鏡子來使畫面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使畫面容納更多的景物,正是這幅畫的過人之處。

  

  揚·凡·艾克的繪畫作品既反映了世俗人們的生活,也呈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景象,體現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主義思想,為尼德蘭的文藝復興開闢了道路。

  勃魯蓋爾

  彼得·勃魯蓋爾是尼德蘭文藝復興後期最重要的一位畫家,同時也是一個風格獨特的畫家。他繼承了希羅尼穆斯·博斯的藝術風格,因此被稱作「新博斯」;彼得·勃魯蓋爾還是歐洲繪畫史上第一位「農民畫家」,創作的尼德蘭風俗畫是歐洲繪畫史上的瑰寶。由於他的兩個兒子也是畫家,因此繪畫史上稱他為老彼得·勃魯蓋爾或老勃魯蓋爾。

  老彼得·勃魯蓋爾出生於布雷達附近的一個農民家庭里,年輕時在安特衛普跟隨畫家彼得·庫克學習繪畫。他不像其他的尼德蘭畫家那樣崇尚15世紀大師筆下的美麗風景,而是將注意力放在尼德蘭的農村,喜歡描繪農村樸實的自然風景。他非常了解農民的生活,據記載,他經常穿著農民的服裝,到農民家裡做客,有時還會參加農民的婚禮。在他看來,自然界是人類生活的場所,如果風景畫離開了人,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他把農民的生活內容放進風景畫中,刻畫農民豪爽的性格,展現農民的活力。

  16世紀60年代,尼德蘭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這場革命持續了幾十年,直到17世紀初荷蘭獨立才結束。在革命期間,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老彼得·勃魯蓋爾作為一位現實主義藝術家,與人民一起戰鬥,創作了很多歌頌革命、揭露西班牙統治者暴行的作品。

  老彼得·勃魯蓋爾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他的創作生涯以1562年為分界線,在此之前由於為一個版畫店提供版畫畫稿,那一階段他的作品大多為版畫;此後,他開始專心繪畫,創作出《冬獵》、《牧歸》、《收割》、《收乾草》等風景作品,以及《農民之舞》、《農民的婚禮》等反映農民生活的作品。

  《冬獵》是一幅表現人與大自然鬥爭的作品,也是一幅有人物活動的風景畫。畫家採用全景的方式,通過獵人的視角俯瞰全景。畫面是以地平線和山坡為對角線的形式交叉組合而成的,由於遠近透視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因此畫面看起來極具空間感。此外,畫家還對畫面進行了動靜處理,大地被白雪覆蓋起來,一切都顯得那麼安靜,近處黑色的樹木高高聳立,增加了寧靜肅穆的感覺;而在樹木中穿梭的獵人和四處搜尋的獵狗,遠處在碧綠的湖面上滑冰的人們,無不彰顯著生命的活力。畫家對色彩的使用也十分講究,畫面以黑白灰為主色調,從而讓人感覺寒冷,這與畫面所描繪的季節是相符的。總體來說,這部作品成功地將人物的活動融入大自然的景色中,絲毫沒有早期風景畫那種拼湊的感覺,在讚美大自然的同時,也歌頌了人類的勞動。

  《盲人的寓言》是老彼得·勃魯蓋爾非常有名的一幅作品。它是根據《聖經》中的一句話而創作的。在《聖經》里,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在這幅畫中,共有六個盲人,他們手裡拿著拐杖,手搭著前面那個人的肩膀一起向前走,走在最前面的那個人已經掉進坑裡,第二個人跌在第一個人身上,後面的幾個人還在繼續往前走。這幅畫具有深刻的寓意,畫家想以此告訴人們,當時盛行的各種經院哲學及傳道士的荒謬的言論,就像盲人引路那樣,會把他們引入歧途。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中的六個盲人,有五個能夠看到臉部,古病理學家對這五個人進行研究,發現他們雙目失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摘除了眼球,有的是因為眼球萎縮,有的是因為眼角膜長了白斑,有的是得了黑蒙(一種眼部疾病),還有的是得了天皰瘡。由此可以看出,畫家對生活進行過細緻的觀察和研究。

  老彼得·勃魯蓋爾通過繪畫將他所處的時代真實地展現了出來。正是因為這一點,他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最偉大的藝術家。他去世後,尼德蘭的文藝復興也就畫上了句號。1579年荷蘭獨立後,尼德蘭繪畫分成了荷蘭繪畫和佛蘭德斯繪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