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風雲突變 28

2024-10-08 12:58:34 作者: 田聞一

  身在南京,執中華民國最高權柄的蔣介石,就像長了三隻眼睛,並不斷施法。他的第一隻眼睛,用陰蟄的神情一直注視著1934年10月從四川漏出去的紅軍。鐵流滾滾,無堅不摧的紅軍,翻越了終年白雪皚皚的夾金山,過草地,吃草根樹皮,一路征戰,千辛萬苦,歷時兩年,經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10月到達共產黨人劉志丹控制的陝北,並在那裡開創了陝甘寧邊區。不過,在蔣介石眼中,這時經受了重創的紅軍,不堪一擊;人不過三萬,人均五顆子彈。他派出他最為信任倚重,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最先晉升為上將的胡宗南率三個集團軍將紅軍團團包圍在地瘠民貧的陝北內蒙沙漠一帶。在他眼中,這時是他一鼓作氣全殲心腹大患紅軍的最好時機。

  他把這樁「美差,交給了少帥張學良;讓張學良統一指揮他那支20多萬人,裝備也好的東北軍並楊虎城的西北軍,來個「牛刀殺雞」,他這是還少帥張學良一個人情。1930年,他聯合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西北王馮玉祥、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組成北伐聯軍;他任總司令,他的嫡系部隊為第一路軍,其次挨次為第二、第三、第四路軍。在打倒直系曹錕、吳佩孚,兵臨北京城下之時,率軍出關,住進北京紫禁城,大有一統天下之志,鷹揚四顧的的奉系大元帥張作霖,懾於北伐軍威力,要求已占東三省的日本人援助。日本人趁機來個獅子大開口,向張大帥討要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多年來在東北大地上,在日俄的夾縫中像根游蛇遊動其間,最終靠日本人扶植起來的張大帥尾大不調,民族氣節萌發,同日本人鬧崩了。張大帥將北京戰事交給兒子少帥張學良,他則乘坐慈禧太后當年坐過的堅固無比,也舒適無比的藍鋼火車,攜夫人親信回奉天(瀋陽)去鎮窩子。一夜無事。第二天黎明時分,黑夜將盡未盡之時,奉天城遙遙望,風弛電掣的火車經過兩道口時,天崩地裂一聲,藍鋼列車就像被一劍擊中要害的巨龍,痛得跳起空中麻花似地絞了起來。狠毒無比的日本關東軍拉響了埋在兩道口的巨量炸藥,讓大帥當日喪生。過後,少帥放棄北京,回到東北,智勇雙全,百般機變,守住了父親留下的家當基業。

  蔣介石完成了形式上的北伐後,立刻翻臉。祭起他「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一支軍隊」大旗,對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白崇禧痛下殺手,裁減他們的部隊,引起閻馮李白強烈反彈,旋即爆發1930年的蔣馮閻大戰,又稱中原大戰。戰爭雙方棋鼓相當。雙方打得精疲力竭,同時把求助的目光瞄向關外的少帥張學良。這時張學良統率的東北軍有20來萬人,裝備訓練都是國內地方軍中最好的。雙方都派出了說客。最後,張學良被蔣介石的說客張群說動,引兵入關助蔣,戰爭勝利的天平一下傾向了蔣介石。由此,蔣介石對少帥張學良心存感激,當少帥張學良接受邀請,由奉天去南京時,向來為人傲慢的蔣介石親自去下關機場迎接。沿途都是歡迎少帥張學良的大標語:「我們為什麼歡迎張學良張少帥,因為他是民族功臣!」等等。在南京,有次蔣介石陪張學良去拜會汪精衛,恰汪不在家。蔣介石專門下車對汪夫陳璧君說:待會汪主席回來,請夫人轉告,張少帥來看過汪主席。然後,封張少帥為全國海陸空三軍副總司令,地位僅在他蔣介石一人之下。

  蔣個石的第二隻憤火而又無奈眼睛,注視著已經占了東三省全境猶嫌不足,磨刀霍霍,隨時準備南侵的日本人。為此,他正秘密地在上海與南京之間修建一條「東方馬其諾防線」,準備在關鍵時期與日本人決戰。

  他的第三隻眼睛向內,緊緊盯著群山環繞中的天府之國四川。他深刻認識並多次強調過四川的重要性,認為四川是中國首省,無論戰略地位,人力物力,土地豐繞,山川形勝方面,都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不可替代的。

  蔣介石對共產黨堅決消滅。對隨時準備大舉南下的日本人,主要是防。對劉甫澄捏在手中的天府之國四川,是要攫取;儘快拿來為我所用!

  就在劉湘感到蔣介石對他的壓力日緊時,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發生了,壓力隨之減輕。

  1936年下半年,駐鎮西安指揮剿共的的少帥張學良突然不打紅軍了。蔣介石氣急敗壞趕了去。他先到洛陽,這一天是1936年10月31日,恰好是他50歲生日。這天,從早晨起,全城鼓樂齊鳴,張燈結彩,軍民同賀委員長生日。全國軍政顯要儘可能趕來洛陽,向委員長獻禮恭賀。全國民眾為抗日損獻物款購買的50架飛機,在空中排成五十字樣,象徵委員長50歲壽辰,在晴朗湛藍的古都上空緩緩掠過。蔣委員長是何等志得意滿啊!當天,他向全國發出通電稱:「本委員長鄭重宣告,在半個月內徹滅共黨共軍!」 聲稱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牛刀殺雞」、「畢其功於一役」。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接著,他飛往古都西安督戰。

  然而,時年36歲就已經是國民政府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國民黨中央執委、監委、一級陸軍上將,手握重兵,坐鎮西安圍剿紅軍,有絕對勝算的少帥張學良態度大變,堅決不肯打紅軍。他在前來督戰的蔣介石面前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中國軍隊應該團結起來打日本!

  蔣介石氣得跌腳,喟然長嘆:漢卿(張學良字漢卿)啦,你真是不懂我的心啊!罷罷罷,你既然不肯打紅軍,那就把你的東北軍拉到福建去休整吧。陳誠跟我來了。我讓他指揮隨後跟進的中央軍去打紅軍!並當即命令陳誠以軍政部次長的名義,指揮、調動西北剿匪前敵總司令蔣鼎文部,晉陝綏寧四省邊防軍總司令衛立煌部,共計九個師的中央軍精銳部隊接替張學良的東北軍。

  可是,就在1936年12月12日這個晚上,舉世聞名的「西安事變」發生了。事變的過程、激烈的戰鬥等已是公開秘密,這裡不再贅述。要說的是很少披露的部份。在激烈的戰鬥中,年來一直護衛著蔣介石的蔣孝先當場打死,蔣介石的衛隊被滅。張學良得知蔣介石從後窗跑了,被窩都還是熱的,非常著急,當即給帶隊的副官孫銘九下達死命令:趕快帶人挖地三尺地去找委員長,務必找到。在明天九點以前若找不到蔣委員長,我要你的命!

  孫銘九帶著他的衛隊,摸黑在後山上搜過來尋過去,反反覆覆。可是,哪裡有蔣介石的身影?其實,蔣介石就藏在附近半山腰的一個石縫裡,外面生滿荊棘,他們沒有發現而己。

  第二天一早,天微微亮了。華清池後山上遍披白雪,空氣凜冽。借著微茫的雪光,一路搜索過來的兩個東北兵,只見一株荊棘無風自抖,其中一個兵「嘩!」地頂上子彈,大喝一聲:什麼人?見無人回答,舉槍就打。

  不要打,謹防打住蔣委員長!另一個兵趕緊制止之時,適時用手抬了一下那兵的槍,只聽,「嗤!」的一聲,子彈兇險地沖天而去。

  不准開槍!隨著這混合著浙江寧波味的北平官話,蔣委員長從洞中鑽出來了。他狼狽之極,光著赤腳,衣衫單薄,手和腳都被石子和荊棘劃拉出了血痕,嗦嗦發抖。兩個東北兵嚇了一大跳,趕緊向他立正、敬禮。

  去找你們長官來!蔣介石慪起架子。

  孫銘九來了。他對蔣介石敬了禮,胸一挺,大聲說:報告蔣委員長,我奉張副總司令的命令,來接你回去。

  我不回去!蔣介石勃然發作:你就把我打死在這裡吧!

  來!孫銘九顧不得多說,背對著蔣介石蹲下身去,對呆站在一邊的兩個兵大喝一聲:還不趕快幫一把!兩個兵上前,將堅持不走的蔣介石往孫副官身上一揪,孫銘九趁勢兩手一抄,背起蔣介石就走。

  就在孫銘九抓獲蔣介石的同時,西安城內,楊虎城的西北軍在長安賓館將蔣介石帶來的軍政部次長陳誠、內政部長蔣作賓、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西北剿共戰區司令衛立煌和西北剿共司令蔣鼎文等12名軍政大員悉數逮捕。

  蔣介石被逮捕了,可是接下來該怎樣處理?問題遠比逮捕他困難。在東北軍和西北軍內部,殺蔣呼聲很高。而在南京國民黨上層,這時也亂作一團。素有親日傾向、大權在握的軍政部長何應欽主張戡亂,調大兵向西安逼來,飛機也飛臨西安上空偵察、俯衝。一時,黑雲壓城城欲摧。如事後宋美齡寫信給蔣介石信中所說:「南京上層戲中有戲……」指的就是何應欽想趁亂殺掉蔣介石,取而代之。在這個緊急關頭,中共中央派出以中共中央副主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從延安到西安進行調停。周恩來高瞻遠矚地指出:蔣介石殺不得!如果這時殺了蔣介石,就正中了日本人和投降派的計,中國就會大亂,中國就會國之不國!

  少帥張學良最先聽取了周恩來的意見;轉而再三奉勸蔣介石接受中共和他個人意見,聽取廣大人民的心聲。放棄剿共、改組政府、集中賢良;清除高層中的親日分子,釋放關押在上海監獄中的抗日領袖;團結、聯合中共和國內贊成抗日的各黨各派。在這個基礎上,立即宣布抗日!

  期間,蔣夫人宋美齡不顧危險,也不聽蔣介石勸阻,帶著蔣介石的政治顧問,澳大利亞人端納到西安看望丈夫。臨下飛機,她將事先放在手提包中的一枝小手槍交給端納,囑咐端納:到了西安,如果他們逮捕我,請你就用這枝手槍將我擊斃。好在這樣的事沒有發生。

  西安事變,最終在周恩來的主導下和平解決。蔣介石答應了張學良代表中共給他提出的一切條件,並讓宋美齡宋子文兄妹代表他在條約上簽字。

  1936年12月25日,蔣介石要回南京了。少帥張學良不僅將他送到機場,扶著委員長上了飛機,而且要親自送他回南京,說是,他作為全國海陸空三軍副總司令,西安事變的發起人,有必要到南京去對方方面面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交待。蔣介石對他說:漢卿,你就不要去了吧?南京方面恐怕有人不理解你做的這一切,去了可能有麻煩。可是,張學良堅持要去。這就去了。

  與此同時,周恩來正驅車往機場上趕。剛才,他正在西安一個中共地下黨員余作潮家中談事,孫銘九好不容易找到他,說張學良要送蔣介石回南京。

  周恩來聞言大驚失色,問:走多久了?

  十來分鐘。周恩來當即乘孫銘九的汽車趕了去。可是,他們剛剛趕到機場,從南京來接蔣介石的那架專機,已經騰空而去,像只巨大的鯤鵬,很快升空,向著東南方向,轉瞬沒了蹤影。

  漢卿啦,你這又是何必!周恩來急得連連跺腳,目視著空中的流雲,周恩來預感到張學良這一去凶多吉少;或許就是永別。

  周恩來的這個預感沒有錯。張學良這一去,先是被送上軍事法廷審判,然後就是幽禁,一直幽禁了半個多世紀,幽禁了他一生。

  1975年9月,周恩來身患絕症,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裡,他仍時時刻刻關注著海峽兩岸的情況,關注祖國的統一,關注張學良。事實上,在少帥去後的漫長歲月里,周恩來隨時都提到張學良和他的功勳,稱他是「民族的功臣」!中共高層一直對張學良此舉給予高度評價。1937年1月1日,就在張學良在南京被國民黨最高軍事法院提起公訴的第二天,劉少奇在延安發表文章,指出:「張學良的行動,有助於團結全國抗日,停止一切內戰的方針之實行的。張學良是請罪了,西安事變一切責任他擔負了,剩下的還有什麼呢?那就只有南京政府要執行真正足以滿足全國人民願望的抗日救國政策。」

  兩個月後,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窯洞接受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採訪,談到西安事變時說:「西安事變中,國內一部分極力挑撥內戰,內戰危險是很危險的。如果沒有12月25日張漢卿先生送蔣介石回南京一舉,則和平就不可能。兵禍連結,不知要弄到何種地步,必將給日本人一個最好的侵略機會,中國也許因此亡國,至少也要受到很大的損害。」

  周恩來在生命的最後時期,從一份《文件反映》里得知張學良患了眼疾,且有失明的可能時,用顫抖的手提起筆來,批示有關部門查明情況,設法給張學良以幫助。批示完畢,他還不放心,特別在後面加了三個「托、托、托!」這是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他常年辦公的辦公室里所作的最後一份批示。

  張學良陪同蔣介石回到南京後,1937年1月11日,劉湘還給何應欽發去特電,為整個國家利益計,擁護政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電文稱:「至張(學良)楊(虎誠)當日動機如何,姑不具論,但能勇於改過,護送領袖回京,守法待罪,國民哀矜無事之心一時表現。蓋認為大敵當前,禦侮是否同心,真偽不久自判,正無庸預為逆臆,阻其自新。」顯然,劉湘在電文中在為張、楊說話。這讓蔣介石恨上加氣。趁著之後的一個歷史間隙,蔣介石挪出手來收拾劉湘,解放「四川問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