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魯迅畫傳> 「左」「右」之間

「左」「右」之間

2024-10-03 19:32:50 作者: 李文儒著

  在中國革命處於低潮之際,在反革命的中心區域上海,突然出現持續一年多的頗為熱烈的「革命文學」論爭,既擴大了革命文學的影響,也有助於中國革命的宣傳與發展,的確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但這種革命隊伍內部的公開論爭,而且形成了對魯迅圍攻的態勢,實在不是一種正常現象。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中國共產黨中央負責人之一的周恩來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指出對魯迅的批評是錯誤的,要求立即停止論爭。周恩來的指示很快傳達到上海文化界黨的組織,創造社、太陽社的所有刊物一律停止了對魯迅的圍攻。黨組織派馮雪峰、夏衍、馮乃超面見魯迅說明情況,並說明黨中央希望創造社、太陽社和魯迅及其影響下的人們聯合起來,以此為基礎,成立一個革命文學團體。這和魯迅到上海的初衷是一致的,魯迅當然樂意。

  1930年2月16日,魯迅參加了為成立革命文學團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而秘密舉行的籌備會議。《萌芽月刊》以《上海新文學運動者底討論會》為題報導了會議內容:「以『清算過去』和『確定目前文學運動底任務』為討論題目」,認為過去的文藝運動「有重要的四點應當指摘:(一)小集團主義乃至個人主義,(二)批判不正確,即未能應用科學的文藝批評的方法及態度,(三)過於不注意真正的敵人,即反動的思想集團以及普遍全國的遺老遺少,(四)獨將文學提高,而忘卻文學底助進政治運動的任務,成為為文學的文學運動。其次對於目前文學運動的任務,認為最重要者有三點:(一)舊社會及其一切思想的表現底嚴厲的破壞,(二)新社會的理想的宣傳及促進新社會底產生,(三)新文藝理論的建立」。並一致認識到「有將國內左翼作家團結起來,共同運動的必要。在討論會上已成立了這較廣大的團體組織的籌備委員會」。顯然,「左聯」是在認識到並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革命文學」論爭中的錯誤傾向之後籌備建立的。

  《萌芽月刊》。魯迅與馮雪峰等合編,魯迅繪製封面。1930年1月創刊於上海,從第3期起,成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機關刊物之一,出至第5期被查禁。魯迅藏。現存北京魯迅博物館。左聯刊物還有魯迅主持的《前哨》《十字街頭》及《巴爾底山》《世界文化》等

  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於上海。到會四十餘人,入盟者五十餘人。魯迅出席大會,被推選為主席團成員,當選為常務委員,並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魯迅在「左聯」的核心地位,固然和他在中國文學界及文化思想界的地位有關,更重要的是,事實證明,在「革命文學」論爭中,魯迅的立場、觀點,對創造社、太陽社錯誤傾向的批評,基本上是正確的;而且,他為中國革命文學的產生和發展所進行的艱辛的勞作是非同尋常的。到上海的兩年多來,除了編《語絲》周刊,編《朝花》周刊、旬刊,編《奔流》月刊,編《萌芽月刊》,編《藝苑朝花》外,除了創作雜文、翻譯小說外,單是翻譯文藝論著,就有八本集子問世。一系列創作與理論方面的扎紮實實的開拓性建設性工作,所花費的心血,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和作用,是文學界有目共睹的。建立在卓越的創作實績、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充分的理論準備基礎上的凝聚力、號召力不言而喻,他在「左聯」成立大會上,具有鮮明針對性的講話,雖然不易為部分激進的自我感覺良好的左翼作家接受,但卻理所當然地成為左翼文藝運動的指導性文獻。

  《奔流》月刊。魯迅與郁達夫合編,魯迅主持。魯迅設計封面,書寫刊名。1928年6月創刊於上海,魯迅基本上每期都寫了編校後記。郁達夫說:「雖則是我和他合編的刊物,但關於校對,集稿,算發稿費等瑣碎的事務,完全是魯迅一個人效的勞。」

  魯迅的講話從文學發展的歷史要求的高度出發,從左翼作家正在從事的革命文學運動的現實出發,針對左翼作家隊伍中存在的個人主義、宗派主義、脫離實際的左傾主義等問題,以歷史的辯證的唯物主義觀點,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為中國革命文學運動的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魯迅開門見山地提醒大家注意:「我以為現在,『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為『右翼』作家的。為什麼呢?第一,倘若不和實際的社會鬥爭接觸,單關在玻璃窗內做文章,研究問題,那是無論怎樣的激烈,『左』,都是容易辦到的;然而一碰到實際,便即刻要撞碎了。關在房子裡,最容易高談徹底的主義,然而也最容易『右傾』。第二,倘不明白革命的實際情形,也容易變成『右翼』。」

  左翼作家投入實際的社會鬥爭,左翼作家組織起來開展革命文藝運動,應當注意什麼問題呢?魯迅指出:「第一,對於舊社會和舊勢力的鬥爭,必須堅決,持久不斷,而且注重實力」;「第二,我以為戰線應該擴大」,要對準主要敵人,再不可局限在小的範圍內,尤其不可局限在內部的小圈子裡,弄成自己和自己斗,敵手反倒在旁邊觀戰;「第三,我們應當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第四,要有韌的精神,要「在文化上有成績,則非韌不可」,如果「出了一本或二本書,有了一點小名或大名」,便「永遠不見了」,只會造成「在中國無論文學或科學都沒有東西」;第五,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為工農大眾,克服小團體主義、個人主義,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地同舊勢力作鬥爭。

  柳亞子贈魯迅詩。這是1930年寫的一首「寄懷魯迅」,1933年1月19日郁達夫代送魯迅。詩中對魯迅不顧個人生命安危,敢於獨樹一幟,反抗黑暗勢力,表示了由衷的關懷和崇敬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文學革命運動發展到30年代革命文學運動的一個重要標誌。魯迅後來在回顧「左聯」成立時說,這「是一件重要的事實。因為這時已經輸入了蒲力漢諾夫、盧那卡爾斯基等的理論,給大家能夠互相切磋,更加堅實而有力」。但他同時又指出左翼文藝隊伍中那種分裂、高談、故作激烈等現象,由於「左聯起來,將這壓下去了,但病根未除」,「我們有些人恐怕現在從左邊上來,將來要從右邊下去的」。魯迅在「左聯」成立大會上講話的鮮明針對性,其實就表達了他的擔憂。

  在參與組織「左聯」的前後,魯迅還參加了以反對白色恐怖,援助救濟受難革命者為宗旨的中國濟難會(中國革命互濟會)的工作;作為主要發起人,發起成立了以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爭取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為宗旨的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魯迅多次參加這些組織的活動,多次捐款。他不只以文學的方式投入實際鬥爭,同時也是一位勇敢地投入現實革命鬥爭的社會革命家。

  但魯迅絕對不是一位盲目的唯命是從的革命家。魯迅在「左聯」成立前後的言論和行動中,以不同的方式一再表達了他對盛行於革命隊伍中左的思想路線的高度警惕和堅決的批評抵制。1930年5月,共產黨內左傾路線的代表人物李立三約見魯迅,希望魯迅發個宣言,擁護他的主張,被魯迅拒絕了。魯迅曾風趣地漫畫式地描繪了這次會見的情形——李立三說:「黨要在上海組織一次大規模遊行,搞武裝鬥爭。你是有名的人,請你帶隊,發給你一支槍。」魯迅說:「我沒有打過槍,要我打槍打不倒敵人,肯定會打了自己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