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小說 始入華土
2024-10-03 19:30:42
作者: 李文儒著
魯迅棄醫從文之後在文學方面取得的第一個重要成果,是從日文和德文翻譯並出版外國文學作品。
自19世紀末以來,以嚴復為代表的對外國社會科學論著的翻譯,以林紓為代表的對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如洞開的窗戶外的歐風美雨給知識界帶來的新鮮空氣,使魯迅這一代莘莘學子心曠神怡、激動不已。
也許因為深感這些風貌各異、炫人眼目、動人心魄的「舶來品」的確使自己受益匪淺;也許以此意識到國家振興、民族新生的出路在於廣泛的文化交流和必要的「拿來主義」,魯迅很早就把文化引進和交流的重擔挑在自己的肩頭。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早在1903年翻譯出版凡爾納的《月界旅行》之前,魯迅就有《斯巴達之魂》和《哀塵》在《浙江潮》第5期上發表。前者為古希臘城斯巴達勇士抗擊侵略軍愛國故事的譯述,後者為法國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是魯迅正式翻譯外國文學的第一篇作品。為翻譯雨果的作品,魯迅購買了八大冊的《雨果作品選集》。
把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當作一件重大的事情鄭重計劃並著手進行,是從籌備《新生》開始的。登載外國文學譯作,本是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項任務,主要由魯迅和周作人共同完成。魯迅從日文和德文翻譯,周作人從英文翻譯。
在廣泛的搜集、選擇與閱讀中,魯迅把向中國同胞介紹外國作品的選擇眼光集中到東歐。魯迅後來回憶說,那時候他特別注意的「是被壓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為那時正盛行著排滿論,有些青年,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為同調的」。「因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勢必至於傾向了東歐」。「記得當時最愛看的作者,是俄國的果戈理(N.Gogol)和波蘭的顯克微支(H.Sienkiewit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鷗外」,「花布裹頭,去助希臘獨立」的英國詩人拜倫以及波蘭的復仇詩人密茨凱維奇,匈牙利的愛國詩人裴多菲,菲律賓詩人、民族獨立運動領袖、為西班牙政府所殺的黎薩等。而對當時風靡於日本文壇的自然主義文學,以及正負盛名的德國作家霍普德曼、蘇德曼,挪威的易卜生等人不大去注意。顯然,魯迅的翻譯和介紹,是為了「傳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聲和激發國人對於強權者的憎惡和憤怒」。與魯迅兄弟共同籌辦《新生》的好友許壽裳也說:「他們所譯偏於東歐和北歐的文學,尤其是弱小民族的作品,因為他們富於掙扎、反抗、怒吼的精神。」獨特的選擇,是魯迅追求的用文藝改造人、改造社會的目的和魯迅的精神氣質所決定的。
從更廣大地開闢中國翻譯的道路和方向,探求不同文字之間的翻譯規則及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文化交流的意義上著眼,魯迅亦有著自己明確的追求:「我與周作人還在日本東京。當時中國流行林琴南用古文翻譯的外國小說,文章確實很好,但誤譯很多。我們對此感到不滿,想加以糾正,才幹起來的。」(1932年1月16日致增田涉信)許壽裳曾將魯迅所翻譯的作品與德文原本對照讀過,「覺得字字忠實,絲毫不苟,無任意增刪之弊,實為譯界開闢一個新時代的紀念碑」。而任意增刪原作,正是當時社會上風行的嚴復、林紓的翻譯作品的特點,而這正是魯迅所極力反對的。
從內容的選擇和翻譯的風格兩個方面著眼,許壽裳稱:「魯迅實在是介紹和翻譯歐洲新文藝的第一個人。」
魯迅的翻譯成果,是與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的出版。第一集出版於1909年3月,第二集出版於7月。兩集一共十六篇小說,魯迅翻譯三篇,其餘為周作人翻譯。這是魯迅一生中策劃的第一套書。《序言》《略例》及預告等均出自魯迅手筆。書樣、版式、封面均由魯迅親自設計。封面為青灰色,封面上首印長方形希臘藝術圖案,書名右起橫排,魯迅請留日同鄉同學,後成為著名篆刻家、畫家的陳師曾以篆文書寫,極為典雅古樸。《略例》中說,「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開了魯迅「毛邊黨」的先河;「紙之四周,皆極廣博,故訂定時亦不病隘陋」,天地寬廣,多留空白,成了魯迅做書的喜好。扉頁右上角印兩行文字:《域外小說集》第××冊,會稽周氏兄弟纂譯。發行人:周作人。印刷者:長谷川辰二郎。印刷所:神田印刷所。東京群益書店及上海廣興隆綢緞店發售。後者正是為魯迅代墊一百五十元印刷費的蔣抑卮開的鋪子。
魯迅在序言中自信地說:「收錄至審慎,迻逢譯亦期弗失文情。異域文術新宗,自此始入華土。」「中國譯界,亦由是無遲莫之感矣。」本書的出版,實現了籌辦《新生》的部分計劃。魯迅的夢很美滿:「待到賣回本錢,再印第三第四,以至第×冊的。如此繼續下去,積少成多,也可以約略紹介了各國名家的著作了。」在第二冊末頁還登有陸續出版的篇目預告。雖然第一冊一出版就引起日本文學界的注意,東京5月1日出版的雜誌《日本及日本人》第508期就登出一則消息。但夢想成空:第一冊印一千本,賣了半年,只賣掉二十一本,第二冊印五百本,只賣掉二十本。第一冊多賣出的那一本,還是許壽裳擔心售處不遵定價,親自去試買的。「於是第三冊只好停板,已成的書,便都堆在上海寄售處堆貨的屋子裡。過了四五年,這寄售處不幸被了火,我們的書和紙板,都連同化成灰燼;我們這過去的夢幻似的無用的勞力,在中國也就完全消滅了。」
可是周氏兄弟篳路藍縷的苦心並沒有被歷史淹沒。十年之後的1920年,在陳獨秀的設法張羅下,修訂後的《域外小說集》由上海群益書社將兩冊合為一集出版,1936年中華書局收為《現代文學叢刊》重印出版。
《域外小說集》。魯迅與周作人合作翻譯,1909年在東京出版發行。魯迅設計封面,陳師曾題寫書名
魯迅像。攝於日本