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

2024-10-08 17:04:1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佛教盛行的時期,與此相應,佛教建築也非常流行。佛教是在兩漢之際傳入中國的,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層意識到佛教對統治人民有很大的益處,於是開始大力推行佛教。佛教建築便也應時而起,開始大量湧現。當時佛教建築的主要形式有佛塔、佛寺和石窟。

  佛塔也稱為寶塔、浮屠,人們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其中的「七級浮屠」就是指七層高的佛塔。佛塔的作用是供奉和安置舍利,並供佛教徒朝拜。在佛教中,佛塔是有神聖地位的。在佛塔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並沒有塔式建築。佛塔傳入中國後,人們把佛塔縮小,變成塔剎,並跟中國本土的木製閣樓相結合,創造出了木塔。當時最著名的木塔為永寧寺塔,這座塔高九層,為方形制式。不過由於木塔不易保存,南北朝時期的木塔雖然十分盛行,但是沒有一座能保存下來,但人們仍然可以從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的應縣木塔來一窺木塔的建築之美。它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在木塔之外,人們還發展出石塔和磚塔。相比於木製佛塔,石塔和磚塔更易於保存。我國最古老的密檐式磚塔——建於北魏時期的河南登封市嵩岳寺塔,至今還留存著。

  佛寺是佛教最基本的建築,是供僧侶居住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中國的佛教是由印度傳入的,因此,最開始佛寺的形式和布局與印度佛寺非常相似,佛寺的中央是佛塔,佛殿位於佛塔的後方。由於魏晉南北朝的統治階層大力推行佛教,人們修建佛寺的熱情也十分高漲,很多貴族官僚把自己的府邸貢獻出來修建佛寺,北魏時期洛陽的很多佛寺就是由貴族的府邸改建而來的。由於貴族府邸中多有私人園林,這些園林後來也成了佛寺的組成部分,人們也因此更喜歡遊覽佛寺。

  在佛教建築中,石窟是最古老的形式之一,在印度稱為「石窟寺」。石窟寺是在山崖上開鑿出來的洞窟型佛寺,是供僧侶居住、修行的地方,其中包括僧侶聚會場地、居住地和修禪地。魏晉朝北朝時期比較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石窟中通常會修建有佛像,那些規模比較大的佛像,一般都是由皇室或貴族、官僚出資修建,並且窟外多會用木建築進行加固。石窟中通常會有很多雕刻和繪畫,這也是歷代都非常重視的藝術珍品。

  石窟寺與普通的佛寺相比有諸多不同。普通佛寺多為木製建築,而石窟寺則是以石窟洞為主,有些會附屬少量的土木結構建築。普通佛寺都是沿著縱深布置的,而石窟由於環境限制,總是依岩壁走勢而建造。從建造時間和耗資來看,石窟因為需要開山挖石,耗資很大,所用的時間也比較長。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按功能布局來分的話,魏晉南北朝時的石窟建築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塔院型,這也是初期的風格,與佛寺置佛塔於中央的格局一致。在大同雲岡石窟中,這種類型的石窟寺較多;第二種是佛殿型,這種石窟與普通的佛殿類似,窟中主要建築為佛像;第三種是僧院型,這類石窟的主要功用就是為僧侶修行提供場所。石窟中均設有佛像,周圍布置是僅容一個僧人打坐的小石窟。

  經幢

  「經幢」中的「幢」指的是中國古代儀仗中的旌幡,由竿和絲織物做成。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佛經或佛像一般都書畫在絲織物的幢幡上,後來為了使它們保存長久而不遭到損壞就改為雕刻在石柱上,稱為經幢。幢式塔隨著時代的發展,一部分成為經塔,另一部分成為墓塔。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