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給孩子的中外建築史> 「千門萬戶」建章宮

「千門萬戶」建章宮

2024-10-08 17:03:47 作者: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 編著

  建章宮建於公元前104年,是漢武帝劉徹建造的宮苑,建成後便成了漢武帝朝會、理政的地方。新莽末年,這組龐大的宮殿建築毀於戰火之中。

  建章宮建築群的外圍築有城牆,宮城中分布著眾多不同組合的殿堂建築,規模宏大,號稱有「千門萬戶」。據史料記載,建章宮裡有許多殿閣、樓台,和前代宮闕相比,建章宮的高層建築很多,從而使得整個宮殿群顯得更加危閣參差、高闕入雲。漢武帝甚至為了方便往來於未央宮之間,跨城修築了飛閣輦道,可直通未央宮。另外,建章宮也開創了前宮後苑式的宮苑相結合的形式,對後世的宮殿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建章宮的南面有宗廟、社稷壇等禮制建築;西面是範圍廣闊的上林苑。上林苑本為秦始皇所建,漢武帝時予以擴建。上林苑中有宮殿30多處,還在苑中挖了昆明池,從西南引池水入城,經昆明池後向東流出城,流出城的水最後注入鄭渠,和黃河相通。昆明池可作為城市供水和漕運用的水源,甚至可以在其中訓練水軍船隻。這樣的設計既方便水路運輸,又可以供農業灌溉,是一舉數得的蓄水、引水工程。

  現在的建章宮遺址位於西安的高堡子村和低堡子村一帶,也就是漢長安城的上林苑中。遺址範圍達7千米,今地面尚存的有前殿、雙鳳闕、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遺址。

  前殿遺址位於高堡子村,現在殘留於地面的僅剩高大的夯土台基,地面上還有巨大的柱礎石。遺址中發現了西漢常見的建築材料,如鋪地方磚和印有「天無極」、「長樂未央」字樣的瓦當等。另外,還有一塊長方形的青灰色帶字磚,上有「延年益壽,與天相待,日月同光」十二個字,磚為長條形,由陶土製成,兩側邊稍微傾斜,上有圓孔。

  雙鳳闕遺址位於雙鳳村東南,是建章宮的東門,距離建章宮前殿有700米。因門上裝有兩隻十分高大的鎏金銅鳳凰而得名雙鳳闕。西漢末年,雙鳳闕毀於戰火,現在只能看到一座宮門形狀的夯土台。

  神明台又名承露台,為漢武帝在公元前104—前100年修建,是建章宮中最為壯觀的建築物。台高50丈,台上立有巨型的銅鑄仙人。仙人手托一個直徑27丈的大銅盤,盤內有一隻巨大的玉杯,玉杯是用來承接天上灑下來的露水的,故名「承露盤」。漢武帝劉徹慕仙好道,認為露水是天賜的「瓊漿玉液」,喝了可以延年益壽,得道成仙。在《三輔黃圖》引《廟記》中記載:「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處,上有承露盤,有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漢武帝非常迷信,相信在高入九天的地方可以和神仙為鄰,聆聽神旨,因此在神明台上還設了九室,象徵九天,裡面住有百餘巫師,替他和神仙溝通。

  

  神明台保存了三百多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時,承露盤還在。文帝定都洛陽,想把它也搬到洛陽去。可是,銅盤太大了,一搬動就斷裂了,據說銅盤斷裂聲音巨大,傳至數十里。後來,人們勉強將銅盤搬到灞河邊,因實在太重再也無法向前挪動,最終丟棄而不知去向。如今的神明台遺址位於六村堡鄉孟家村東北角,歷經兩千多年的風吹雨打,現僅存一大塊千瘡百孔的土基。

  太液池遺址位於高堡子、低堡子村,在建章宮前殿西北部,象徵北海。太液池占地10頃,有溝渠將昆明池水引來,是一個面積寬廣的人工湖。北岸有人工雕刻的石鯨,長3丈、高5尺;西岸有3隻石鱉,長6尺,池中還有各種石雕的游龍、珍禽和異獸。據《三輔故事》載:「池北岸有石魚,長二丈,廣五尺,西岸有龜二枚,各長六尺。」池中置有鳴鶴舟、容與舟、清曠舟、采菱舟、越女舟等各種遊船。為了求仙得道,漢武帝在池中建了一座很高的漸台,並築三座假山以象徵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三神山的傳說源自先秦記錄神仙傳說的古籍《山海經》,從漢武帝開始,將這一傳說應用到宮廷苑囿的水面布局,形成了「一池三山」的模式。這種布局對後世影響深遠,直到明清時期仍然不絕,如位於故宮、景山西側的西苑(三海),建有瓊華、水雲榭、瀛台三島;圓明園西邊的清漪園(現為頤和園)中,昆明池裡建有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三洲等。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