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2024-10-03 19:34:05 作者: 李文儒著

  魯迅停止呼吸約半小時,馮雪峰、蕭軍、內山完造、鹿地亘夫婦聞訊趕到,隨即宋慶齡亦到。在宋慶齡參與下,商定了治喪委員會名單。治喪委員會由蔡元培、馬相伯、宋慶齡、毛澤東、內山完造、史沫特萊、沈鈞儒、茅盾、蕭三、許壽裳、曹靖華、胡愈之、胡風、周作人、周建人等組成。《魯迅先生訃告》中特別聲明:「依先生的遺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輓詞花圈等以外,謝絕一切金錢上的贈送。」治喪委員會之外,另成立了由巴金、魯彥、黃源等三十餘人組成的治喪辦事處,辦理喪事一切事務。當日遺體移至萬國殯儀館。20日開始,各界瞻仰遺容。21日下午入殮,棺木為宋慶齡所贈。冼星海譜寫了輓歌。全國二十七個學聯二十四萬學生的獻辭為:魯迅先生不死,中華民族永生。22日下午2時30分啟靈,胡風、巴金、黃源、黎烈文、孟十還、靳以、張天翼、吳朗西、陳白塵、蕭乾、聶紺弩、歐陽山、周文、曹白、蕭軍等青年作家及日本作家鹿地亘扶柩上車,送葬行列以「魯迅先生喪儀」特大橫幅為前導,依次為輓聯隊、花圈隊、輓歌隊、遺像、靈車、家屬車、執紼者、徒步送殯者和送殯汽車。行列兩旁,騎馬的印度巡捕、徒步的中國警察武裝戒備。4時30分抵達墓地,舉行葬儀。蔡元培、沈鈞儒、宋慶齡、內山完造、章乃器、鄒韜奮發表演說,蕭軍代表治喪辦事處和譯文、作家、中流、文季等雜誌社致辭。靈柩上覆蓋白色旗幟一面,上書「民族魂」黑色大字,上海民眾敬獻,由沈鈞儒題寫。冼星海譜寫的沉重哀茫的輓歌響起,魯迅的靈柩輕輕落進墓穴。

  墓碑。「魯迅先生之墓」由魯迅年僅七歲的兒子海嬰題寫

  在舉行喪儀的這一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為追悼和紀念魯迅,從遙遠的陝北發出三份電報,一致許廣平,一致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與國民黨南京政府,一致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電文說:「本黨與蘇維埃政府及全蘇區人民,尤為我中華民族失去最偉大的文學家、熱忱追求光明的導師、獻身於抗日救國的非凡領袖、共產主義蘇維埃運動之親愛的戰友,而同聲哀悼。」電文說魯迅「做了中華民族一切忠實兒女的模範,做了一個為民族解放、社會解放、為世界和平而奮鬥的文人的模範」,「他在中國革命運動中,立了超人一等的功績」。電文聲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為了永遠紀念魯迅先生,決定在蘇區下半旗誌哀,在各地方和紅軍部隊中舉行追悼大會,設立魯迅文學獎金基金,建立魯迅紀念碑,搜集魯迅遺著,翻印魯迅著作等。電文向國民黨政府提出為魯迅舉行國葬、付國史館為魯迅立傳、設立魯迅研究院、出版魯迅全集、廢止一切禁止言論出版自由的法令等項要求。

  魯迅自擬「三十年著述」編目手稿,寫於1936年

  逝世一個多月前,魯迅在「遺囑」中寫道:「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他知道,不管一個人的一生多麼轟轟烈烈,不管他的喪儀多麼隆重,也無非是「收斂,埋掉,拉倒」而已,很快就會被後人遺忘,很多顯赫一世的人物都是如此。可是,希望被別人遺忘的魯迅得到了永生。他遺留下來的文字,滲進字裡行間的他的人格、思想、靈魂,風吹不跑,水沖不走,火燒不掉。對此,魯迅其實也還是有些自信的。他曾經說過:「自問數十年來,於自己保存之外,也時時想到中國,想到將來,願為大家出一點微力,卻可以自白的。」1936年初,他就有過彙編自己三十年著述的打算,並自擬了幾種編目。當年夏天,他悄悄對從杭州趕來探望他的許欽文說:「我整整寫了三十年,約略算起來,創作的已有三百萬字的樣子,翻譯的也有三百萬字的樣子了,出起全集來,有點象樣了。」他還把考慮過的編排全集的方式也告訴了許欽文。魯迅最珍視的是他用心血寫成的文字,魯迅留給後世的最寶貴的遺產,也是他的文字——他的人格、學識、智慧的結晶。

  《魯迅全集》(1—20卷),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復社1938年出版

  除了創作的三百多萬字和翻譯的三百多萬字外,魯迅還寫下了三百多萬字的輯校古籍的文字。三十年來,魯迅用他那一支支「金不換」的毛筆,為後人留下了經得起歷史淘汰和文化篩選的上千萬字的精神財富。在這上千萬字中,中國古代文化研究、外國文化研究、中國新文化創造三個方面各占三分之一。在這並非有意的組合中,包含著意味深長的啟示:不僅昭示著魯迅之所以偉大、豐富、深刻、永恆的全部原因,昭示著魯迅著作之所以成為現代經典的全部原因,也說明著只有具備古今中外文化的堅實根基,才有可能建築起足以傲然於世的中國現代文化的巍峨「金字塔」。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938年,《魯迅全集》首次出版,蔡元培在總序中寫下這樣的贊語:「感想之豐富,觀察之深刻,意境之雋永,字句之正確,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當的,他就很自然的寫出來,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學力!」郁達夫在談到魯迅的偉大,魯迅著作的價值時說:「要了解中國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別無捷徑。」不僅是與魯迅同時代的人,也不僅是一個領域裡的人,不止一次地感受到,如果中華民族沒有魯迅,中國的20世紀沒有魯迅,中國的現代思想文化領域就缺少了一種堅硬穩固的基礎,就缺少了一種堅強有力的支持,猶如沒有挺立的大樹的曠野。

  《魯迅三十年集》(1—30集),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魯迅全集出版社1941年出版

  中國的20世紀是需要偉人也是產生了偉人的時代。偉人的心是相通的。1938年出版的二十卷《魯迅全集》送到陝北,送到毛澤東手中後,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在決定中國命運的轉戰、決戰中,不管環境多麼艱難困苦,毛澤東寧肯丟掉其他東西,也要把《魯迅全集》帶在身邊。在那個時代,他就對魯迅做出了極高的評價。評價之高,超過了他一生中對任何人的評價。他說魯迅「是一株獨立支持的大樹,不是向兩旁偏倒的小草」;他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他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他說「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在創建中國現代文化方面,在奠定中國現代文化精神方面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魯迅的方向,的確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的精神,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