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暗自感傷懷才不遇的杜建時,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成就和榮譽
2024-10-03 20:02:47
作者: 黃濟人
擔任《平津戰役親歷記》編審的是杜建時。文史專員們之所以喜歡把他和杜聿明相提並論,那是因為在他們當中,杜聿明擔任過國民黨最高軍事職務,而擔任過國民黨最高職務的文官,便是這位昔時的天津市市長杜建時了。杜建時有兩個雅號。一為杜博士:他於美國軍事學院畢業後,又進加州大學讀了兩年國際政治。回國不久,抗戰勝利前夕,蔣介石派他到舊金山參加聯合國首次制憲大會,加州大學給他補了一個博士學位;二為杜高參:抗戰期間,時有美國、英國以及蘇聯高級將領來到中國,蔣介石讓他擔任侍從室高級參謀和國民政府參軍,授予中將軍銜,負責蔣介石與外國高級將領的聯絡。所有這些,決定了他過去在國民黨陣營里的影響,也決定了他今天在文史專員們心中的地位。
不過,杜建時倒是謙卑的,平時不苟言笑,走路總是低著頭,似乎有永遠想不完的心事。那日辦公室開會,杜聿明實在看不慣了,問他是不是別人借了他的米,還的卻是糠。他會心一笑道,你說對了,別人是腐朽化神奇,我是神奇化腐朽啊!杜聿明皺著眉頭,問他此話怎講。他把嘴巴貼近杜聿明的耳朵,說了一句悄悄話:過去報國無門,今日懷才不遇!只是這句悄悄話沒說幾天,由他擔任《平津戰役親歷記》編審的消息就公開了。所謂編審,不過是軍事組臨時安排的編輯負責人,除了自己撰稿,還要審讀別人的文章,提出修改的意見。用李以劻逢人便講的話說,編審是個榮譽職務,既不升官,也不發財,但他什麼都不要,要的就是榮譽。
杜建時對榮譽的渴望,顯然比李以劻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主動向董主任請戰,該書的前言由他寫,該書的目錄由他定,然後一併交軍事組研究討論。軍事組在討論時,居然一字未改。以下摘錄的,便是由杜建時執筆的《平津戰役親歷記》前言: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三個具有決定意義的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個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在華北地區東起唐山、西至張家口長達五百公里戰線上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次大殲滅戰。蔣介石當時的基本方針是,棄守平津,讓傅作義集團南撤,以利於加強淮海戰場及其長江防線的戰力。為此,蔣對傅許以高官重權。當然,對棄守平津之影響,蔣介石也有所顧慮。傅作義則設法保全實力,不離察綏,以便在爾後軍事、政治局勢急驟變化的情況下,無論是守,是退,是戰,還是和,均能處於有利地位。同時,為自身利害計,也詳慮南撤後將受制於蔣系,實力終將為蔣所吞併,因此,傅主張固守平津,認為固守華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南撤方案非萬不得已時,不宜實行……
至於全書人選文章的目錄,杜建時把它分為三個板塊,即包括羅歷戎文章在內的「外圍戰鬥」,包括陳長捷文章在內的「天津戰役」,以及包括黃劍夫文章在內的「北平起義」。不知何故,杜建時在「北平起義」這個板塊中,沒有錄用原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的文章,取而代之的是原北平市市長何思源的《我參加和平解放北平的經過》。何思源是杜建時的老朋友,杜建時至今記得,北平和平解放那天,他在收音機里聽到新華社這樣一條電訊:「今日北平人民的十一個代表出城與人民解放軍公開接洽。代表中的一個是北平市市長何思源,他是過去山東國民黨省政府主席,堅決反對過人民解放軍,當北平市市長也是堅決壓迫人民的。不管他過去做得怎麼壞,這一次總算做對了。」就是說,共產黨肯定了傅作義,也肯定了何思源。但肯定與否不再是杜建時選擇稿件的依據,他的依據只有兩個字:真實,抑或四個字:接近真實。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關於天津戰役,杜建時已寫過幾篇史料,分別刊登在《文史資料選輯》第九、第十三、第二十輯。雖然每篇文章的角度不同,重點不一,但究竟讓哪篇進入《平津戰役親歷記》,才能保證該書內容完整,結構嚴密,確也讓這位杜博士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想來想去,他決定新寫一篇,標題叫作《天津戰役前夕的美蔣勾結》。能夠寫這篇文章的文史專員,自然非杜建時莫屬,因為美國派駐國民黨政府的幾個高級將領中,有位叫魏德邁的便是他在美國軍事學院的同班同學。天津戰役前夕,那幾個美軍將領相繼撤走,用杜建時文章里的話說,「沒有想到,美國人又突然迴光返照,西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中將白吉爾率艦隊進駐青島,並迅速訪問天津,與我和陳長捷會晤」。見面後才知道,傅作義奉蔣介石之命,曾希望白吉爾在天津危急之時出兵援助,於是,杜建時以天津美國僑民甚多為由,把傅作義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白吉爾大概聽得不耐煩了,心不在焉地說了句:「事情要你們自己努力去做,你們經過努力還做不到時,美國才可能考慮下一步的事情。杜先生,你是美國人的學生,美國人的脾氣,你的老師沒有告訴你嗎?」
老實說,杜建時的這篇新作,他寫得並不愉快,但是他不把它寫出來,又愉快不起來。不管怎麼說,當他寫完自己的稿子,看完別人的文章,對全書的把握胸有成竹的時候,一種不曾有過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讓他沉浸在難以忘懷的回憶里。記得周總理在西花廳接見第三批獲赦人員時,先表揚了水利部部長傅作義,說他從外行到專家,孜孜不倦;後表揚了文史專員陳長捷,說他從戰犯到公民,步步堅實。而這兩位都是與自己相關的人,所以杜建時在想,倘若周總理在世,也會表揚自己的。
初戰告捷,杜建時準備給杜聿明打個電話,一來與老朋友分享喜悅,二來向軍事組副組長匯報工作進展。號碼撥出去了,對方無人接聽,杜聿明沒有接,曹秀清沒有接,家裡的保姆也沒有接。稍有片刻,杜建時重撥號碼,情況依然如此。他心裡一沉,不知為什麼,竟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杜聿明患有多種結核,這是他知道的。前不久他去醫院探視,杜聿明告訴他,結核有可能發生癌變,他就有所擔心,直到杜聿明出院回家,他才放下心來。那麼此時又是什麼情況呢?杜建時有些急了,他慌忙找出華羅庚的電話號碼。前幾天在杜聿明家做客,杜聿明的鄰居華羅庚也在座,他便留了這位數學家的號碼。華羅庚接了電話,先讓杜建時不放話筒,他下樓去門崗打聽。過了一會兒,杜建時被告知,杜聿明病危,已送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