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墨子:大匠的智慧與困惑 一、大匠墨子與墨家學派
2024-10-08 12:45:25
作者: 何香久
講課以前我收到了一位朋友遞的條子,問:墨子為什麼叫墨子,他姓「墨」麼?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比如說孔子姓孔,孟子姓孟,這都沒有爭議,且不論中國有無墨姓,墨子是不是真的姓墨才叫墨子,還真的是一個應該說一說的問題。我們先來從訓詁學的角度說這個「墨」字。「墨」字的訓詁,有「墨刑」、「瘠墨」「繩墨」之意。「墨刑」是中國五刑之一,即在犯人臉上刺字或圖案,染以黑色,作為懲罰的標記。西漢時劉邦的大將英布為什麼又叫黥布?就是因為他曾受過墨刑。墨刑是商周時的叫法,到了秦漢時期,就叫「黥刑」了。所以錢穆先生認為「墨蓋刑徒役夫之稱」、「墨者,譬今之所謂勞工也,」「古人以罪人為奴隸,墨家斥禮樂而尚勞作,其生活近於刑徒役夫。墨子至楚,穆賀謂墨子曰:『子之言誠善,而吾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賤人所為而不用乎?』『賤人』即猶雲『刑徒役夫』也。公尚過為越王迎墨子,墨子曰:『若越王聽吾言,用吾一道,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於賓萌,未敢求仕。』『賓萌』者,客籍之民,亦猶『刑徒役夫』也。(《尚賢》篇以國中之眾,與四鄙之萌人分言。)禽滑厘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故,此『刑徒役夫』之生活也。故荀子曰:『刑餘罪人之喪,不得合族黨,獨屬妻子,棺槨三寸,衣衾三領。』(《禮論》)則墨家薄葬,類於刑人也。又曰『自為之者,役夫之道,墨子之說也,』(《王霸》)是明以墨道為『役夫』也。為墨徒者,多以裘褐為衣,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當時非笑之者曰:『此刑徒之所為,黥墨之所務也。』因而以呼之曰『墨』。」(錢穆《國史概論》)錢穆先生是國學大師,他這段話說得很詳細,考證也很充分。但我覺得,「墨」是否僅出於刑徒役夫似難定論。墨子曾以「北方之鄙人」(《呂氏春秋。愛論》)自詡,所以現代學者多認為墨子出身於工匠,其墨家集團成員也多是「農與工肆之人」。他們是由小生產者階層而上升為士的。
這個問題我們以後會展開討論。
現在我們來看墨子的生平。墨子名翟,他的生卒年和籍貫都難以準確考證。司馬遷的《史記》中,沒有墨子的傳記,只在《孟子荀卿列傳》里附了一筆,說:「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這麼簡簡單單的二十四個字,且語焉不詳,一個「蓋」字,加上兩處「或曰」,模模糊糊,什麼也沒說清楚,所以後人對墨子生平的爭論也就最多。現代學者推測墨子的生卒年大約在孔子死後、孟子誕生之前這一段時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推論呢?因為墨子的辯論對手,多是孔子的後學,而不涉及孔子,這是他生活在孔子之後的一條論據。另一條證據是,孟子辯論的對象,是墨子的後學,也不涉及墨子,所以認為墨子與孟子不是同代人。孔子死在公元前479年,孟子大約生在公元前372年,這中間隔了107年,墨子就生活在這一時期。據孫詒讓先生考證,墨子大約生於公元前468年,卒於公元前376年。也就是說,他在孔子死後11年出生,在孟子誕生前4年去世。墨子活了92歲。以後各家的考證,相差無幾。任繼愈先生認為,墨子活動的主要年代,或者「在戰國之初,止於韓、趙、魏三家正式分晉和田齊代姜齊之前」,(參見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先秦》)這裡我多說幾句。「姜齊」指的是姜子牙封疆營丘始建立的齊國,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田齊」,指公元前386年田和為齊侯後的齊國。齊國雖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經稱霸諸侯,顯赫一時,然而由於姜齊後期幾代國君腐敗的統治所致,齊國從春秋末期到戰國前期這一段時間裡,卻已顯出了積貧積弱的頹勢,昔日霸主地位一落千丈。春秋末年君權漸為大臣陳氏(即田氏)所奪,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諸侯。田和(?----前384年),田氏,名和,又稱和子,號太公。田常曾孫。初為齊康公的丞相,齊康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391年,他把齊康公遷到海島上,使食一城而奉先祀,十八年,他與魏武侯會於濁澤(現在河南新鄭西南一帶),求為諸侯,次年,周王室承認他為諸侯,這是「田齊」代「姜齊」之始。這樣算下來,墨子活動的年代在戰國之初到公元前386年這段時期。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墨子是孔子和孟子之間的一個著名的思想家。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墨子的籍貫在哪裡呢?清代學者孫詒讓認為,墨子「生於魯而仕於宋」(孫詒讓《墨子問詁。墨子傳略》),那麼墨子是魯國人。顧頡剛先生則認為墨子的祖先可能是宋人,墨子是宋公子目夷之後(見顧頡剛《古史辯》七。下編)。這麼說,墨子又成了孔子的同宗了。
為什麼說墨子和孔子是同宗呢?我們先得弄清這個目夷是誰。宋國最早的開國國君是誰?是微子啟,也叫微子開,從微子那裡一代代往下傳,一支傳到了孔子,一支傳到了墨子。墨子支系中有個叫目夷的人,他是微子啟的第十七代孫,是宋襄公的大哥,宋襄公的父親宋桓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目夷,小兒子叫茲父。本來,目夷應該是繼承國君之位的,但是他一再推讓,茲父就做了國君,就是宋襄公。目夷呢,他就做了國家的左師,也就是軍隊的統帥。從目夷再往下,差不多七代,就是墨子了。按這麼推算,墨子是微子的二十四代孫。《淮南子。要略》中說:「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其禮繁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按照這個說法,墨子最初的學術也是跟著儒家學的,學習儒學,首先是接受孔子的影響。但是學到最後,他覺得孔子的這一套理論和他的想法對不上號,首先是儒家的禮節過於繁瑣,這一點在孔子在世時就有人批評過。禮節過於繁瑣了,往往會造成人力和財力的浪費。另一方面,儒家是講究厚葬的,人死了不論貧富都要有棺有槨(槨是外棺),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死了,顏回家很窮,他父親買不起槨,就要求孔子賣掉自己的車子。墨子是主張節儉的,反對厚葬的習俗和禮節,所以墨子就和儒家學派分道揚鑣了。「背周道而用夏政」,是說墨子背離了孔子所崇尚的周公的禮樂文化而以夏禹的文化精神為旨歸。夏比周還要早呀。墨子不是要和儒家比祖宗,這和他的政治主張和行為有關。他崇尚夏禹,因為夏禹就是個艱苦奮鬥的楷模,他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親自扛著工具,跳進黃河裡去,以至於「股無完胈,脛不生毛」。大腿上的肉都瘦掉了,小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所以墨子認為夏禹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才是應該效法的。
墨子所創立的墨家學派,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中,是舉足輕重的一家,成為僅次於儒家的一個學術派別。甚至把儒家在思想界的地盤搶去了不少。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分別開列先秦有重大影響的六個學術派別,墨家是六大學術派別之一。班固的《漢書。藝文志》,推舉先秦諸子十家,也把墨家列入其中。戰國末期,韓非撰寫《顯學》一文,更進一步確立了墨家在學術上的位置,他說:「世之顯學,儒墨也。」把墨家與儒家並列了。墨子也因此成為跟孔子齊名的顯學領袖。
墨子在孔子之後創立墨家私學,弟子也相當多。多到什麼程度呢?戰國末呂不韋編的《呂氏春秋》說「孔墨之弟子徒屬充滿天下」。與儒家學派不一樣的地方是,墨家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流派,從性質上來說更具有民間社團的因素。
首先,這個社團有自己共同擁戴的領袖,他們稱之為「巨子」。墨子是當然的龍頭老大,禽滑厘差不多是二號人物,副「巨子」。墨子死後,孟勝、田襄子、腹韕等都扛過「巨子」的大旗。
其次,這個社團不像其它學術派別一樣組織上是鬆散型的,它有著嚴明的組織紀律,其成員在社會各界工作必須交納社團費用。
再次,這個社團有共同的綱領,共同遵守的法規。祟尚艱苦樸素。墨子的一個學生曹公子說他在老師門下穿著粗布短衣,喝野菜粥,而且這野菜粥也不一定頓頓能喝得上,早上有,晚上有可能就沒有了。社團內部以「墨者之法」為準繩,後來成為「巨子」的腹韕解釋墨家「基本法」的內容時說:「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他自己的獨生子殺了人,秦惠王有意赦免其罪,腹韕卻不答應,嚴格遵照「墨家之法」將兒子處死。墨家社團紀律之嚴格,可見一斑。
墨子出身於平民,當過木匠,學過儒學,通曉六藝,他的社團成員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工匠出身,所以後人稱他們為「工匠理論家」。這很不簡單呀,一群木匠、鐵匠、泥瓦匠結成團體研究學術,百家爭鳴的那個時代真是個了不起的時代。
在這個能工巧匠的集團中,墨子當居其首。《韓非子》記載,墨子曾製做了一隻木鷹,製做這隻木鷹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僅僅飛了一天就壞了。雖然這樣,也是一件偉大的創舉,要知道那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啊!墨子放飛他耗了三年心血製作的這架木鷹時,弟子們都來觀看,他們齊聲讚揚說:我們的老師真是不得了啊,他竟然能讓木鷹飛上天去!也有記載說,墨子製做的木鷹,在天空中飛了三天才落下來。也有記載說魯般(公輸班)也會製造能飛翔的木鷹,《墨子。魯問》篇還記錄了一段墨子與魯班比賽手藝的故事,那個故事說,魯般削竹刻木,製做了一隻會飛的喜鵲,這隻木喜鵲能夠連飛三天而不落地。魯班自認為他很巧了。但是墨子對他說:你製做會飛的竹木喜鵲這玩藝兒,不如我製造的車轄。我能用一小會功夫,砍三寸長短一截木頭,而讓他能承擔五十石的重量。
墨子對自己能製造會飛的木鷹並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不過是供人觀賞的小技巧,不如造大車的技巧更能付諸於實用。對人有用的技術才是真正的技術,對人沒有什麼用處的技術,再巧也是小技巧。墨子曾對自己的學生們說:你們誇獎我做的木鷹能飛上天去,可這還不如我造車輗更巧啊。我用一根木頭,用不了一個早晨的功夫,就能使大車裝載五十石的重量,能夠長途運輸,而且堅固耐用。但是我造木鷹花了三年的時間,飛了一天就壞了。
實際上,墨子成功把自己製做的木鷹放飛到天上,這是一件劃時代的科技壯舉。是我們的先民第一次把自己的飛天夢想付諸於科技實踐。而且這項技術已經得到了切實的應用。唐余《渚宮舊事》一書記載,楚國曾用製造木鷹的技術製造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這就是中國最早的軍事偵察機了。我們現在有了「神六」、「神七」、「嫦娥1號」,登上了外太空,但我們想到戰國時代墨子的木鷹,還是會肅然起敬。
墨子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木匠,他還精通皮革加工、制陶、輪車等工藝。他給弟子們上課,也常用各種工匠的技藝來打比方。在墨家學派的著作《墨經》中,就舉證了各種工匠的技藝,涉及到「為衣」(縫紉)、舉針(刺繡)、「禬履」(製鞋)、「鑠金」(冶金)、「為甲」(造鎧甲)、「壘石」(建築)、「車梯」(木工)等方面。剛才我說過了,墨子集團的成員都是各方面的能工巧匠,他們平常從事生產勞動、發明創造,也從事教學和學術探討,一旦發生了戰爭,這些能工巧匠又是難得的軍工技術人才。他們製造軍事器材,為守城戰鬥服務。司馬遷《史記》中說墨子「善守御」,指的就是這一點。《墨子》中詳細講述過墨家製造的各種軍事器械。比如在止楚攻宋的戰鬥中,墨子就曾讓大弟子禽滑厘率三百門徒,用墨子親自製造的守城器械,抵禦楚國的進攻。
墨子製造的守城器械是什麼樣子呢?在《墨子。備城門》透露,這種器械就是從井裡提水用的「桔槔」,把這種生產工具改裝成守城的武器。墨子是利用桔槔的這種「舉之則輕,廢之則重,若石、羽,非有力也」的原理,桔槔這種機械,因為利用了槓桿原理,舉物時顯得很輕鬆,舉一塊大石頭就如同舉起一支羽毛。而把重物從桔槔機上取下放到地上,就顯得很重。正是利用這一原理,墨子造出了最早的拋石機。這方面的例子還有很多。
墨子和墨家的思想,反映在他們的著作《墨子》中。《墨子》一書,《漢書》著錄71篇,《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唐書。藝文志》、《宋書。藝文志》均著錄「墨子十五卷,墨翟撰」(《隋書》作「宋大夫墨翟撰」)。現存《墨子》15卷53篇,佚18篇。《墨子》的早期注家魯勝、清代學者畢沅、現代學者詹劍峰等都認為《墨子》全書是墨子自著,梁啓超、高亨等認為《經》等6篇是後期墨家的作品。胡適走得更遠一些,索性說《墨子》53篇沒有一篇是墨子所作。同時他也認為這些文字都體現了墨子講學的觀點。我個人認為,《墨子》是墨家學派的集體著作,這裡面也理所當然包括了墨子自己的作品。
不論怎麼說,《墨子》是墨家學者在科學、哲學、邏輯、政治、道德、軍事等各方面長期凝聚的智慧結晶。
墨子在當時和後世的社會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墨子壯年時,時人對他就以聖賢稱之。墨子向楚惠王獻書時,楚惠王由於書中的一些思想不甚應和他的觀點而對墨子不十分熱情。楚國的魯陽文君就對楚惠王說:「墨子是北方的聖人啊,您不親自接見,如此輕謾失禮,天下士子都會因此寒心的。」這幾句話說得高傲不可一世的楚惠王如夢方醒,連忙讓魯陽文君把墨子追回來,許諾封給墨子500里的土地。墨子死後,其後學繼續高揚墨家學說的旗幟,顯榮於天下數百年之久,直到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燒百家語,才開始出現了一個漫長階段的衰落。
這就是墨子:一個用哲學的翅膀在空中飛翔的大匠。
這就是墨家:一個懷著經世濟民思想的行動者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