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外建築史>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故宮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故宮

2024-10-08 17:03:53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1402年,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攻破京城南京,奪取帝位,即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樂,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明成祖決定遷都北京,於是下令仿照南京皇宮,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宮殿。建成後第二年,明代遷都北京,稱北京為京師,南京為留都。

  故宮經歷了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歷經五百多年,是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的核心,更成了明清兩朝皇權統治的代名詞。故宮又名紫禁城,紫是指紫微垣,也就是北極星,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位於天中央的最高處,位置永恆不變,是天帝所居。因而,天帝所居的天宮稱為紫宮。而明成祖是地上的皇帝,是天下的中心,為了表示天人對應,便把他住的地方稱為紫禁城。

  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共有殿宇約8700多間,四面環有高10米的城牆,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外圍有護城河環繞,約長3800米,寬52米,構成了完整的防衛系統。故宮都是磚木結構,屋頂鋪設黃琉璃瓦,底座為青白石,並用金碧輝煌的彩繪裝飾,是目前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前朝三大殿,是政權中心。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故宮的後半部分就是皇帝及嬪妃生活娛樂的地方,即內廷。前朝與內廷的宮殿以乾清門為分界線。乾清門以南為前朝,以北為內廷。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即後三宮為中心,其中乾清宮是皇帝正寢,坤寧宮是皇后的住所,在兩宮之間是交泰殿。乾清宮的東西兩側有東六宮、西六宮、乾東五所和乾西五所。這樣的布局符合當時的星相學,乾清宮是天,坤寧宮是地,東西六宮是十二星辰,乾東西五所是眾小星,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眾星拱衛的格局,目的無非為了突出皇帝的神聖。

  

  乾清宮位於內廷最前面,是內廷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有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這塊匾在清雍正以後,成為放置皇位繼承人名字的地方。乾清宮東西兩側是皇帝讀書、就寢的暖閣。西暖閣上下兩側放置27張床,皇帝可隨意選擇,據說這樣設置是為了防止刺客行刺。清代,康熙前,皇帝都是在此居住並處理政務的;雍正之後,皇帝就移居養心殿,但在這裡處理政事,批閱奏報,任命官吏和會見臣下。乾清宮周圍設置有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有翰林學士值班的南書房。

  故宮有四個門,正門是南面的午門,北面是神武門,東面是東華門,西面是西華門。

  午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是紫禁城正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因為名為午門。午門東西北三面環繞著12米高的城台,形成一個方形廣場。北面是廡殿頂的門樓,東西城台上各有十三間殿屋,依次從門樓兩側向南排排列開,好像大雁的翅膀,因此也稱「雁翅樓」。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的四角,各有高大的角亭,與正殿呈輔翼之勢。這種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形制最高的大門。午門氣勢威嚴,好似被三山環繞,中間突起五峰,非常雄偉,因此也稱「五鳳樓」。

  午門從南面看有三個門洞,但實際上有五個門洞,在東西城台的里側,還有兩個掖門。這兩個掖門分別向東、向西伸進地台,再向北拐,從城台北面出去,因此在午門的背面,就能看到五個門洞了,這就是古人認為吉利的「明三暗五」的形式。這幾個門洞中,中間的正門平時只供皇帝一人出入,皇后可以在大婚時進一次,科舉考試的前三甲狀元、榜眼、探花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剩下的東側門是供文武大臣進出的,西側門是供宗室王公出入的。邊上的兩個掖門平時不開,只有在舉行大型活動時才開啟。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彰顯皇威的地方。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在午門前廣場集合聽旨。民間有「推出午門斬首」的傳言,這其實是以訛傳訛,明清皇宮門前極為森嚴,絕不會在此處決犯人,必須要押往柴市(今北京西四)或是菜市口等地專門的刑場行刑。

  神武門是故宮的北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殿頂是最高形制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是它的大殿左右兩側沒有伸展出來的殿屋,在級別上要比午門略低。神武門明代時名為「玄武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古代傳說中的四神獸,各主一個方位,其中玄武主北方,因此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代至康熙帝時,因避康熙「玄燁」的名諱,改名「神武門」。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分別在故宮東西兩側,遙遙相對。東華門與西華門城台為紅色,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屋檐,平面呈長方形。這兩座門在形制上屬同一個級別,門外都設有下馬碑石,白玉須彌座,門上有三座圓拱形小門,門洞外方內圓。

  故宮四門中,午門、神武門、西華門的門釘規制相同,都是「橫九縱九」,寓意九九歸一,代表皇權至高無上。但是東華門與其他三門不同,是「橫九縱八」,有七十二顆門釘。古人認為奇數為陽數,九則是陽數,二則是陰數,皇帝死後其靈柩從東華門運出,因此也俗稱「鬼門」。

  故宮是幾百年前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它的布局嚴整,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去體現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一磚一瓦都在宣示皇權的至高無上,同時,形體雖然多變,卻還能兼顧平衡和諧,不管是設計還是建築,堪稱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

  天壇

  天壇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仿照南京形制修建用於祭天地的場所。自建成後,每年冬至、正月等時節,帝王都要帶領群臣來天壇舉行祭祀儀式,祈禱皇天保佑,五穀豐登。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清代。

  天壇建築布局呈「回」字形,分內壇、外壇兩大部分,中間有牆垣相隔。最南的圍牆呈方形,象徵地,最北的圍牆呈半圓形,象徵天,寓意天圓地方;北高南低,表示天高地低。內壇有一條南北向的軸線,天壇的主要祭祀建築集中在內壇中軸線的兩端。中軸線以南有圜丘、皇穹宇,用於祭天;以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用於祈谷。這兩組建築被一條南北貫通、南低北高的甬道——丹陛橋連接。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建築工藝的水平已經相當發達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