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母文
2024-10-03 19:35:07
作者: 胡為雄著
一九一九年十月八日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摧折作磨,因此遭疾。
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擘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淨之風,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身心表里。五德犖犖,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歟,傾地一角。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病時攬手,酸心結腸。
但呼兒輩,各務為良。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小大親疏,均德報賚。
總茲所述,盛德所輝。必秉悃忱,則效不違。
致於所恨,必補遺缺。念茲在茲,此心不越。
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淺。
此時家奠,盡此一觴。後有言陳。與日俱長。
尚饗!
詩賦人生
毛澤東的母親文氏夫人文素勤,1867年生於湖南湘鄉縣四都唐家圫(今屬湘潭市韶山區大坪鄉)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文芝儀。文素勤是一位勤勞、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也被喚作「七妹」。文素勤嫁到毛家時只有13歲,正式完婚是18歲。文素勤是一位心地善良、聰明賢慧、勤勞儉樸的女性,她品德高尚,待人誠懇,富於同情心,且樂於助人。每逢荒年災月,她就把剩餘的糧米悄悄送給飢餓的鄉鄰,因而深得韶山鄉親的讚譽和愛戴。文氏夫人的這種優良品德,對毛澤東有深遠的影響。毛澤東從小非常敬愛自己的母親。1910年秋,毛澤東挑著慈母打點的行裝,告別韶山沖,到湘鄉東山學堂去上學後,從此離開母親身邊。後來他又到長沙求學八載,很少回故鄉。但母親的養育之恩,毛澤東永誌不忘。
1918年春,文氏夫人患結核性頸淋巴炎。毛澤東在長沙聞訊後,十分思念病中的母親。然而此時他正在組織赴法勤工儉學運動,要去北京,未及回韶山。赴北京之前,毛澤東請人開了一個藥方寄給母親。可是,母親的病卻久治難愈。1919年春,毛澤東從北京轉赴上海回到長沙後,即把母親接到長沙就醫。醫療期間,毛澤東和弟弟澤民、澤覃攙扶著母親到照相館攝影留念。
然而,文氏夫人赴長沙治病竟是與兒子毛澤東最後一次團聚。由於當時醫學不發達,文氏夫人的病醫治無效,回到韶山後不久即病危,並於1919年10月5日病逝,享年五十有三。文氏夫人病危時,毛澤東正在長沙率眾與軍閥張敬堯進行緊張的鬥爭。當他接到二弟澤民從韶山寄來的母親病危的特急家信後,悲痛不已,即帶上在長沙讀書的小弟澤覃,星夜上路,直奔韶山。但是,當毛澤東從長沙趕回韶山老家時,母親已入棺兩天。毛澤東悲痛至極,撫棺失聲痛哭,淚如泉湧。他長守在靈堂,不離開一步。面對暗淡的油燈,回想起童年往事,母親的慈容時時浮現在腦際。在無限的悲思和痛苦中,毛澤東席地而坐,展紙提筆,淚隨墨下,寫下這篇感人肺腑的四言體祭母辭。接著,他雙膝跪地,在母親靈前哽咽著吟讀這篇祭辭。毛澤東的這篇祭辭,由其親屬記憶存留。1950年代初,毛澤東的表兄文運昌向檔案部門提供了這首祭辭的抄件,擬題為《毛澤東祭母文》,並在題下寫道:「民國八年八月十五日,他在靈位前執筆成之,我代錄正的,稿存我家。」民國八年八月十五日即1919年10月8日。毛澤東的族兄毛宇居亦同時向檔案部門提供了僅個別字有異的另一份抄件。在抄件末尾,毛宇居這樣寫道:「此文脫盡凡俗,語句沉著,筆力矯健,此皆是至性流露,故為之留存,以為吾宗後輩法。」
注釋
嗚呼 嘆詞。舊時祭文中常用,以示對死者的悲悼。
遽(jù句) 倉猝。
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毛母文氏與毛公貽昌結合,共育七胎。開頭兩胎為男,都早夭。毛澤東排行第三,毛澤民排行第四,毛澤覃排行第六。第五胎和第七胎為女,都夭折。東民覃,即指澤東、澤民、澤覃。
萬萬 虛數,表明許多。
卒 完畢、完成。
待徐溫吐?徐:慢慢。溫:溫文,溫和有貌。吐:訴說,傾訴。
一則盛德,一則恨偏 則:即,乃。盛德:美盛的品德。《易·繫辭上》:「日新謂盛德。」恨偏:怨恨、遺憾、缺失。
博愛 指泛愛一切人。韓愈《原道》:「博愛之謂仁。」辛亥革命前後,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家亦宣傳「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
覆載 原指天地養育、包容萬物,此借指毛母不論遠近親疏均博愛之美德。
愷惻(kǎi cè 凱測)?愷:和樂。惻:憐憫。
庶匯 此指眾鄉鄰。庶:眾多鄉眾。匯:類聚。
原本 根本、本質。
整飭 嚴正。《新唐書·呂傳》:「少力於學,志行整飭。」
詭 欺詐、虛偽。
手澤?原意為手汗所沾潤,後亦借指先人的某些遺物。《禮記·王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孔穎達疏:「謂其書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潤澤存在焉,故不忍讀也。」這裡指毛母生前親理過的事情。
擘理 擘(掰):拇指,又有分開之意。理:指肌膚的紋理。擘理:擘肌分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細密。《文選·張衡〈西京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沒有什麼事情計算不到,沒有什麼東西能從觀察中逃避。遁形:逃避,隱去。
戚里?親戚鄉鄰。《聊齋志異·嬰寧》:「我兒何顏見戚里。」
五德犖犖 五德:物類的五種德性。《詩·秦風·小戎》:「溫其如玉。」鄭玄箋:「玉有五德。」孔穎達疏引《聘義》:「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達,信也。」又,陸雲《寒蟬賦序》謂蟬有五德:頭上有,文也;含氣飲露,清也;黍稷不享,廉也;處不巢居,儉也;應候守常,信也。犖犖(絡):分明貌。
合?綜合。
三綱之末?三綱:封建社會中三種道德關係。《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孔穎達疏引《禮緯含文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之末,指夫為妻綱。
卓?高超。此指特出。
乎,歟(jú 於)?古文中表感嘆語氣。
傾地一角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這則神話傳說是說,古代部族首領共工為與顓頊爭帝,發怒而觸動不周之山,便使支撐天的九根柱子折斷,維繫地的四根繩子斷絕。結果,天的西北傾覆,日月星辰移到那裡;地的東南陷落,水流塵埃歸積到那裡。詩人以傾地一角來喻指社會人生的不平等,痛切舊時女性那種出嫁從夫的悲慘境遇,體現出一種悲惜憤慨之情。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像介在青黃之間未成熟的果實。意味詩人及其兄弟在慈母辭世之時都未成家立業。
素?通愫,真情。
報賚?報答。賚(賴):賜,給。
茲?此。
必秉悃忱?秉:執持,循守。悃(捆):誠實,誠心。必秉悃忱:必定秉承(您那樣的)待人誠實、熱忱的品質。
念茲在茲,此心不越?念茲在茲,《尚書·大禹謨》:「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惟帝念功。」意謂考慮選用某人作繼承人,條件就在於他有功勞;不用某人,在於他無此條件。後念茲在茲用以表示念念不忘此人此事。心:心志,心意,意識。越:消散,散失。《淮南子·主術訓》:「精神疲勞則越」。此心不越,有永誌不忘之意。
春暉朝靄?春暉,春光、春天晴和之氣,亦指春天。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後因以春暉比喻母愛。朝靄(藹):早晨的雲氣。
精禽大海?典用精衛填海。這個神話故事見《山海經·北山經》:相傳炎帝女女娃,游東海淹死,遂化為名為精衛的小鳥,矢志填平大海,經常銜西山木石去填東海。精:精衛。禽:通擒,指銜木石填海。精衛填海後常用以比喻做事情的恆心,即能按既定目標奮鬥到底。
軀殼雖隳?軀殼:身體。相對精神而言。隳(暉);毀壞。
靈?靈魂。
伴親?舊時亡故父、母親的孝子守孝有看墓、守靈之舉,以慰藉亡人魂魄。舊時迷信,以為死者未投胎轉世之前,魂魄還在。作者在此主要是用以表達內心痛惜不舍的戀母之情。
挈?提攜,挈領。
置?棄置。
家奠?家祭。奠:祭,向鬼神獻上祭品。《詩·召南·采苹》:「於以奠之,宗室牖下。」
觴(shāng 傷)?古代盛酒器。
尚饗?亦作尚享。舊時祭文(常用作)結語,意謂希望死者來享用祭品。
意會
心中只有慈母,不知有其他;只銘記慈母的恩德惠澤,不知有其他;只有無限傷心、萬般遺憾,不知有其他。慈母已失,樑柱頓折,悲痛何極!一篇祭辭,盡表孝子之心,更展露一位人傑巨子心目中的良母形象:首推博愛的高風和一塵不染的盛德,免誑言、去欺心、原本真誠、感動庶匯的愛力,事無遺算、物無遁形的精密頭腦。祭辭又何妨不是心靈的獨白:當披良母盛德之輝,秉效悃忱;以精衛銜石填海之功,以回報慈母春暉朝靄之養育深恩。補慈母受三綱倫理束縛、有志難伸、有求不獲之精神卓苦,一種反封建壓迫的民主主義革命意識已徹入骨髓,一個民主主義革命者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