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祭黃陵
2024-10-03 19:36:30
作者: 胡為雄著
維中華民國廿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鮮花素帛之儀致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載,強鄰蔑德。
琉台不守,三韓為墟;遼河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為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認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烈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詩賦人生
1937年4月5日清明節這天,陝西省黃陵縣橋山古柏森森的黃帝陵顯得肅穆而有生氣。穿著各色軍服的軍人共集這裡舉行掃墓祭典。祭祀典禮開始後,國民黨代表邵力子,共產黨代表林伯渠先後在中華民族的先祖軒轅黃帝陵前誦讀祭文。在戰場上拼殺了10年之久的兩黨兩軍,其代表為何又在一起共同祭祖呢?
原來,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很快占領了中國東北四省。但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迫使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毛澤東領導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於1935年12月下旬在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確立了同國民黨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路線。從1936年開始,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團結抗日的呼聲日趨高漲。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東北軍、西北軍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聯合發動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經中共代表周恩來等的斡旋,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和聯合抗日的條件,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37年2月,國民黨召開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決議。這也表明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為表示國共兩黨合作抗日,雙方約定擬在1937年清明節共祭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
共產黨代表林伯渠所念的祭文,為中共領袖毛澤東所親撰,當時,毛澤東住在鳳凰山下一棟三孔石窯洞裡。窯洞內除一張木床外,辦公使用的是一張舊方桌,一個舊書架,還有一些小方凳。北方的3月,春寒料峭。然而毛澤東卻身處陋室,心馳天下。在得知國民黨要派代表與共產黨共祭黃帝陵後,毛澤東便調動思緒,醞釀祭文了。夜半,在昏暗的窯洞中,他時而聚神凝思,時而神遊天外。他念及軒轅黃帝的武功文治,不禁心馳神往。他更痛恨入侵的日本強鄰,占我土地,索我賠款,殺我人民,而貪慾永不滿足。他也蔑視那些依附日本侵略者漢奸,干那認賊作父勾當。他發誓要整軍經武,驅除日寇,奪回河山,保衛國權,以實際行動告祭英烈先祖——在情緒激昂之時,毛澤東披衣而出,立在窯洞前、寒風中,仰望著天空中的稀疏星斗。待次日東山的太陽升起時,一紙四言體祭文便草成了。接著,毛澤東同周恩來、朱德等人一同討論後,對之又精心作了修改。當祭文最終撰成時,已是1937年3月29日。這一天,毛澤東在致信著名記者范長江時說:「祭黃陵文一紙,借供參考,可能時祈為發布。」可是,在祭典之後,毛澤東親撰的這篇祭文未能由國民黨的報紙發表,而是由4月6日的延安
《新中華報》刊登。本集收入時取「祭黃陵「三字擬作題目。
注釋
黃帝陵?位於陝西省中部黃陵縣(原為中部縣)橋山。黃帝,傳說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號軒轅氏,又號有熊氏。少典之子。相傳炎帝擾亂各部落時,軒轅氏得到各部落的擁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東南)打敗炎帝。後蚩尤擾亂,他又率領各部落在涿鹿擊殺蚩尤。從此,他由部落首領成為受擁戴的部落聯盟領袖。傳說有很多創造發明如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等,都始於黃帝時期。故毛澤東在祭辭中開首便稱黃帝為「赫赫始祖」。
林祖涵?即林伯渠(1885-1960年),湖南臨澧人。早年參加同盟會,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等職。林當時為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
吾華肇造?肇造吾華的倒裝。意即始創我中華。華,中華。肇,開始。
胄衍祀綿?謂黃帝子孫眾多,世代綿衍,所創偉業承傳不斷。胄(宙),帝王或貴族的後裔。衍(演),本義指水廣布或長流,引申為展延。此指世代人丁蕃衍,子孫眾多。祀,祭祀。《左傳·文公二年》:「祀,國之大事也。」綿,連綿不斷。
岳峨河浩?山嶽巍峨,江河浩闊。
睿?明智,智慧。
光披遐荒?光:通廣。《書·堯典》:「光披四表。」披:劈開。《史記·五帝本紀》:「〔黃帝〕披山通道,未嘗寧居。」遐:遠。荒:此指邊陲、邊疆。《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乞賜褒獎,以慰邊荒。」光披遐荒,謂黃帝廣拓疆土。
滄桑?滄海桑田的略語。《神仙傳·麻姑》:「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後以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遷很大。
中更蹉跌?中:中途,此指歷史發展過程。更:經歷。蹉(搓)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誤。《後漢書·蔡邕傳》:「專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敗者已。」中更蹉跌,指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有過不正常的發展(如,統治者失政或內亂外侮造成的社會動盪等)。
強鄰蔑德?強鄰,強暴的鄰邦,指日本國。蔑德,道德淪喪。蔑,無視,棄置。
琉台不守?琉,琉球國,由琉球群島組成,面積約4600平方公里,在日本九州島和中國台灣島之間。1879年4月日本正式廢除琉球國,將其改為沖繩縣。台,台灣省。1895年4月17日中日《馬關條約》規定: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等「永遠讓予日本」。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中國恢復對台灣省的主權。
三韓為墟?三韓,漢時,朝鮮南部分為馬韓(西)、辰韓(東)、弁辰(南)三國。至晉,亦稱弁辰為弁韓,合稱三韓(見《後漢書·東夷傳》、《三國志·魏·東夷傳》)。後即用為朝鮮的代稱。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奉贈太常張卿均二十韻》:「方丈三韓外,崑崙萬國西。」墟,廢墟。此指朝鮮在日本侵略軍鐵蹄踐踏之下,淪為殖民地。
遼河燕冀,漢奸何多?遼,遼寧省的簡稱。河,熱河,舊省名。轄今河北省東北部,遼寧省西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1914年(民國三年)設熱河特別區,1928年改設省,1956年撤消。燕(煙),舊時河北省的別稱。冀,河北省的簡稱。遼河燕冀,此用指東北、華北等地。漢奸何多: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奉蔣介石之令率東北軍撤退至山海關以南。僅三個月,日本侵略軍就占領東北全境。1932年2月16日,在日本侵略者炮製下,「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成立,並決定成立偽「滿洲國」,設偽都於長春。3月,日本帝國主義分子從天津劫得清朝廢帝溥儀,令其執政,溥儀當起了傀儡皇帝。1935年11月25日,日本侵略者策動漢奸進行所謂「華北五省自治運動」。12月7日,國民黨政府為進一步滿足日本「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決定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遴選」宋哲元為委員長,由日本推薦著名漢奸王揖唐、王克敏、齊燮元、曹汝霖等為委員,使冀察兩省變成變相的「滿洲國」。另,1936年3月,在日本侵略者的導演下,成立了以德王為首的傀儡「蒙古軍政府」,組織了以漢奸李守信、王英為首的「蒙古軍」和「西北防共自治軍」。
人執笞繩?笞,古刑具,如竹板、荊條等。繩,繩索,亦是古之刑具。人執笞繩,指日本侵略者手中有強大武力。
懿?通「噫」,感嘆詞。
命世之英?命世,猶名世。謂聞名於世。《漢書·楚元王傳》:「聖人不出,其間必有命世者焉。」命世之英:名傳於世的英雄。
區宇以寧?區宇,疆域;區域。《三國志·魏志·崔琰傳》:「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宇。」區宇以寧:疆域安寧。
苗裔?後代。《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漢書·魏豹田儋韓(王)信傳贊》:「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
泱泱?宏大貌。《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美哉,泱泱乎,堂堂乎!」
胥?語助詞。用於句末,無義。《詩·小雅·桑扈》:「君子樂胥。」
東?毛澤東自稱(其名澤東的略稱)。
劍屨俱奮?典用「劍及屨及」。《左傳·宣公十四年》:春秋時楚莊王使申舟去齊聘問,申舟路達宋國,被宋人所殺。「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屨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謂楚莊王得知使臣被宋人殺害的消息後急欲出兵,給申舟報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屨(麻、葛等製成的鞋)的人追到窒皇,奉劍的人追到寢門以外,駕車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劍及屨及車用以形容行動堅決迅速。詩人筆下的這一典故變成了「劍屨俱奮」,將劍、屨賦予了生命、活力和激情,更是表明了詩人為國效命的堅決和迫切。
匈奴?中國古族名。亦稱胡。生活於中國北部草原地區,常常南侵漢族。此借指日本侵略者。
為?語氣詞,用在句末,相當現代漢語中的「呢」。
億兆?數詞,此為虛數。兆,百萬為兆。舊亦以萬萬為億,萬億為兆。億兆,極言眾多或數目之大。《國策·楚策一》:「此兩策者,相去遠矣,有億兆之數。」
永矢勿諼?矢,通誓。諼(宣),忘記。《詩·衛風·考槃》:「永矢弗諼」。
經武整軍?亦作整軍經武。整軍,謂指示進退的謀略;經武,謂指揮攻守的方法。《左傳·宣公十二年》:「子姑整軍而經武乎?」後稱整頓軍備為「整軍經武」。《晉書·文帝紀》:「潛謀獨斷,整軍經武」。
烈祖?古稱開基創業的帝王。《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
皇天后土?舊時皇天常與后土並用,合稱天地。《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
意會
服膺黃帝子孫,大敵當前、強鄰侵逼之秋,願效先祖涿鹿奮戰之功。斥事敵漢奸何多,嘆不武如斯之苗裔;抒為國效命、永矢勿諼之志,倡民主共和、改革內政之先。盡見拳拳報國之心。為烈祖肇造中華、建立偉業、光披遐荒之聰明睿智所傾倒,更為劍屨俱奮,不滅匈奴、不以家為之精神所驅使。又一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又一首「岳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