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保護神——聖馬可大教堂
2024-10-08 17:05:28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聖馬可大教堂位於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上,曾經是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大教堂之一。這座教堂是威尼斯建築的經典,內部陳列著豐富的藝術品,更重要的是它已成為威尼斯的象徵,威尼斯人的信仰、榮耀、富足、驕傲,都凝聚在這座大教堂上。
聖馬可是福音書的作者,一次,他在傳教途中突遇暴雨,被迫停留在了威尼斯的一座小島上。他在島上夢見了一位天使,天使告訴他這裡就是他長眠的地方。後來聖馬可去世,被葬在了亞歷山大,但是兩位威尼斯商人偷偷把他的屍體運到了威尼斯,天使的預言實現了。威尼斯人將聖馬可安葬在了威尼斯,並把他看作是威尼斯的保護神。829年,也就是安葬聖馬可的第二年,威尼斯人在聖馬可陵墓之上開始修建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修建了很多年,976年的一場大火將之前的成果全部燒毀。1043年,總督下令重新修建,1071年主體建築大體完工,1094年正式完工。聖馬可教堂位於威尼斯市中心,威尼斯人的重要典禮幾乎都會在這裡舉行,無論是總督授職,還是十字軍出征。當時有個傳統,每個返回威尼斯的商人,都要向聖馬可教堂進獻一件禮物,所以裡面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
不同建築風格的摻雜是聖馬可教堂的一大特色,圓屋頂和正面裝飾是拜占庭式的,帶尖的拱門是哥德式的,教堂的十字形結構設計是希臘式的,欄杆的裝飾又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不同的建築風格在這裡融為一體,反映了當時的威尼斯作為商貿中心,不同文化在這裡交匯碰撞。
歷史上威尼斯與拜占庭帝國關係緊密,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貿易上,尤其是在13—15世紀那段時期。受其影響,當時的威尼斯建築中經常會出現拜占庭風格的設計,聖馬可教堂也不例外。據說,聖馬可教堂便是參照君士坦丁堡十二使徒教堂修建的,後者後來被損毀,今天已經看不到了。
聖馬可教堂的主要用料是磚,但是後來人們在外面砌上了大理石,原先的磚牆便看不到了。當初教堂立面上的裝飾也隨著一起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的立面裝飾。如今,教堂正面有大片的馬賽克鑲嵌畫,是13世紀工匠完成的,其中一部分描繪了當年威尼斯商人把聖馬可的遺體偷回威尼斯的故事。立面的飾物很多,除了鑲嵌畫還有雕塑、圓柱等,更是不乏從各地搜羅來的寶貝。這些寶貝中有兩個5世紀造的雕花塔柱,還有一塊古希臘圓柱的殘跡,當時威尼斯共和國的法令便是在這根圓柱下宣讀。教堂上的哥德式檐板是用大理石造的,富麗又精巧,是在14世紀造的。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聖馬可教堂有5個入口,五扇大門中有一扇是青銅製成的,產自外地,另外四扇則是威尼斯工匠於1300年製作的。這些大門十分高大,且帶有精美浮雕。這些大理石制的浮雕都是當時從拜占庭運來的,浮雕內容包羅萬象,既有單純的動植物圖案,也有捕獵、打魚的生產場面,還有生活中的很多場景。在5個入口中的主入口上方,有一座馬拉戰車的青銅塑像,其中的四匹奔馬姿勢瀟灑,讓人過目不忘。這座塑像產自3世紀的希臘,後來被運到了威尼斯,4世紀的時候又被運到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十字軍攻占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塑像成了戰利品,重新回到了威尼斯,並被安置到了聖馬可教堂主入口上方。
教堂內部的裝飾讓每一個進去的人都感到驚嘆,尤其是巨幅的鑲嵌畫。威尼斯人喜歡鑲嵌畫這種裝飾,所以匠人們用了幾百年的時間為教堂內部裝飾了豐富的鑲嵌畫,無論是圓頂還是拱門,到處都有。有人統計過,聖馬可教堂內的鑲嵌畫總面積可達4000平方米。起初威尼斯的匠人不擅長這門藝術,所以很多鑲嵌畫都是出自拜占庭匠人之手。
教堂中祭壇和中堂被大理石牆隔開,牆上有鍍銀的耶穌受難青銅十字架。
祭壇上的「金壇屏」是整個聖馬可教堂中最珍貴、最有名的聖物。它的製作工藝類似於中國的景泰藍,是當時拜占庭工藝大師的經典作品。金壇屏中央是耶穌像,耶穌神情肅穆,十分莊嚴,周圍的圓框中有帝王和聖徒的肖像,整個金壇屏使用了大量黃金,鑲嵌了綠寶石、藍寶石、紅寶石共計約1930顆,金光璀璨,精美絕倫。
聖馬可教堂連同門前的聖馬可廣場、聖馬可鐘樓、公爵府、行政官邸大樓、聖馬可圖書館等,一起組成了一個精美的中世紀建築群,作為威尼斯的中心和代表,成為令人嚮往的地方,每年前來參觀的人數不勝數。
哥德式教堂
哥德式是一種起源於法國12世紀下半葉的建築風格,這種建築風格在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並且主要是天主教堂常採用這種建築風格,後來慢慢地影響到世俗建築。哥德式建築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它們的尖頂高高聳立,並且窗戶上有大幅斑斕的玻璃畫,我們所知道的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法國巴黎聖母院和凱旋門、俄羅斯聖母大教堂都是這一風格的建築。這時的教堂不但是一座宗教意味濃厚的建築,而且也開始成為人們在城市中聚集的重要場所,並且成為劇院、市場等供民眾使用的地方。在宗教節日裡,教堂會成為最為熱鬧的聚會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