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吳哥窟
2024-10-08 17:06:30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吳哥窟也被稱為吳哥寺,位於柬埔寨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建築宏偉壯觀,浮雕精美豐富,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柬埔寨的國旗上有吳哥窟的標誌,可見它對這個國家的意義。
12世紀中期,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在吳哥定都,因為他信奉毗濕奴,所以希望能建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既作為寺廟,又作為都城。後來婆羅門主祭司訶羅為他設計了這座建築,並經過幾十年的修建,最終建成。建成之初,吳哥窟被稱為「毗濕奴的神殿」。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裡,隨著國王改信佛教,吳哥窟成了一座佛寺。
1431年,吳哥王朝因為暹羅入侵隨之滅亡,後來遷都到了金邊,吳哥窟被遺棄。吳哥窟逐漸被森林淹沒,除了少數當地人,外界幾乎不知道它的存在。1586年,一位西方旅行家偶然遊歷到了吳哥窟,但他的發現在西方沒有引起重視。1857年,一位法國神父把吳哥窟寫進了自己的遊記中,同樣沒有引人注意。直到1861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偶然發現了這座古城遺址,震驚不已,他在著作中誇讚這裡比古希臘和古羅馬留下的遺蹟更讓人震撼,這才引起外界的關注。隨著世人目光不斷投遞到這裡,這座被堙沒了半個世紀的古城重新煥發光彩。
從布局上看,吳哥窟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外面圍有護城河,護城河裡有圍牆,圍牆之內蔥蔥鬱郁,中心是一座金字塔式的祭壇。
吳哥窟的護城河圍繞城池,呈長方形,東西長1500米,南北長1300米,河面寬190米。護城河外岸有矮圍牆,砂岩砌成。護城河在正東和正西各有一道堤,通往城池的東門和西門。護城河距離城池有30米,城外是一道長圍牆。這道圍牆東西長1025米,南北長802米,高4.5米。圍牆正中有230米長的柱廊,柱廊中央開有三座塔門,其中中間的塔門是正門。這些塔門十分寬闊,能通行大象,所以也被稱為象門。塔門的頂部原先有裝飾物,但已經殘缺不全。除正面的塔門之外,圍牆的其他三面也開有塔門,但都比較窄小,少有人走。
圍牆之內是一個大廣場,面積有82公頃,主體建築寺廟位於廣場中心。這片廣場並非真正的廣場,而是當初皇宮和其他建築的遺址所在地。當初這座城既是一座寺廟,也是國家都城,如今僅有寺廟保存下來,其他建築大都消失殆盡,成了現在廣場的一部分。
從西邊的正門進城之後,有一條大道通往城中央的寺廟。這條大道長350米,寬9.5米,高出地面1.5米。這條大道南北各有一個七頭眼鏡蛇保護神,各有一座藏經閣,還各有一座水池。
大道盡頭是金字塔式的寺廟。寺廟共有三層,越往上面積越小,每一層都設有迴廊。有人認為三層須彌台分別象徵著國王、婆羅門和月亮、毗濕奴,而三層須彌台組成的這座金字塔式的寺廟則象徵著古印度神話中的須彌山,那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城外的護城河又被認為象徵須彌山外的鹹海。上面兩層須彌台的位置並不是位於下一層的正中央,而是偏向東邊一側,這主要是考慮到朝向的問題,東邊的台階會比西邊的陡一些。在金字塔式寺廟的頂層,矗立著五座寶塔,象徵著須彌山上的五座山峰。這五座寶塔呈梅花點狀分布,中間的寶塔最大,各塔之間距離開闊,有遊廊連接。
吳哥窟的布局嚴格遵守對稱的美學要求。首先是以中軸線為中心的南北對稱,無論是護城河、圍牆、塔門、通往寺廟的大道,還是大道兩側的守護神、藏經閣、水池,以及金字塔狀寺廟,都十分對稱;再就是難度更高的旋轉對稱,從東、南、西、北四面看去,整座建築是對稱的,從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四個角看去,整座建築還是一樣的。
吳哥窟將古代建築技藝發揮到了極致,用傳統的寶塔、迴廊、祭壇等和諧統一地組合到了一起,並且規模宏大、布局對稱、細節精美,是柬埔寨高棉建築藝術的巔峰。
柬埔寨國旗
柬埔寨的國旗主體顏色為紅色和藍色,其紅色寬面中間繪有白色鑲金邊的吳哥廟,吳哥廟象徵柬埔寨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吳哥窟所屬的吳哥古蹟與中國的長城、印度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吳哥古蹟的精髓在大、小吳哥,如今所說的吳哥窟其實是小吳哥,也是所有吳哥古蹟中保存最完好的廟宇。吳哥窟曾被這樣讚譽:「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傑出的建築成就,而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